手錶打開來有耳機、機殼可以拆!華為端出4款新品,為什麼選擇押寶穿戴裝置?
手錶打開來有耳機、機殼可以拆!華為端出4款新品,為什麼選擇押寶穿戴裝置?
2023.04.12 | 3C生活

華為於今(11)日舉辦春季新品發布會,宣布在台上市四款產品,包括一款藍芽耳機Free Buds 5,以及三款手錶產品,其中有高階旗艦WATCH Ultimate、全球首款「可拆殼更換」的手錶WATCH GT Cyber,甚至還有「耳機加手錶」的新品WATCH Buds,決心以新型態產品大舉攻進穿戴市場。

【HUAWEI發稿照】WATCH Buds 產品圖.jpg
華為新品WATCH Buds。
圖/ 華為

華為在手機、PC市場逆風的狀況下,本次選擇以穿戴產品突破,其中更看好2萬元的高價手錶機種。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總經理雍海指出,觀察台灣市場的消費者對於高價產品的接受度,普遍比全球市場更高,均價都持續在提升,可望靠著高階產品線在台灣市場創造翻倍的銷量佳績。

硬體設計出奇招!三價位智慧手錶全方位搶攻市場

華為本次一口氣在台推出三款智慧手錶新品,分別指向高中低價位,需求也各不同消費族群。

HUAWEI WATCH Buds:把耳機裝進手錶裡

其中最吸睛也最創新的就是耳機手錶合一的HUAWEI WATCH Buds,把錶面玻璃蓋打開,裡面就是兩顆超迷你耳機,21X10X10的體積,和食指指節差不多大小,用強化40%的磁吸牢牢固定在殼上。

華為WATCH BUDS
華為新品 WATCH Buds把一副迷你耳機裝進手錶中。
圖/ 隋昱嬋攝影

耳機本身自帶「左右耳自動偵測功能」,隨便拿起來戴,音軌都可以調整到正確的左右邊。,由於耳機體積小,為了方便消費者調整設定,把觸控功能設計成「敲耳朵」即可,敲兩下是接聽電話,3下是開啟降噪,當有來電時,把蓋子打開後、戴上耳機後就可以自動接聽。專屬錶面上還會顯示左右耳機電量。

【HUAWEI發稿照】HUAWEI WATCH Buds業界首創耳機手錶二合一.jpg
華為 WATCH Buds在耳機性能上也兼顧。
圖/ 華為

做為二合一產品,消費者最擔心的是重量問題,由於華為把耳機體積縮小了50%,單支淨重僅4克,整體手錶重量66克,和Apple Watch Ultra的61.3克重量相去不遠。整機綜合續航力達到3天,單次滿電續航力的部分,關閉降噪可支援聽歌4小時,開啟後則是3小時。在耐用度上,彈蓋設計號稱通過了10萬次的開合設計,並且可以多角度自由旋停。

【HUAWEI發稿照】HUAWEI WATCH Buds 智慧手錶無線耳機二合一創新設計 帶來前所未
華為 WATCH Buds 主攻商務族群。
圖/ 華為

華為指出,這款產品主攻商務族群,因此在外型設計上也搭配皮革錶帶提高質感。這種耳機加手錶的二合一產品雖然並非業界首發,但目前市面上僅有以集資模式推出產品的小品牌,華為成為目前高市占大品牌中,唯一主打這種利基型產品的公司。

上市資訊:推出兩色卡其、黑色,定價新台幣$14,990元,4/14日起全通路開賣。

HUAWEI WATCH GT Cyber:首創自由拆錶殼

華為在平價款智慧手錶上祭出全球首款可以直接換「錶殼」的手錶,連錶冠也可以拆下來依照造型搭配,試圖抓住消費者喜新厭舊的特質。華為表示,這是依靠自家的「超微型精密轉軸」技術,讓機芯縮小,才造就可以拆換的彈性。

S__3932430.jpg
華為WATCH CT Cyber可以把整個錶殼外框都拆卸下來更換。
圖/ 華為

共推出六種顏色的錶殼可以選擇,幻夜黑、蒼穹灰、晨曦黃、曜金黑、月光白、魅海藍,且每款錶殼都有專屬主題,套上新殼後就會自動切換成相對應的風格。

【HUAWEI發稿照】WATCH GT Cyber 產品圖.jpg
華為WATCH GT Cyber外型。
圖/ 華為

上市資訊:都市先鋒款定價新台幣$ 6,990元,運動機能款定價新台幣$6,490元。

HUAWEI WATCH Ultimate:高階探險旗艦款

為了嘗試市場對高價產品的反應,華為首次在台灣引進高階旗艦手錶HUAWEI WATCH Ultimate,主攻上山下海、極端環境的運動族群。

【HUAWEI發稿照】WATCH Ultimate 產品圖.jpg
華為WATCH Ultimate外型。
圖/ 華為

機身用航天級液態金屬打造,號稱堅固、耐磨、抗腐蝕,比不鏽鋼錶殼強度高4.5倍、硬度高2.5倍,重量也輕了17.4%。續航力可以依照不同模式彈性調整,最高的探險模式可以達到110小時,功能全開的高精度模式則達到20小時。

在應用上的亮點是支援100米潛水級防水,更在軟體上以AI建立「潛水教練功能」,會提醒上升、下潛過快,需要減壓停留,甚至可以提供科學閉氣訓練,在陸地上練習可以告訴你血氧心率的狀況,是否符合潛水訓練目標。

【HUAWEI發稿照】HUAWEI WATCH Ultimate 為華為首款100米深潛智慧工藝腕錶
華為WATCH Ultimate 支援深潛100米。
圖/ 華為

上市資訊:馳騁黑定價新台幣$22,990元、縱橫銀定價新台幣$25,990元,4/14全通路開賣。

HUAWEI Free Buds 5:流線型耳機

新款耳機HUAWEI Free Buds 5,亮點是如水滴般的流線外型,號稱自家設計的雙C曲線能完美貼合耳廓形狀,模擬過30萬人的耳道模型進行優化。

華為
華為Free Buds 5主打流線型設計。
圖/ 華為
【HUAWEI發稿照】HUAWEI FreeBuds 5 聲色出眾 以創新全曲面流線設計詮釋時尚科技
華為FreeBuds 5 主打舒適穿戴。
圖/ 華為

音質方面,重低音下潛到16Hz,支援三麥克風的主動降噪,單次充電可以聽5小時,搭配充電盒的總續航力達到30小時。

上市資訊:陶瓷白、冰霜銀、珊瑚橙三色,定價新台幣$4,990元,4/14全通路開賣。

台灣消費者願意掏錢!穿戴銷量可望年增一倍

在台灣的戰略計畫,為何會以穿戴作為主力?雍海指出,手機被制裁的情況不用說,前兩年華為搶攻的智慧辦公商機,但也受到PC產業庫存壓力的影響,因此決定轉攻向市場銷售狀況更好的穿戴產品。

根據市場研調機構GFK的數據,穿戴裝置的平均單價在往上提升,2000元以下的比重下降60%,4000到8000元、甚至萬元以上的手錶,都成長了,在去年市場份額已經超過8成。

以去年華為在台灣的銷售成績來看,整體穿戴產品銷量年增25%,高階更是提高了30%。

【HUAWEI發稿照】華為技術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總經理 雍海.jpg
華為技術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總經理雍海。
圖/ 華為

因此華為這次對高價的Ultimate款相當有信心,雍海表示:「這要感謝友商品牌教育了消費者」,觀察幾款主要競爭品牌2萬以上的款式,蘋果Ultra在台灣表現非常好,智慧手錶大廠Garmin的專業款產品也是在台灣的主力產品線,因此華為預估,穿戴產品線可望在今年創造年增200%以上的成績

不過雍海也坦言,耳機這種產品不是完全講求科技的,還要講求藝術和品牌情感,華為作為較新進市場的品牌,「跟SONY、BOSE大廠目前是比不過。」但有信心透過產品力慢慢帶動成長。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穿戴裝置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