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Internet、衛星和Wireless翻轉汽車產業
看Internet、衛星和Wireless翻轉汽車產業
2002.01.01 | 科技

現代人在汽車上花的時間僅次於家裡和辦公室,受限於技術障礙,這個移動空間一直是資訊傳輸鏈的斷層地帶,關上車門踏下油門後,等於是隔絕在資訊世界之外。以前行動通訊尚未如此普及時,駕駛對車子的要求不外是性能、省油、舒適等。當情況發展成人手一機時,有70%到80%的車主在車上打電話,當我們習慣隨時隨地與外界連絡時,汽車不該是通訊的空白地帶,行動電話只是這場革命的導火線。
為了駕駛安全,各國大多強制車上要安裝免持聽筒電話,近兩、三年出廠的新車幾乎都配有與汽車音響整合在一起的車用電話。Ok,現在你可以在開車時暢所欲言,但這不夠,如果車上也能連上網路,透過網路和電腦連結,再加上衛星導航系統,這個移動空間不就變成活生生的數位載具。

**資訊供應鏈的一環

**
將汽車接上網路,納入資訊供應鏈的一環,是汽車集團和IT產業覬覦已久的Killer Application(殺手應用),隨著無線通訊技術愈來愈成熟,以往只在未來概念車上看得到的科幻裝備,終於有實現的機會。
結合無線通訊、網路、衛星等功能的「Telematics」服務,沒有哪家敢在這場競賽中落後,就像第三代行動電話(3G),即使招標費是天文數字,誰也不願放手。積極者如通用(GM)、福特(Ford)、豐田(Toyota)、BMW、賓士(Mercedes-Benz)頭早已洗下去,大手筆投資相關產業,架構自家或與他人合作Telematics平台。汽車工業利潤愈來愈薄是不爭的事實,光靠賣車賺大錢的年代一去不復返,如何運用汽車商品資源,開發附加價值是解套的方法之一。
什麼是Telematics?以往車上所謂的e化配備,不過是導航和行動電話,能夠獲利的只有賣GPS系統和電信公司,Telematics將這些原本的機能進一步結合,運用網路、衛星定位、通訊三大科技,大幅擴張它的加值服務,幫助汽車公司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提供者。初期各車商皆以此服務區隔汽車硬體市場,但最終則希望各種服務能成為收費服務。現階段最吸引車主的是這套系統提供的安全功能,當車上安全氣囊炸開或車主主動按下求救鍵,透過無線通訊直接與警察和緊急醫療單位連線,交通意外得以在第一時間被處理。車主甚至可以預先將血型等基本資料輸入,方便救援單位處理。對於地廣人稀的北美,這項服務的確有攸關生命的意義。車子被不正常入侵,Telematics可透過衛星監控追蹤,減低竊車機率。無線寬頻正式上路後,即時傳送交通路況資訊,避免沒必要的塞車時間損失。

**e世界的新黃金礦脈

**
以上是目前看得到用得到的實際功能,然而它龐大商機和殺手級應用絕不僅於此,Telematics在車上打開了網路的窗口,任何數位化的服務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進行。車子一旦連網化,e化服務自然順勢到來,像是金融股票、線上購物又多了新管道。content業者摩拳擦掌打算把MP3、電影和遊戲一股腦塞進車裡(想想看長途開車後座不耐煩的小孩)。因為Telematics,車子一夕間成了e世界的新黃金礦脈。
最早實現Telematics概念;也是這領域的領導品牌美國Onstar,在1995年由通用汽車、EDS、休斯電子(Hughes Electronics)共同出資成立,這3家公司分別代表Telematics最重要的三種元素。通用是世界第一大汽車集團,擁有最龐大的車主和綿密的銷售網,EDS是資訊系統開發和顧客服務的專業公司,出身航太工業的休斯電子是通訊、衛星導航和汽車電器的領導者。這三種專業結合構成了Telematics系統。
Telematics是否可以重演80年代個人電腦30倍的驚人成長曲線?從最近各個機構做的調查分析顯示,2000年大約每千台車只有4台裝設這套系統,到了2010年每千台車將有200台配有Telematics。因此未來這10年是Telematics爭霸戰的關鍵年代。
這樣的預測會不會過於樂觀,以Onstar為例,1996年通用首次將它列為3款凱迪拉克豪華房車的選配時,用戶不到千人,1999年增至5萬人,2000年躍至50萬人,2001年9月已超過150萬用戶,而且以每天增加5000名用戶的速度成長。Onstar到2001年已是通用汽車上的標準配備,但服務要另外收費(基本年費199塊美金)。若是沒有殺手級應用,消費者怎麼願意甘願掏錢。
歐洲汽車品牌的Telematics腳步也不慢,但步驟策略與美國不大相同,BMW早在1994年就在7系列上安裝衛星導航系統,1998年推出Telematics服務「BMW Assist」,但只適用德國地區,Assist在衛星導航之外,新增了緊急求救和旅遊資訊等功能。賓士的「TeleAid」功能與Assist類似,但重點放在緊急事故通報上。
比起美國和日本,雙B顯然要保守許多,BMW之前發表過次世代Telematics系統ConnectDrive,將車上與操控安全相關的數位設備和交通導航進一步整合。對於無線網路其它的應用方式,在未能完全克服駕駛安全的疑慮,雙B仍以安全、路況、導航和實用資訊為主要目標。CRM(顧客關係管理)是現階段BMW極有興趣的連網功能,透過網路客戶可以自行檢測,汽車公司和車主的互動更為頻繁,有助於提升服務品質。

**誰願意付費?

**
相較於歐美,日本汽車集團在Telematics技術開發上的創意和熱情更勝一籌。2001年落幕不久的東京車展,各家車廠的重頭戲都少不了最尖端的Telematics應用,尤其是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概念車,人工智慧的電子系統是大家一致認同的未來遠景,其中無線通訊扮演吃重的角色。
日本汽車集團如此看重Telematics主要是市場強大的需求,早在這項技術尚未成型前,日本當地的衛星導航已經發展得如火如荼,各式各樣的應用方式教人嘆為觀止。地狹車稠的環境加上情報流通量大,日本車主對路況導航和資訊整合相當熱衷。日本政府10年前就設立交通資訊系統VICS(Vehicle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草具Telematics的雛型,目前至少有300萬以上的用戶。因此當Telematics 揭竿起義,日本導航系統很快就與它水乳交融。

**人車生活娛樂站

**
豐田汽車 的Monet(Mobile Net)是日系Telematics最成熟的典範,由於日本當地無線網路相當普及,因此這套系統基本上是從Internet角度出發。今年即將發表的Will VC迷你車,新增G-Book網路服務系統,將Monet和豐田專屬入口網站Gazoo.com整合。這個為日本Toyota車主量身打造的全方位人車生活娛樂網站,內容包羅萬象(如每月更新7000筆停車資訊),G-Book有多種方式下載最新的Gazoo.com資訊,豐田甚至在全國各地設置E-Tower,供車主用快閃記憶卡(Flash)儲存最新資料。
Will VC是豐田第一台IT化的市售車,Monet加G-Book的Telematics組合讓這台小車簡直像是移動電腦,而Gazoo.com則是不斷更新訊息的資料庫,隨時可經由網路或記憶卡更新下載到車上。為了顧及駕駛安全,車上配有Partnership AI語音辨識系統,大多數功能都可經由對話完成,不需動到手指頭。
其它日本汽車品牌如本田(Honda)、日產(Nissan)、馬自達(Mazda)等各自擁有獨家的Telematics系統,主要功能仍是交通導航,但普遍有資訊焦慮症的日本人,對生活娛樂資訊需求也十分龐大,車廠一面發展自家的入口網站,一面與其它content資源合作。因此日本的Telematics和網路有極密切的關連,汽車公司還要有本事生產有創意的content,吸引市場目光。也難怪Telematics 業界大多認為日本是產業潮流的風向球,最尖端的技術都會在日本應用到。
全球各地風土民情的不同,必然造成Telematics服務內容的差別,美國地廣人稀,需要能夠立即定位的緊急救援系統,歐洲道路負荷量相當大,車主需要知道即時的路況資訊,日本無線通訊發達,資訊爆炸,對連網化服務接受度高。
不過歐洲車廠的保守不是沒有道理,Telematics未來前景雖然看好,但整個系統有許多技術和消費層面的障礙待解決。車子在移動過程中如何保持連網狀態,無線寬頻802.11b也要靠密集的基地台支援──如BMW計劃架設的FCD(Floating Car Data)──但這項工程過於巨大,Onstar傾向在加油站和便利商店等地設置基地台,車主停下來購物和加油時,順便用802.11b或藍芽(Bluetooth)無線下載最新的資訊。賓士數位通訊平台總監泰瑞(Karenann Terrell)認為:Telematics市場未來的走向尚未明朗,而且這個市場牽涉到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絕不是汽車公司可以一手主導,汽車公司能夠做的是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引進有價值的服務。Telematics的商業模式必然是共存共榮,未來競爭的是誰的市場敏銳度最高,反應最快,給予客戶他所需要的東西。BMW北美區產品經理丹斯(Francis Dance)指出Telematics提供的即時交通資訊,毫無疑問是殺手級應用,問題是資訊從何而來?唯有等開放式的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智慧交通系統成型後,車主才能獲得實質的功用。
市場實際需求也是Telematics的隱憂,車主當然很樂意車上有這些先進功能,如果要另外收費,抱歉,這我用不到!這也是Telematics服務一直很難踏出安全和導航的原因,究竟誰需要在車上收發e-mail、購物,IT公司端出豐盛的菜單,市場接受速度其實不如想像中快。
投注在Telematics實際應用解決方案上,現階段看起來似乎比較實際,許多軟硬體大廠紛紛加入戰局。西門子開發的「Quick-Scout」系統,藉由車上的插槽與PDA同步,透過PDA螢幕進行操作,主要功能是導航、交通、新聞和簡訊。PDA內建的通訊錄可直接與車用電話相容,設定的行程可經由這套系統建議行駛路線。Quick-Scout最快會在今年推出,產品極具吸引力。
因此Telematics的供應鏈包含層次相當廣泛,如何付諸實際應用更是成敗的關鍵,想在這塊未來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必須將技術和創意加以結合,目地是讓車主隨心所欲的輕鬆使用,否則再多天花亂墜的功能也不過是一閃即逝的流星。
無論是哪一種Telematics系統,都是為了提供給車主更多加值服務,更有效率的生活。想想看10幾年前沒幾個人有行動電話、B.B.Call,現在連阿公阿媽都人手一機。10年後Telematics會將汽車通訊帶到什麼境界?數位革命浪潮連傳統產業的老大哥也無法避免被捲入,人與車的關係不再是交通工具,它是21世紀最新的溝通工具。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