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 Kirk是誰?川普盟友中槍身亡「全美降半旗」:他有何政治理念?為何是爭議人物?
Charlie Kirk是誰?川普盟友中槍身亡「全美降半旗」:他有何政治理念?為何是爭議人物?

重點一:美國右翼青年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於猶他州大學校園公開演講時遭遠距離槍擊身亡。目前警方尚未逮捕嫌犯,案件被定性為「政治暗殺」。

重點二:柯克遇刺事件引發美國政壇兩黨強烈譴責,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矛頭指向「激進左派」言論,並下令全美降半旗致哀。

重點三:柯克生前為「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創辦人,深受川普及保守派重用,影響力遍及全美校園。

美國右翼青年領袖查理·柯克於美國時間9月10日中午,在猶他州Utah Valley University(猶他谷大學)舉辦「American Comeback Tour」(美國復興之旅)首場校園演講時,遭到遠距離槍擊,頸部中彈身亡。

警方初步調查顯示,槍手自Losee Center(洛西中心)屋頂開槍,距離現場約200碼(約183公尺),現場約有3,000名聽眾目擊事件,校方隨即宣布停課並封鎖校園。

儘管警方已拘留並訊問兩名嫌疑人,最終均釋放,截至台灣時間9月11日上午11時許,尚未逮捕真兇。猶他州州長史賓塞·考克斯(Spencer Cox)及總統川普皆將此案定性為「政治暗殺」,聯邦調查局(FBI)已公開徵集線索,全面展開追捕。

Charlie Kirk 是誰?川普為何賞識他?

查理·柯克生前為保守派青年運動代表人物,2012年創立「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致力推廣財政責任、自由市場與小政府理念。該組織目前在全美逾850所大學設有分會,柯克藉此以新媒體與公開辯論形式吸引大量年輕支持者,為高聲量媒體人與川普重要盟友,亦被視為保守派年輕世代、MAGA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柯克與川普屬於長期且互賴的保守派政治盟友關係。柯克被視為川普運動的代表性推手,川普多次公開背書並倚重其對年輕選民的動員能力。雙方互動頻密、彼此信任,川普不僅常出席柯克主導的 Turning Point USA 活動,也讓柯克成為白宮的重要意見領袖之一。

Turning Point USA 及其側翼在 2024 年選戰以「登門催票」等策略撬動不常投票的保守選民。綜合《CNN》與《PBS》報導,柯克及其主導的 Turning Point USA、Turning Point Action 組織,成功動員大量年輕選民。尤其在 2024 年大選中,協助川普縮小了 18-29 歲選民的差距(由 2020 年的落後 24 個百分點縮小至 11 個百分點)。在關鍵州亞利桑那,Turning Point 的「Chase the Vote」計畫成功讓 12.5 萬名不常投票的選民投票,對川普勝選有直接貢獻。

在川普第一任期期間,柯克曾任「Students for Trump」執行長,並在 2020 年共和黨全代會第一天擔任主講,稱川普是「西方文明的保鏢」,象徵公開、正式的高度背書。

撇除政治動員之外,柯克對川普的真實影響力有多大?據《CNN》報導,柯克是少數能直接向川普提出建言、甚至在意見分歧時獲得川普尊重的人物。例如,柯克在美國對伊朗核設施動武的議題上,提醒川普「可能失去年輕支持者」,川普不僅未反擊,還展現出對柯克的高度欣賞。

Charlie Kirk 有何政治理念?為何他是爭議人物?

柯克遇刺,與他主張極端保守主義恐怕無法脫離關係。具體來說,他因激烈反 LGBTQ、反多元、陰謀論等言論而具高度爭議,他更被多家媒體及研究機構描述為「右派民粹」與帶有「基督教民族主義」色彩的倡議者。他的核心理念包括:

反墮胎:誰說妳的子宮是妳的?

柯克的反墮胎論點建立在「受孕即具人之身分」的前提:他主張生命自受孕即為獨立的人類個體,具有應受法律保障的道德地位;因此,墮胎不是醫療選項而是「不正當地終結人類生命」。在公共場合與校園辯論中,他多次以此邏輯推演出「不設例外」的政策結論。

他認為,生命的道德地位不因受孕情境改變。因此,柯克常以「同一張超音波照,無法分辨其受孕是出於性侵或是婚內關係」來說明「受孕方式與胎兒擁有人權無關」,因此不能以加害者的罪行來剝奪胎兒生命。

他認為一旦承認性侵例外,等同承認「某些情況下可正當化終結胎兒生命」,將導致更多主觀例外被擴張,侵蝕「受孕即具人之身分」的原則邏輯;柯克甚至主張社會應聚焦於懲罰加害者與提供被害者全面支持(醫療、心理、經濟與收出養選項),而非以墮胎讓受害者再承受一次傷害。

反 LGBT:性別只有兩種?

柯克公開主張「性別只有男性與女性兩種」,認為性別是由生物學上的染色體(XX、XY)決定,否認社會性別(gender identity)或性別流動性(gender fluidity)的合理性。他在多場校園演講及社群媒體上強調:「只有兩種性別,這是科學事實。」

柯克反對跨性別者的性別認同,認為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符是「心理問題」而非社會現象。他強烈反對未成年人接受跨性別醫療(如荷爾蒙治療、手術),並批評相關政策是「傷害兒童」和「虐待」。

反 DEI:多元根本反向歧視?

柯克長期公開反對多元、公平、共融(DEI, 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政策。他主張,DEI政策強調種族、性別、性傾向等身分標籤,導致在教育、就業、升遷等場合,身分成為優先考量,而非個人能力或成就。他主張這種做法違背「公平競爭」原則,損害了「最有能力者」的機會。

柯克多次公開表示,DEI政策本質上是「反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即為了提升少數族群或女性的比例,反而犧牲了白人、男性等群體的公平待遇。他認為這種「配額式」或「優先錄取」措施,等同於對主流群體的不公。

同時,他也主張 DEI 政策「製造分裂」,而非真正促進包容。例如,他曾批評美國 1964 年民權法案,認為其後續衍生出龐大的 DEI 官僚體系,造成「永久性的身分政治」與「制度性反向歧視」。

支持擁槍:槍太多很 OK,反正好人手上也有槍

柯克堅決維護美國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不可被削弱,他認為,擁槍是防止政府暴政、保障個人安全的關鍵,公開反對幾乎所有形式的槍枝管制措施,包括限制購槍年齡、背景審查、限制特定槍械等。

他認為,這些措施無法有效減少犯罪,反而剝奪守法公民自我防衛的權利。白話來說,這一類的論點認為,對付壞人的最佳方式,是讓好人手上也有槍。

柯克甚至在 2023 年公開表示:「為了維護第二修正案,每年發生的一些槍枝死亡,是值得付出的代價。」(“I think it’s worth it to have the Second Amendment. I think it’s worth it to have a country that has the Second Amendment.”)這一說法引發廣泛爭議,被批評為對槍枝暴力受害者冷漠。

諷刺的是,兩年之後,他本人正式成為第二修正案的殉道者。

延伸閱讀:金控獲利王是誰?一表看懂8月成績單:中信金奪四冠王,這一家年成長破26%

美國政壇:民主黨、共和黨,如何回應柯克遇刺?

柯克遇刺後,美國政壇兩黨迅速表態譴責暴力。川普總統在白宮發表影片聲明,證實柯克死訊,並稱其「偉大甚至傳奇」,並指控「激進左派」言論助長政治暴力,承諾將追查幕後組織與資助者,強調「查理是美國最優秀的一員,兇手意圖用子彈噤聲,但我們會讓他的聲音與理念世代流傳」。

川普同時下令全美公共機構降半旗,白宮公告明確列示降半旗範圍涵蓋聯邦公共建築、軍事基地、海軍艦艇與海外設施,時間至 9 月 14 日日落;國會則在眾議院舉行默哀儀式,卻因黨派爭執爆發激烈口角,反映美國社會極度分裂。

至於民主黨方面,前總統拜登表示美國不容許此類暴力、必須立刻停止,並為家屬祈禱,傳達跨黨一致的道德立場與同理關懷;前總統歐巴馬強調雖未知動機,但此等「卑劣的暴力」在民主體制下沒有容身之地,呼籲維護制度與公共安全規範。

民主黨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加文·紐森)發表聲明,呼籲各界勿以暴力解決分歧,強調理性辯論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全電商拿下 Apple 授權!全聯啟動 OMO 大戰略:能賣 iPhone 17 後,如何串連點數生態圈?
「晶片大神」Jim Keller 是誰?宣布在台設辦公室、找台灣工程師,他創立的 Tenstorrent 看中什麼?

資料來源:CNNBBC美聯社CNBC紐時

本文初稿為 AI 編撰,整理.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