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Dell)電腦過去一年面臨市占率下滑、獲利萎縮及財務資料遲遲未公布等問題,一月三十一日戴爾電腦創辦人兼董事長的麥克.戴爾(Michael Dell)宣布重掌戴爾執行長一職;他一手提拔的凱文.羅林斯(Kevin Rollins)結束三年不到的任期,同時辭去董事一職,黯然下台。 外界對於羅林斯早就不抱著任何的希望,並要求他下台,戴爾重掌兵符,雖然鮮少人預測他會重掌大權,但這也是被認為自去年九月宣布戴爾 2.0(Dell 2.0)後,新時代人事異動的必然布局。 戴爾業務近兩年受到個人電腦價格下滑,深受打擊,美國消費者對戴爾的客服抱怨連連,形象不佳。不僅在美國本土對內市場受到打擊,國際環境上,更有惠普(HP)、宏︵Acer︶、聯想(Lenovo)等對手的強力競爭與分食市場。 戴爾開始出現重大的經營瓶頸,主要是在二○○六年期間,由於競爭對手惠普在全球市場持續擴大銷售量,甚至已經連續兩季超越戴爾,搶下全球PC一哥的位置,營收提升也獲得投資大眾的讚賞。反觀戴爾在全球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在最看重的大陸市場,更無法有效提高銷售量,都是戴爾重挫的主因。
**首要任務為統一領導中心
**
戴爾 2.0的新人事布局,在過去幾個月已經動作頻頻,包括新聘副董事長暨財務長唐納.卡帝(Donald Carty),索拿.喬拉(Sona Chawla)執掌全球線上銷售業務,李查.康瑞(Richard Conrad)負責全球採購副總裁等,另外在上海供應鏈、解決方案與工程等也有新人事。 重掌兵符的戴爾在宣布擔任執行長一職時說:「讓領導中心統一應是正確作法。」這也說明了過去三年時間,戴爾出現雙頭馬車的領導,直接分散了戴爾的競爭力。未來戴爾重掌兵符,面對重整的壓力恐怕比當初創業時更難吧。 曾經擔任戴爾中國公司華北和華東區大型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的曹衡康就表示,以大陸市場來看,戴爾擅長的直銷模式,在這裡欠缺因地制宜的策略,與個人消費模式差異太大,恐怕就是銷售量不容易成長的主因。 在市場方面,雖然戴爾也積極開拓企業市場,但是主要客戶還是個人,與惠普擁有龐大且單價高的企業產品,也是拉大兩者差異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