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超常者的路上,「再試一次」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試越多次,成就就越大。
你需要思考以下三個超常者的原則。
一、挑戰極限,超越自我
最大的收穫不是來自現在的位置,或者已經去過的地方。 當你把自己推向新的地方和新的極限時,你會獲得最大的收穫和成功。 與你習慣的情況相比,你創造了一個極端的條件,而這會讓你的能力會更上一層樓,新的能力水準也會成為你的新常態。
當你能更加得心應手地把自己推向極端,你會變得更加自信,因為你知道什麼樣的收穫正等著你。
如果你怕把自己逼到筋疲力盡,請不要擔心。並不是說你完全不需要休息,不過我發現大多數人會感到疲勞,是因為做太少事,而不是太多。
大量的活動會產生能量,而我們以這種能量為食。就像電池一樣,如果長久不用,能量便會逐漸流失。
但當你使用自己的能量時,就會產生更多的能量。 當你產生更多的能量,便可以到一個更極端的地方。一旦到達那裡,你就能看到它、感受到它、觸摸到它,並理解新的能力水準能為你帶來什麼。
認識我的朋友現在應該都知道為什麼「全力以赴」一直是我的座右銘了吧。這三十年來,我一直謹記,把生命發揮到極致,會創造一個新的極端水準。這個極端的水準讓你超越自我,也是你成長的最大助力。換句話說, 當你「全力以赴」時,你也將「最大化」你的收穫 。
二、勝利是一場數字遊戲
想要成為一個超常者,你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創造更好的數字。
成功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是否能夠堅持並重複執行一些基本的任務 。你必須學會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你必須執著於完善整個流程,直到能夠創造出一個足夠大的數字,足以得到你想要的。
超常者不單以品質「或」數量的角度思考問題。
他們以品質「和」數量的角度思考問題。
老虎伍茲每天練習高爾夫二到四小時,他並非單單把動作做完而已。他堅持要用正確的方式擊打每一顆球,每次都是同樣的上桿、同樣的擊球、同樣的送桿。
如果你有看《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一部關於麥可喬丹和芝加哥公牛隊的紀錄片,你會看到喬丹多努力地督促自己,你要嘛跟上喬丹的訓練水準,要嘛很快就出局。喬丹被記入籃球史並非偶然,他清楚明白一件事: 必須努力累積練習的次數,這樣你才能在各種比賽中取得勝利。
成就最高的人往往把「再試一次」融入生活。正如我所提到的,上升到一定的水準後,競爭對手便會減少,你就會有更多贏得比賽的機會。
也許你的生意有時能夠順風順水;也許你尚未把「再試一次」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每個人都會經歷高峰和低谷,但你不應該在低谷中流連太久。你會知道自己有沒有付出最大的努力,也會知道自己有沒有竭盡全力為事業打拚,你心裡非常清楚。
或許你可以逃避自己,但你不能逃避數字。
數字白紙黑字地清楚反映你的努力,要比較每月或每年的銷售量、電訪次數和其他指標非常容易。記錄健身的頻率、組數、次數、重量,或是每週跑步的距離,這些對你來說應該都是毫不費力的。
當你沒辦法比競爭對手創造出更好的數字,或者無法超越過去的自己時,你便會喪失主導權。
三、一切都是從無到有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面一片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1:1-3
有些神學家把創世紀解讀為上帝憑空創造了整個宇宙,祂從完全的虛無中創造萬物。我碰巧也是相信這件事的人之一,我會在第十八章〈再禱告一次〉中深入介紹我的信仰。這種信仰被稱為「虛無創造論」,也是宇宙起源的答案。虛無創造論認為,物質不是永恆的,而是被某種神聖的行為所創造,而往往大家都認為創造者是上帝。
那你該如何把這個道理運用在生活中呢? 當你逼迫自己淨空內心的一切,所有東西都將會在此刻被創造出來。
當你淨空內心,就是在騰出空間給新的體驗、目標和努力。李小龍說的一句話恰好呼應了這個觀點:「 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滿。 」
我並不是要你把自己逼到精疲力盡,你也永遠不該讓自己精疲力盡。我所說的是永遠都要「再來一次」,當你這樣做時,就是在清空自己,也就是到達了一種「無」的狀態。
而你已經準備好用更優秀的能力來武裝自己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多一法則:破解吸引力法則,打造原子心態,迎接複利人生的幸福指引》, Ed Mylett著,堡壘文化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