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扣人心弦的流行歌曲,都可能是歌手、製作人花費無數個日月打磨的心血結晶,然而隨著生成式AI的出現,創作門檻大幅降低,任何人都能透過AI在短時間生成大量創作,無論是押韻或是模仿任一知名歌手的風格都能達到,如此一來歌手或製作人是否會被取代?對音樂產業或是創作者,又將掀起什麼新機會與挑戰?
對此,KKLab Music AI專案經理Howard特別引述知名作詞人林夕的觀點:「生成式AI『靈魂寫手』做出來後,林夕老師並不會使用,因為他本身就是其知識的來源;但像他年輕的時候,就能用這款工具幫他寫詞,讓他更有效率,不會卡在第一步。」
AI版「翻字典」,創作者快速找到共鳴文字
KKLab 是一間 Applied AI 的新創公司,由一群對 AI 科技和音樂很有熱情的夥伴組成,並在2021年推出AI作詞工具「靈魂寫手」。Howard補充:「我們不只希望它能生出詞,更希望它能藉由語言模型,學習作詞人的風格。」
目前生成式AI在音樂創作上大致能分為2種形式,一個是全曲生成,另一種則是輔助創作。不過,前者因屬大量生產,較缺乏缺「欣賞性」,Howard強調:「藝術中,人的因子、審美還是最重要的。」因此KKLab投入的是後者。以「寫詞」為例,只要在「靈魂寫手」中輸入情境與韻腳,即能生成數十組詞彙,供音樂人根據自身風格挑選並加入創作中,節省時間。
KKLab與林夕合作,透過模型體現其創作過程,再用他的詞去訓練AI。對於部分人質疑此舉是否偏離創作本質,Howard認為其實這就像透過AI「翻字典」,歌手最終選擇的,依舊會是心裡最有共鳴的那個。
高效、省力、彈性,AWS 提供最具整合性的 AI 與機器學習工具
要做出一款生成式AI並沒那麼簡單。「做一個AI,你要訓練AI模型師、要準備資料集、要有存放的地方,還要讓它跑得起來,」Howard指出,「產生Inference(推論)的時候,還要有各式機器產生Endpoint(終端)。」
而AWS的機器學習服務 Amazon SageMaker,對KKLab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整合工具。其概念就類似具備烤箱、微波爐、舒肥等完整工具的「共享廚房」,使料理能夠一次到位,換句話說,SageMaker能用同一套思考邏輯串接整套流程,品牌就不用再「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地到處採購軟體與應用,省下巨額的管理成本。另外,AWS「Pay As You Go」隨用隨付的定價模式,讓團隊能在研發階段多方嘗試,增加彈性。
AWS數位轉型專家Josie指出,SageMaker可以支援不同的場景和需求,幫助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工程師或Data Scientist(資料科學家)專注在模型本身。對於數據量龐大的KKLab,SageMaker的「分散式訓練」功能,可以讓AI不用綁在同一個GPU或伺服器上,以利短時間內從各方面快速學習,讓整個訓練更完整、全面,用高效的方式達到降低成本之效。
是輔助而非取代,善用AI開啟更有趣的產業未來
AI進入音樂界,勢必對產業造成不小的影響。例如在音樂授權模式上,過往Vlog的過門音樂,或於實體場域播放的環境音樂,因成本大幅降低,可能會像圖片一樣,從買斷制變成訂閱制。Howard認為,由大公司訓練好大型模型,再由像KKLab這樣的團隊去做微調應用,將成未來音樂產業的主流。
Josie也說明,AI詞曲的生成工具並非用來「取代」創作者,而是作為輔助角色,讓創作者能夠將更多的時間投入於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例如「個人化體驗」。過往可能因人力不足,沒辦法樣樣做到精準的客製化,現在則可以透過指導生成式AI來執行工作內容。如今,相關科技也已紛紛拓展到文字、圖片和遊戲界,例如品牌官網上的banner,過去為了個人化,一次得做很多張圖,現在透過生成式AI,即可在短時間內針對各種不同TA生成不同內容,替品牌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拼湊出更多好玩的變化。
立即收聽 EP5 | 生成式 AI 之於音樂創作者,是挑戰還是全新的可能?AI 的各產業應用及變革 ft.KKLab Music AI 專案經理 Howard
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 觀看<Machine Mind>歌詞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