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ler)裡,小說因為工廠裝訂錯誤而發展出的錯亂多重敘事呼應了人物角色的心理;其中一條線是小說家賽拉斯.佛拉納利迷上他理想中的美女讀者魯德米拉。
之後某日,女子拜訪佛拉納利,可惜她並非魯德米拉,而是雙胞胎姊妹的另一人羅塔利亞。這對患上相思病的小說家構成很大的問題。魯德米拉是《如果在冬夜》的讀者公認的女主角,她視創作過程為充滿生命力的果實,將作家比喻為瓜藤、作品是藤蔓結出的南瓜,甜美又多汁。知道女方這種觀點以後,佛拉納利的感情更加深刻。
相較於魯德米拉的豐潤想法,她的孿生姊妹則顯得十分尖刻,評論文學的角度切斷了作者與讀者之間曖昧動人的關係。佛拉納利覺得寫作是對讀者的挑逗或示愛,羅塔利亞卻無動於衷,因為她不讀書,而是分析書。更精確來說,她以機器代替自己「閱讀」,由機器輸出她需要知道的內容。佛拉納利將自己撰寫的小說借給羅塔利亞,後來詢問她是否讀過,羅塔利亞道歉說自己還沒機會,因為那段時間她沒回去使用電腦。
羅塔利亞解釋了自己如何閱讀:安裝了合適軟體的電腦,幾分鐘就能讀完一部小說,並將其中所有字詞製成表格,還會標示每個詞彙出現的頻率,「從表格一眼就能看出怎麼研究那本書。」稀鬆平常的詞語,像冠詞、代名詞、助詞,就不值得她付出時間心力。羅塔利亞進一步解釋:「以五萬到十萬字的小說而言……我建議立刻查看重複超過二十次的詞條。」舉例而言:
「 看這邊,重複十九次的詞有:血、子彈帶、指揮官、做、有、立刻、它、生命、看見、哨兵、開槍、蜘蛛、牙齒、一起、你的……
「十八次的有: 男孩們、棒球帽、來、死、吃、夠、傍晚、法國人、去、英俊、新、通過、期間、馬鈴薯、那些、直到……
「主軸很清楚了不是嗎?」羅塔利亞說:「毫無疑問是本戰爭小說,很多動作場面,風格乾淨俐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內容,表面的敘事比較多。」
《如果在冬夜》大部分的橋段是俏皮風格,反觀這個場景則沒有表面那麼簡單。讀者從中意識到自己不應該認同羅塔利亞和分析式閱讀,理由之一是孿生姊妹之間對比強烈。然而,卡爾維諾這樣聰明的作者又怎會不在這件事情做文章,挑動心理矛盾?看看羅塔利亞舉的例子,電腦輸出的詞彙表上有血、子彈帶、指揮官,讀者的預期完全如其所言;當她說「主軸很清楚了」的時候,大家確實心裡有數,想必講的是戰爭,有動作場景,表象敘述多過情緒深度。
我們不願意贊同羅塔利亞的做法,卡爾維諾卻營造了兩難情境—說不定她真的說對了。想要反對羅塔利亞得從別的角度下手:雖然機器或字母排序的詞彙表可以呈現書籍的部分內容,但那並非完整的閱讀體驗。不過這樣主張的同時,我們便與近世以來的批判者站上同一陣線,畢竟伊拉斯謨和格斯納都埋怨過索引導致學生不讀書,卡克斯頓也警告讀者別錯將地圖當作疆域。
Google自動搜尋稱霸,但沒擊潰傳統索引業
《如果在冬夜》出版於1970年代尾聲,當時機器生成的語彙索引、詞彙頻率表逐漸進入文學評論領域,「紙張」這種專業索引編輯運用了七個世紀的工具,慢慢轉換為「位元組」。
此現象有其科技脈絡,也反映出20世紀後期文學界遭電腦入侵所引發的不安。不過說穿了這種現象只是舊日情緒的重新演繹,一如基督堂學院古典派人士謾罵嘲弄賓特利博士和他的「字母讀書」,甚至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警告費德魯斯不專注的閱讀導致「徒具表象沒有實質的智慧」。我們對機器閱讀感到忐忑,還有部分是源於自古以來對於審查的焦慮。
即便現代社會也質疑Google演算法是否有黑箱作業,擔心搜尋結果並不清白,背後藏有我們不樂見的偏誤,放大某些聲音又打壓特定立場,就像約翰.奧彌森在艾柯德的書後面動手腳,18世紀小冊作家發現之後也無法接受。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推特說:「Google 和其他平臺壓制保守派的聲音……他們控制了我們能看見什麼又不能看見什麼。」他無意間將古老的恐慌帶進數位場域,代表21世紀共和黨學著麥考利大叫:「我的《歷史》不給該死的托利黨編索引!」值得留意的是,搜尋引擎很快就被免除罪責了。
儘管如此, 觀察電腦與索引兩種技術結合的過程,不難察覺對於閱讀和專注、努力和便利、直接與間接體驗等等傳自先人的疑慮情結比以往更加浮上檯面 。而我認為,瞭解歷史脈絡才不會那麼糾結。
這種說法並非否認時代帶來改變。看看現在我們如何利用字串搜尋處理數位文件,本質與羅塔利亞的閱讀機器很接近,基本單位不是概念而是字母。 索引發展歷史的前面一大半都被主題索引給占據;到了21世紀的網路搜尋年代以後,卻反過來是自動化的語彙索引稱霸。 可是網際網路未能消滅所有實體書,主題索引和索引編輯依舊在閱讀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專業索引人員比起印刷術還早一個多世紀出現,教會紀錄裡自1320年代就有編纂索引的費用支付,家用電腦普及不但沒有擊潰這行業,反倒造就很多實務上的進步革新,簡化許多勞務以節省腦力資源。對本就隱身幕後的索引編輯而言,最重要的是工作方式變得乾淨清爽太多。
本文授權轉載自《索引,知識的鑰匙》,Dennis Duncan著,商周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