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客訴電話到成為全盈造浪者!劉美玲談30年金融路:我就是風口那隻豬
從接客訴電話到成為全盈造浪者!劉美玲談30年金融路:我就是風口那隻豬

「我就是風口上那隻豬啦!」全盈總經理劉美玲笑著說,用小米創辦人雷軍曾說過的「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形容自己過往多年在金融領域的經歷。

1990年代,金融產業開始打磨顧客體驗,那時劉美玲在玉山銀行開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她加入顧客服務品質管理部門,工作內容從接客訴電話、分析客戶投訴原因,到制定第一線行員服務的SOP(標準作業程序)等無所不包。「還曾經在接完客訴電話後到廁所哭。」劉美玲回憶。

2000年網路泡沫化,新世代網路服務從灰燼中奮起,玉山銀行也在該年3月逆風成立電子金融部,以e-Channel、e-Payment、e-Marketing為3大方針,開始新一輪的數位布局。劉美玲當年加入電子金融部,與團隊共推WebATM、小額付款eCoin,為後來的線上交易需求打下基礎。

2010年後,行動裝置普及重塑金融服務的面貌,各式服務搬上App,用戶彈指之間就能穿梭在不同服務中,打破了產業之間跨售、行銷的門檻,多樣的聯名服務、點數經濟在這十年孵化,生態圈的概念也在此時成熟;以及同樣由行動裝置帶動的行動支付,也大幅改變了商家經營用戶關係的方式。

全盈支付總經理 劉美玲
成為全盈支付總經理前,劉美玲為玉山銀行信用卡暨支付金融事業處副總經理。
圖/ 蔡仁譯攝影

就在2015年,劉美玲帶領團隊推動玉山銀行與支付寶串接,打造兩岸支付的安全媒介。2018年帶領團隊打造金融商業生態圈平台,不斷拓展在金融科技領域的觸角。到現在,劉美玲成為全盈支付的總經理,再次走回使用者的身側,要在吃力不討好的「支付」產業中殺出血路。

細究她參與過的專案,劉美玲的職涯如同台灣金融產業數位轉型的縮影。當她謙稱「站對風口」為幸運,其實是敏銳的觀察與即時的修正,讓她能一路都「與趨勢同行」。

最難忘法規課,進擊主委扎穩電支地基

讓她印象最深的一課來自交通部。

2001年,玉山銀行電子金融部發行小額付款「eCoin」,主打線上服務中的小額支付需求,滿足諸如遊戲、購物等需要交易的情境。最初以即時線上交易、非卡片的模式發展,後來陸續與不同事業合作,發行如粉絲卡、紅利卡等實體卡片,巔峰時期會員數高達30萬人。

然而,eCoin的發展在2010年時戛然而止。劉美玲回憶,2009年《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 》公告上路,能刷電子票證的場所從運輸場景擴充到其他生活交易,電子票證(今儲值卡)的主管機關從交通部轉為金管會,eCoin也納管。

當時eCoin發展近十年,玉山面對這條像是「突然冒出來」的法規,簡直措手不及,無法快速因應其安規等需求。「原來電子票證跟我有關係。」劉美玲回憶。

「我當時才深刻地體會到,身在高度監管的金融產業,我其實『必須』要花時間去關心相關法規的發展。」 劉美玲想起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常說的、驅動數位金融的3股力量,就是「法規、科技、顧客」。

當金融業者順應科技發展與用戶行為開發新的服務,更須時時意識到,法規的影響最是重大;像是經過震撼教育,劉美玲一字一句說,「當我投身於金融創新事業的發展,法規更是關鍵。」

十年心血付諸東流,改變劉美玲的思路,促成她日後積極參與銀行公會。

2010年,兩岸交易往來熱絡,跨境網購、旅遊日漸頻繁,玉山銀行抓緊趨勢與支付寶合作,不僅為台灣用戶建立在使用淘寶時的安全交易管道,也為來台的中國旅客打造便利的交易環境。

「當時eCoin失敗,我們很沮喪,覺得浪費了銀行很多資源,然而當時是策略長的黃男州卻給了很正面的回應,稱其為『智慧型失敗』。」劉美玲事後回顧,當時黃男州董事長對失敗的詮釋不僅為團隊注入強心針,之後充分的信任與賦權,更是讓團隊充滿繼續創新的勇氣。

實務上,eCoin失敗讓玉山了解到小額付款機制與支付程式的系統與邏輯,這不僅成為與支付寶合作的關鍵,更讓劉美玲將目光望向了下一個金融發展的大門:行動支付。

當年黯然收尾的eCoin帶給玉山銀行的影響,就是劉美玲從此留心法規變化,甚至主動參與修法。 當時國內的電子支付市場正在萌芽,金管會在2015年發行《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而這次劉美玲已是局中人。

與劉美玲共事逾20年、同樣在數位金融事業發展多年的一名銀行同業回憶,早在2014年,劉美玲就開始參與銀行公會電子支付業務委員會,在2017年起擔任電支委員會主委,後來直到2022年卸任,她積極地參與了每一次銀行公會與金管會之間的討論。

另一名支付產業高層觀察,劉美玲是台灣支付法規轉型的關鍵人物,不僅金管會在立法時多次諮詢她的經驗與觀點,在實務與法規間的折衝與協調,她也扮演重要的緩衝角色。

「她是一個很圓融的人。」曾代表永豐銀行參加銀行公會修法會議的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形容,在法規上路之初,銀行公會需要因應市場需求、業者回饋進行大量的檢討與修正,當時擔任主委的劉美玲在與金管會的往來上,就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圓融特質。

而被譽為電子支付法規轉型的靈魂人物,成為一家電子支付事業的總經理,卻是劉美玲大半職涯裡,想都沒想過的事。

全盈支付總經理 劉美玲
劉美玲透露,她私下喜歡看喜劇,閒暇之餘也常到戶外散心,排解工作上的煩惱。
圖/ 蔡仁譯攝影

零售「快」領域展開!職涯第2季挑大梁

「好像第1季演得差不多了,要完結了,突然又多了第2季。」受訪前1個周末,才追完韓劇《黑暗榮耀》的劉美玲笑著比喻。第2季指的就是年過半百職涯轉彎,加入全盈支付,從大型企業的經理人,成為肩負一家公司盈虧的總經理。

而第2季的預告,早在2020年時就悄悄上演。當時電子支付產業先後吸引了遊戲產業、電子票證業者加入,零售業者則是在一旁摩拳擦掌。

劉美玲坦言,當時全家來向玉山提議合作時,她心中對「另一家新的電支公司」充滿不確定。一來電支業者尚未有獲利的案例,其次,當時玉山銀行同樣領有兼營的電子支付牌照。2020年底,玉山銀行每月的代理收付金額高達新台幣14億元以上,這個成績足以排上前3名。

同時間讓她躍躍欲試的是,零售百貨事業一直是銀行信用卡事業積極串連的事業夥伴。 從百貨、零售業者聯名信用卡發卡權易主總是引起重大關注可看出,「零售業是最了解用戶、最接地氣的產業,尤其像通路超商。他們與顧客的往來頻率,與銀行完全不是同個等級。」劉美玲直言。

當時玉山與全家各派出1支團隊,針對「一家新的電子支付公司的定位與機會」進行市場調查與研究。作為玉山代表的負責人,劉美玲回憶,對全家在用戶經營所能掌握的輪廓與行為模式感到十分驚訝。

「銀行利率減1碼,房貸可以省很多錢,但不會因此出現貸款買房的熱潮;然而超商買1送1推出後,顧客就大排長龍。」長時間浸淫在銀行架構的劉美玲,習慣用戶對銀行策略的「慢反應」,當她意識到身在第一線,能觀察到消費者對於各種行銷策略的「快反應」時,「好像有很多可以嘗試的計畫。」

全盈支付劉美玲
「零售業是最了解用戶、最接地氣的產業,尤其像通路超商。他們與顧客的往來頻率,與銀行完全不是同個等級。」劉美玲直言。
圖/ 蔡仁譯攝影

打巷戰到學院派,會跳舞還要懂搭舞台

懷抱著對更多商業機會的期許,劉美玲接下全盈支付總經理一職。劉美玲形容,過往信用卡事業部有多達800人,現在全盈支付員工總數不過80人,然而管理一個部門與管理一家公司天差地遠,一家公司營運包含產銷人發財等許多面向,都是從零到一。

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公司,劉美玲在百忙中報名了台大EMBA,「過去管理方法靠實戰而來,是街頭智慧,但現在需要學院派的知識來輔助。」 曾任橘子支付營運長、被劉美玲帶進全盈支付擔任營運長的唐蜀茜形容,劉美玲留心業務、營運、投資、人才無所不包,而最劇烈的轉變在於:她從使用資源的人,轉變為必須網羅資源的人。

隨著服務上線近1年,全盈支付也開始展現與市場同業不同的策略——「將支付打包售出」,賦能生態圈的策略將在今年繼續深入職場、社區。

劉美玲從以往在既有舞台跳舞,到成為搭建新舞台的人。站對了風口,將自己的金融職涯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眼看著仍然平靜的電子支付海面,她期許自己能帶領公司,把握住下一個浪頭。

延伸閱讀:全盈用戶破百萬,為何還撿銀行不做的生意? 拆解背後「最強配角」哲學

責任編輯:蘇祐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