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en's Talk中,我存在!」
「在Men's Talk中,我存在!」
2001.12.01 | 人物

傳統的社會價值,其實對女性並不抱持期待。從小,我不曾讓父母擔心過,但我放棄教職再繼續唸書這件事,父母小有意見;我以為他們對我有更多期許,但他們卻認為:女生當老師最好不過。若不是我選擇再進到交大去唸書,我也不會因緣際會進入IBM工作。我可能就是再普通不過的國中老師。
我進IBM已28歲,比同梯進來的大5歲,由於對業務不是很有信心,所以我工作特別賣命。那時相識10年的男友已在催婚,可是我擔心婚姻對事業會有影響,所以直到通過試用期,我才敢結婚;懷第一胎時已32歲,當時挺著大肚子照樣去拜訪客戶。
和一般職業婦女一樣,我也面臨工作與家庭的兩難。社會對女性的期許,與女性本身自覺對小孩的責任感,讓我一度在工作上懷有罪惡感。我當然也在這兩者中掙扎過,但還是要做選擇。例如星期一至五,我以公司需求為主,但若小孩有狀況,我和老闆商量,讓我先處理小孩的事;周六、日就是我的家庭時間。

**善用女性特質創造機會

**
我的人生觀是平衡。我和先生平均分擔家庭經濟;先生也和我一同分享小孩的成長過程,我認為工作和家庭可以平衡存在。所以當我在任一邊出現狀況,我會爭取家庭的支持或在工作上適時求援。
以前我不曾想過未來的職場生涯,單純地以為「盡量將目前的工作做好」即可,直到最近,我開始想:未來工作的目標為何,但同樣以平衡作為事業與家庭的分配。未來IBM會往大中華地區發展,但因為我的小孩才小學2年級,我希望能盡量在台灣工作,除了業務之外,我也可以支援或外調其他單位。若我先生事業上也有此機會往外發展,他也會和我的選擇一樣。
我覺得女性是公司的資產,女性特質可以為公司創造更多利潤,應該要善用女性資源。例如在業務接洽方面,客戶比較不會拒絕和女性談話、也較不容易表現出不耐煩;若客戶不好相處,女性拿出笑容武器,對方也不好意思發脾氣;有時還可以和客戶談些公事之外的家庭生活,這些都是女性特質的外部效益。
當然女性特質也有缺點所在,例如女性就較不會和男性同事或主管打成一片,或者較不會主動表現自己。我建議女性若要在工作領域有所表現,首先要先建立自己的人脈群,例如透過讀書會,分享彼此的心情、資源與朋友,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培養對於工作有冒險性與企圖心。此外要多參與男性的活動,多與男性主管溝通,和男性同事吃飯、聊天,讓自己在men's talk中存在,「我存在,故主管考慮升遷人選時會先想到我」。
男女工作平權仍有待努力,我們「4年級的女性」用自身經驗開疆拓土闢人脈籌資源來爭取升遷制度,希望能為未來職場女性圓一個平等的夢。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