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下半年就要來了,7月1日開始也會有新制上路,影響範圍廣大,《數位時代》整理幾項新制,讓讀者掌握生活大小事。
三大生活圈通勤月票上路
交通部指出,三大生活圈月票包括基北北桃城際通勤月票(1,200元)、中彰投苗城際通勤月票999元(臺中市民699元)及南高屏城際通勤月票(999元)皆已開放預購,並將於7月1開始啟用。
北北基桃推出「1200都會通」除了可搭乘雙北捷運、公車、YouBike、輕軌外,更納入台鐵、公路客運、國道客運等通勤族經常使用的大眾運具。
中彰投苗生活圈月票定價為臺中市民699元、非臺中市民999元,適用運具為生活圈境內捷運、臺鐵、市區客運、公路客運(含國道客運)及公共自行車(前30分鐘免費)。
南高屏生活圈月票定價為999元,適用運具為生活圈境內捷運、臺鐵、市區客運、公路客運、公共自行車(前30分鐘免費)及渡輪(鼓山-旗津、前鎮-中洲)。
「社福卡」點數可搭台鐵
台鐵指出,為促進銀髮族及身心障礙者乘坐大眾運輸工具之友善及多元性,將於7月1日起開辦三大生活圈內發行之敬老、愛心卡使用點數乘車,第一階段啟用縣市有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嘉義市及屏東縣等10個縣市可使用;民眾乘車區間只要在該縣市轄區內起站或迄站均可適用(南投縣不限境內使用)。
其他使用方式比照電子票證乘車營運規定,社福卡可搭乘區間(快)車、莒光號、PP推拉式自強號,惟觀光列車、團體列車、太魯閣列車、普悠瑪列車、3000型自強號及其他指定列車(具專屬性及不發售無座票之列車)不可搭乘。
行經斑馬線未禮讓行人,罰鍰調升
台灣時常被網友們嘲諷為「行人地獄」,連CNN去年也曾報導過台灣的交通亂象,為了擺脫這個惡名,交通部先在6月16日歲預告修法,原訂未來車輛只要是不停讓行人,不論距離遠近,一律開罰。不過這個方案引起廣大的討論與批評聲浪,交通部緊急在22日喊出暫緩實施,並於26日開會討論。
交通部長王國材指出,經過與專家討論,並與警政署確認後,將維持現行的標準,也就是取締標準將維持為「距離行人穿越道(斑馬線)3公尺內」,不過從6月30起,最高罰款將從3600元提升到6000元。
今年4月三讀通過修法的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明文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行近行人穿越道或其他依法可供行人穿越的交岔路口,有行人穿越時,若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可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租屋補助上路,18歲可申請
2023租屋補助將於7月3日上午9時起開跑,開放隨到隨辦,截止時間為明年(2024年)12月31日下午5時止,將提供每戶每月最高2,000元至8,000元租金補貼,根據租賃房屋所在地,以及身分(共分3級)補助上限有所不同。此外,這次補貼對象擴大到18歲以上(學生租屋族群)皆可申請,而且也不用再提供房東資料。
打炒房!「平均地權條例」上路
內政部指出,「平均地權條例」打擊投機炒作措施,目的在於打擊投機,保障正常交易,引導房市穩健發展。
將自112年7月1日施行,主要有五大重點:
一、限制換約轉售:
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買受人除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或經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外,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建商也不得同意或協助契約讓與或轉售,違規者均可按戶棟處罰50萬至300萬元。
二、重罰炒作行為:
明確規範若有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透過通謀虛偽交易營造熱銷假象、利用違規銷售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或是以其他影響不動產交易價格或秩序的操縱行為進行炒作,都可按交易戶(棟、筆)數處罰100萬至5,000萬元,經限期改正但未改正者,並可連續處罰。
三、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民眾對於不動產銷售買賣或申報實價登錄違規行為,可檢具證據向縣市政府檢舉,如經查證屬實,將由實收罰鍰中提充一定比率金額作為獎金。
四、管制私法人購屋:
增訂私法人購買住宅用房屋許可制規定,並限制取得後於5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
五、解約申報登錄:
預售屋買賣契約若有解約情形,建商應於30日內申報登錄;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3萬至15萬元。
網購包材須減量、禁用PVC
環保署規定,7月1日起,所有網際網路零售業之網購包裝材料不得使用含聚氯乙烯(PVC)材質。另外,紙類包材要有90%以上回收紙含量、塑膠包材必須摻配25%以上再生料。
其中,資本額5,000萬元以上或自有到店取貨據點數達300以上之中型業者,亦須符合商品重量分級規定;資本額1億5,000萬元以上或自有到店取貨據點數達500以上之大型業者,須再符合年度減量目標及成果提報等相關規定。
北市機車定檢通知全面電子化
7月1日起,台北市機車排氣定檢的紙本明信片通知停止寄發,改採3種電子化方式,包括加入環保局LINE官方帳號「定檢好康愛報報」並註冊定檢鬧鐘,以及申請環保署「機車E定通」電子郵件通知,或下載環保署「環境即時通」App。
放寬僱用安定措施啟用門檻
「僱用安定措施」指的是將會在總體經濟情勢嚴峻達一定程度時啟動及公告辦理,透過政府提供薪資差額補貼,避免雇主因經濟不景氣而裁減員工,鼓勵勞雇協商以縮短工時及調整薪資等方式渡過非常時期。
該措施過去未曾實施,而先前《就業保險促進就業實施辦法》第5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於就業保險失業率連續3個月達1%以上,且經邀集勞工、雇主、政府機關之代表及學者專家,召開僱用安定措施啟動諮詢會議後,得辦理僱用安定措施。
今年7月1日起,勞動部將放寬啟動指標,將門檻改為視整體景氣狀況,斟酌減班休息(無薪假)人數、家數,必要時召開諮詢會議,決定啟動時機、協助對象、時間等,最長補助時間可達1年。另外,也新納入部分工時勞工為適用對象。
薪資補貼數額以目前基本工資2萬6400元、勞保投保薪資最高4萬5800元計算,最高可補貼9700元。
調整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費用
衛生福利部預告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調整方案,本次門診藥品部分負擔,在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維持藥費100元以下免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200元;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藥費100元以下,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元,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300元。
醫院所開立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取藥品部分負擔,第2次以後調劑維持免收,另為了鼓勵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至基層診所就診,基層診所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而為減輕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經濟負擔,不論就醫院所層級,藥品部分負擔均按照基層診所收費方式收取。
清冠一號公費補助停止
清冠一號的補助方案將於7月1日屆滿,因此接下來不再公費補助。衛福部長薛瑞元提醒,清冠一號在台灣屬處方藥品,如果從國外訂購寄送到台灣,若沒有輸入許可證,恐觸犯藥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