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材自湯瑪士.伯斯,這則練習將協助你探索一個概念:你設計的解決方案必須回應人們的需求,但也必須源自你的創意與個人體驗。
「香蕉大挑戰」建構在狂熱嗜好的概念上,你將自身的熱情、偏見與興趣,連結到想出點子的過程(d.school 迷戀很多事,榜上有名的有摩托車、運動鞋、老舊收音機、鯊魚、瑞典點心、書法、海洋無脊椎動物、香蕉、尷尬、龍舟賽、神祕限量軟糖。你可以想像有些奇思妙想就是從這種大雜燴得出來的!)。
當你希望從自身的獨特觀點探索或發現新事物,這是一則很實用的練習。你可以獨自練習,但是跟一群人一起會更好玩。你原本就熟識的合作者,有著五花八門的嗜好,會讓你對他們有新一層的認識,或是找到彼此的共通點,對他們肅然起敬。
拿一串香蕉,對,真的香蕉(可以的話,挑青一點的,不要太熟。軟爛的香蕉比較難加工)。
找出你狂熱的一件事,想一想為什麼那件事對你很重要或讓你很享受,你因此比別人多參與、學習或思考了哪些事?別人因此對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如果這種問題令你不安,別忘了這個練習的目的,將是挖掘你與眾不同的地方。
想好之後,想像現在有人找你促銷香蕉,你要替香蕉大打廣告。大約花三十分鐘,想出能達成目標的平面廣告。
遵守以下規定的限制與架構:
你的廣告呈現方式,一定要是一張照片,再加一句簡潔有力的廣告詞。
你必須利用你的超級嗜好,替這則廣告想出點子。
圖中至少要放一根香蕉。
抓一根香蕉,尋找身邊的完美地點,或者自製場景,擺好那根香蕉,拍下照片,想出廣告詞。
思考時間: 你如何利用你的超級嗜好的某個面向,或是你與嗜好之間的關聯,獲得這則香蕉廣告的靈感?你如何利用你從這個活動學到的東西,在未來想出新點子?
如果是一群人一起練習,就讓每個人上傳照片到共享平台,舉辦觀摩大會。太好了,每個人都能立即看到成果。你能否判斷其他人的嗜好是什麼?
限制創造更多點子,讓作品不同於他人
這個練習比較難察覺的好處,在於促使你跨越實體世界與數位空間的界線。今日,人們如果要製作視覺材料,立刻會打開Photoshop或簡報軟體等數位工具,但愈多人從相同的2D媒介著手,每樣東西長得就愈像。這則練習要求你先創造出實物,再利用周遭環境尋找靈感,做出更獨特的作品。
限制能幫助你想出點子。這則練習指定整體的形式與媒介限制,規定要賣香蕉。接下來,依據自己的狂熱,加上更特別的限制。由於那是你平日的執著,你豐富的知識庫將協助你想出更多點子。相關資訊能讓你得出別人想不到的連結。
我沒有指定廣告內容,由你保留決定的自主權。這個體驗讓你發現只有你能得出的獨特觀點、推論與天馬行空能力。—─湯瑪士.伯斯
本文授權轉載自《史丹佛設計學院──把好奇心化為點子的81個創意練習》, Sarah Stein Greenberg著,大塊文化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