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Gogoro聯名無印「文青風」電動車!回收材質車殼、5萬有找,亮點一次看
開箱Gogoro聯名無印「文青風」電動車!回收材質車殼、5萬有找,亮點一次看

Gogoro今(31)日舉辦發布會,推出和MUJI無印良品共同打造的Gogoro VIVA MIX ME 與 Gogoro VIVA ME聯名車款,售價4.9萬元起,邀請國際設計大師深澤直人操刀,把無印良品的色彩設計元素加入車身之外,也同步推出多款相同配色配件,更首度在車殼使用PCR PP (Post-Consumer Recycled Polypropylene) 回收再生原料。

gogoro x muji
Gogoro和MUJI無印良品聯名推出車款。
圖/ Gogoro

Gogoro 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指出,雙方簽訂的是長期合作,將推出更多聯名商品,除了期待擴大客群之外,也有機會藉由無印良品影響力深入海外市場。

Gogoro x MUJI無印良品全新聯名系列上市(右起Gogoro陸學森執行長、MUJI無印良品吉
右起為Gogoro陸學森執行長、MUJI無印良品吉田明裕總經理與深澤直人設計顧問。
圖/ Gogoro

Gogoro聯名無印推新車,亮點一次看

這次推出聯名的兩大車款,分別是Gogoro綠牌車中銷量第一的VIVA ME,以及白牌車銷量冠軍VIVA MIX ME,兩款都以原價進行銷售,並未漲價。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Gogoro x MUJI無印良品全新聯名系列_Gogoro VIVA MIX ME 原色灰_情境照
Gogoro VIVA MIX ME 原色灰。
圖/ Gogoro

Gogoro無印良品聯名車款價格:
VIVA MIX ME(原色棕/原色灰):新台幣76,980元
VIVA ME(原色棕/原色灰):新台幣49,980元

外型色彩

和無印良品有深度合作的設計大師深澤直人來到現場,親自分享設計理念,他指出,無印良品的色彩哲學是「原原本本」,也就是活用素材本身的顏色,而橘棕色調的「紙箱色」是大眾對無印的最大印象,另外灰白的「再生紙色」也是重點基調,因此就以兩大配色做為主軸,推出「原色棕」、「原色灰」車款,分別象徵樹木土地、城市街道不同的氛圍。

gogoro x muji
Gogoro和Muji打造兩款無印風色彩車款。
圖/ Gogoro
GOGORO X MUJI
原色棕車款實拍。
圖/ 隋昱嬋攝影
GOGORO X MUJI
原色灰車款實拍。
圖/ 隋昱嬋攝影
GOGORO X MUJI
布料也採用具有「無印風格」的材質。
圖/ 隋昱嬋攝影
gogoro x muji
拆解無印良品風格,以材料、質感和色彩為三大重點。
圖/ 隋昱嬋攝影

主打永續,採用再生PP材質

由於兩大品牌都強調永續再生,這次也把元素加入車身,採用再生PP材質打造部分車殼元件,包含Gogoro VIVA MIX ME腳踏板飾蓋、Gogoro VIVA ME 後護蓋飾蓋。

Gogoro x MUJI無印良品全新聯名系列_車殼部分元件使用 PCR PP 回收再生原料.jpg
車殼部分元件使用 PCR PP 回收再生原料。
圖/ Gogoro

為了更大量蒐集再生材料,6月時雙方合作舉辦「Recycling for Good」永續循環行動,在全台指定Gogoro、無印良品門市,回收由5號PP材質製成的保養瓶罐、生活用品,活動期間回收的 PP 物件將經過回收及篩選,再透過切削、粉碎與造粒,成為可循環利用的原料,接下來將會直接投入到新產品製造中,讓消費者參與到製作過程。

Gogoro x MUJI無印良品全新聯名系列_聯名配件.jpg
推出聯名配件,將在無印良品門市中販售。
圖/ Gogoro

「買菜車」超吸睛,雙方繼續攜手推多元商品、車款

這是Gogoro和無印良品的第二次合作,陸學森表示,2020年首次推出的VIVA Plus車款大受歡迎,更意外吸引到不同的消費族群。VIVA 系列當時被暱稱為「買菜車」,輕量綠牌、平價為主要亮點,特別吸引到每日騎乘5-10公里的熟齡族群歡迎,而2020年合作就帶進了更多年輕、重視生活品質的消費者購買。

而這次再度合作,雙方都想繼續擴大客群和知名度,無印良品台灣總經理吉田明裕表示,無印良品的宗旨是透過設計產品讓消費者的生活更富足,「但我們能提供的產品是有限的。」Gogoro的機體設計、交通移動技術,都是無印良品沒有的能力,也讓這次合作有更大的價值,靠在地品牌更深入打進消費者的生活。

Gogoro x MUJI無印良品全新聯名系列上市(右起Gogoro陸學森執行長、MUJI無印良品吉
右起Gogoro陸學森執行長、MUJI無印良品吉田明裕總經理與深澤直人設計顧問
圖/ Gogoro

陸學森指出,雙方簽訂的是長期的合作,未來將會堆出更多聯名商品和車款,而Gogoro想擴大布局的東南亞和日本市場,無印良品的門市也將是擴大知名度的突破口之一。

綜觀今年上半年的機車市場,領牌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萬多台,微幅衰退,但Gogoro市占逐月攀高,6月更逆勢提升至7.84%,為機車主流品牌中市占成長幅度最大的品牌。Gogoro指出,Gogoro Delight 與 Gogoro Premium 的產品定位明確,聚焦不同性別的客群,因此銷量都超越去年表現。

責任編輯:蘇祐萱

關鍵字: #電動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研究機構IDC指出,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AI Infrastructure)市場自2019年以來皆呈現兩位數成長,預估市場規模將於2028年超過2,000億美元,驅動市場快速成長的關鍵是AI伺服器相關投資。看好AI帶來的市場機會,台達早在許多年前就開始布局,因應晶片、企業、雲端服務供應商等不同類型企業客戶提供最佳電源方案。

為什麼台達能搶先布局市場?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鄭謝雄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不僅從技術創新、產品組合完整性,以及產品品質等面向切入,更與客戶進行緊密合作,從市場痛點出發,攜手打造符合需求的最佳方案。」

台達電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 鄭謝雄
圖/ 數位時代

AI基礎設施崛起,電源管理朝向高供電密度、供電穩定度與電源機櫃靠攏

AI的日新月異不僅重塑了運算架構,也加速電源管理變革。首先,有別於傳統伺服器的單一顆電源供應器(PSU)功耗較低,AI伺服器PSU功耗大幅上升至最高12kW,這也讓單一AI伺服器機櫃所需電力來到120kW甚至更高,傳統電源管理系統已經不敷使用,必須在相同體積下輸出更高瓦數,逐步提升供電密度。

其次,AI伺服器與機櫃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供電密度這個議題,如何確保供電穩定也至關緊要,理由在於,傳統CPU的EDPp峰值僅較平均值高出30%,GPU的EDPp峰值則高達65%。由於AI運算會造成劇烈電力波動,連帶影響電網負載能力,因此電源系統必須搭配高功率電容模組(Power Capacitor Shelf),透過內建的超級電容及放電或儲電,穩定電網運作。透過該模組以及備援電力單元(Battery Backup Unit;BBU)穩定電力供應,才能避免AI系統平台損害。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鄭謝雄認為:「隨著AI模型規模持續增長、GPU跟加速器的功耗密度節節攀升,以及7/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需求,AI伺服器與機櫃的總功耗將只增不減,傳統分散式電力架構不敷使用,集中式架構與模組化設計成為主流趨勢,將帶動市場對電源機櫃(Side Power Rack)的需求。」

從全方位解決方案到專業服務團隊,台達致力滿足客戶的多元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

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將電源系統從AI伺服器機櫃裡獨立出來,作為專門供電用的機櫃。台達作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早在許多年前即開始關注高效能運算(HPC)與AI伺服器等議題,鄭謝雄指出,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因應算力需求高漲帶動電力不斷往上走,因此才需要將電源系統跟負責算力的AI伺服器分開,單獨將機架式電源、BBU、高功率電容模組、交換器等放置在一起,解決伺服器機櫃空間有限的問題,這也是台達在COMPUTEX 2025展示的800V HVDC電力架構的一個重點,也能優化電網到AI機櫃的電壓轉換效率。

台達電
台達新一代800V高壓直流電源方案
圖/ 數位時代

台達合作夥伴非常多元,從晶片商、企業客戶到雲端服務供應商等,因此除了觀察市場趨勢,也會因應不同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對此,鄭謝雄強調:「每一個客戶的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都不相同,台達除了透過模組化的方式提供包含電網到晶片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更透過一站式專業顧問與客製化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舉例來說,同樣是5.5kW的電源方案,台達會在客戶系統開發過程中深度合作,定義出符合客戶需求的規格,因此需要一個懂電力電子技術、系統設計與產業知識的專業團隊提供最佳後援,這也是台達長年深耕電源技術能帶來的優勢。

另外,台達除了提供單一產品,也依照客戶不同需求合作,提供一站式電源及散熱解決方案,如此次在COMPUTEX展出的AI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就整合了AI伺服器、1.6T交換機、電力、電池備援系統、液冷系統等,讓客戶在安裝上能節省成本、提升效率,只要幾個星期就能完成資料中心建置,滿足AI運算、邊緣運算跟電信機房等多元場景需求。

持續深入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生產,敏捷回應瞬變市場需求

為提供客戶最佳產品服務,同時,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提升競爭力,台達每年投入總營收的8%到9%進行研發。以電源管理與散熱這個領域來說,台達為了因應科技突破與客戶需求不斷迭代更新,在研發部份就投入了大量資源,同時也持續改善自動化生產製造流程,確保客戶需要的關鍵產品能準時、穩定量產交貨。

鄭謝雄進一步解釋:「考量全球在地生產趨勢,以及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等議題,我們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就同時思考如何提高自動化生產能力,目標是每一代產品的自動化比例都要比前一代高,確保在技術創新之際,有可靠的生產後盾可以提升營運韌性與市場競爭力。」

在AI新世代來臨之際,台達不僅持續關注AI應用、語言模型、加速運算與基礎設施變革,同時也針對電源管理與散熱方案扮演關鍵角色。透過長期研發投資、模組化創新產品設計與自動化生產製造等方式,台達提供了客戶節能、高效、穩定的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從電源到晶片、從伺服器到基礎設施的多元需求,與客戶攜手實現綠色AI的願景。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