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對《數位時代》編輯部而言,真是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
有惠普與康柏的合併,驚動業界;接下來是911恐怖攻擊,讓我們原先製作的封面故事改弦更張;緊接著是917百年最大洪水,台北科技公司停水停電,也淹沒了我們的後製輸出中心;再接著是包括華頓計量經濟學會(WEFA)、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幅調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山雨欲來,廣告商臨時抽稿,把我們的內文落版計畫大風吹。
歸納一句:我們延遲出書,真對不起。
我們的手忙腳亂,只是9月台灣企業慌張面的縮影,我們和世界上大多數企業一樣,都已進入了一個新的不確定時代。過去我們對經濟成長、世界秩序、科技研發光譜,甚至是企業下個月的出貨與營收,都可以在一條曲線上,找到一個八九不離十的答案,然後再根據這個曲線的方向,我們訂年度計畫,花固定的預算,然後在秋天10月計劃公司旅行,年底預先印好聖誕卡或新年卡,再就是等尾牙和發年終獎金了。
光是在911發生的當周,地球上至少就有7萬個人,得把他們先前做的計畫扔掉──他們是航空公司解僱的員工。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最新的失業率調查,數字正式破5,達到5.17%,我們週遭共有512000人,不必再想著旅行跟尾牙。
這道成長曲線的斷裂點,近看是911的漫天爆炸衝擊,遠因卻是我們身處「自滿年代」,而不自知,直到社會出現了全面反撲,教訓後發先至。同時著有《不確定年代》、《自滿年代》的加拿大裔經濟學家蓋爾布萊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早在他15年前出版的這兩本書中,預言甚詳。
紐約世貿大廈的罹難者,多屬跨國金融業,大概是全世界平均所得最高的上班族,但他們哪裡想到,天外飛來四隻大鳥,帶走他們的人生與夢想。這群自殺攻擊的衛隊,來自經濟與國際人格都被逼至死角的阿拉伯世界,他們就是要挑最繁榮的象徵下手。美國強悍的價值觀,同步造就了兩方死者的富裕與困頓。台北縣市的大洪水,來自台灣人打死也要和冰河紀後的「氾濫平原」台北盆地爭地──洪水只是去到他們的原鄉,別說東南亞最大的抽水站,即使是出動所有國軍工兵,也抵擋不住。
Internet和電腦資訊科技構成的數位時代,在20世紀末創造了人類最狂熱的自滿年代。現在該是我們踏實思考未來經營的時候了,也許只有回頭看看客戶的需要,腳踏實地為他們創造有價值的服務,才能安渡不確定年代。當年Internet科技的發明者,無論是發明WWW的柏納思李(Tim Berners-Lee)還是寫出TCP/IP溝通標準的瑟夫(Vint Cerf)都仍然致力於研究,在商業浮華外,找尋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可能,他們對Internet的想像,不是致富的工具,而是世界大同之夢。他們對世界最近發生的事,會懊惱,但不會被擊倒。《數位時代》在最近不斷走訪當年我們採訪過的台灣.com創業家,發現50%的公司或負責人都處在歇業或關閉邊緣,留下來的,多半是當年從沒想過發財的,他們掌握稀微的夢想,生意愈做愈出色。
什麼是面對「不確定年代」的策略?沒有人能給答案,但是帶著反省、夢想跟創新做法的人,一定能找到答案。《數位時代》也是企業,我們也沒有答案,但是我們會和找答案的人一起,涉過這段不景氣的大洪荒。
再次說:延遲出書,對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