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劇榮景乍現,背後的產銷失衡危機也隨之而來。該怎麼做,才不會讓台劇復興只是曇花一現?
「我認為今年會是台灣內容產業重大轉折的一年,不是說今年會有很多厲害的台劇,而是今年對台灣內容產業往後10到20年,會有重大的影響。」今年3月接任文化內容策進院(下稱文策院)董事長的蔡嘉駿說。
文策院於2019年成立,對標2009年成立的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負責串連政府與民間資源,在產製、資金、通路、品牌、拓展國際市場等各方面,推動台灣文化內容產業進步。
今年跟往年最大的不同,蔡嘉駿認為是國際經濟局勢的改變,給了台灣內容產業向外拓展的機會,「時間證明了只有Netflix似乎還賺得到錢、股價不錯,其他人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揪海外企業合製、合資,讓台灣人才經驗值UP
以今年度的股價表現來說,截至7月18日,Netflix的股價從294美元上升至450美元、迪士尼的股價則從88美元下滑至85美元、華納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則在12美元區間掙扎。股價並不能代表一切,卻是窺探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態度。
「以前他們錢多,可能不願意跟當地政府合作,但國際經濟局勢改變了,台灣政府主動積極招商、投入資源合作、台灣內容的品質也在過去幾年證明了自己,跟政府合作沒有損失、風險還降低了。」蔡嘉駿說。
儘管合約內容尚未公布,今年文策院將陸續完成與美國大型傳媒集團的電影合資案、與日本出版巨頭的台灣IP改編與合作推廣,還有跟韓國娛樂集團的合製案。
跟海外企業合作,是最直接的「學習」途徑。不只是單純地把內容版權出售給國際平台,而是在內容產製的過程中,向海外企業取經。回到1993年,韓國默默無聞的「第一製糖」公司(CJ集團的前身),砸下5分之1的總資金投資史蒂芬.史匹柏成立的夢工廠(Dreamworks),為的就是學習好萊塢包含財務、製作、發行、行銷的完整體系,才造就了後續CJ集團在韓國娛樂產業不可動搖的地位。
「如果政府跟國際企業合資了,可不可以把吳慷仁塞進去當男一或男二?或是我們可以協調拿到幾個配角?把量化的條件寫清楚,讓台灣被更多人看到。」蔡嘉駿說,「如果藝人不行,那台灣IP、韓國編劇可不可以?或是台灣提供場地、協拍,讓我們的燈光、美術有訓練的機會。」
蔡嘉駿想強調的是,閉門造車也許偶能造出一朵花,但如果有經驗豐富的對象可以效法,有機會成就一片花園。「投資聽起來很市儈,卻是交朋友最快的一種方式。政府可以做的,就是做一隻名為『投資』的木馬,把台灣人都塞進去,推進世界內容產業的中心。」
修《文創法》誘金主,首納投資抵減避險
文策院的另外一步,是要引入更多的台灣企業投入內容產業的製作。「台灣的企業不是沒有錢、不願意投資,他們是沒有信任感。台灣企業的大老闆多少都被騙過投資1到2部電影。」蔡嘉駿說,這方面他有2個策略:動之以情、誘之以利。
動之以情的部分,就是讓企業感受到社會責任,當台灣文化內容逐漸被海外文化內容攻占時,有餘裕的企業應站出來,一起進行文化保衛戰。但動之以情終究是喊話性質、光有情懷也無法成事,且企業的每一筆支出都要考量回收,更重要的是誘之以利。
今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首度將文創產業納入投資抵減。此外,部分的投資文策院也會共同投入,「投資有抵減、政府也投入,對企業來說是雙重降低風險。」蔡嘉駿說。
但他同時強調,企業對投資內容產業的思維也要改變。蔡嘉駿把內容產業1部片、1部劇的成功,比喻為棒球賽的安打,「內容產業的打擊率不高,三割男(打擊率超過3成)就已經很強了,台灣的打擊率頂多1成,只投1部片、打擊率又只有1成,當然虧錢。」
換句話說,只有把眼光放得更遠,用投資組合(portfolio)的概念來投資,增加安打率。一旦打出安打,甚至全壘打,就有機會把其他揮棒落空的投入都賺回來。今年文策院也積極策動3大電信與富邦等大型金控的投入,預計將在下半年有更多具體的消息。
幫國際企業降低風險,與台灣合作;幫台灣企業降低風險,引入資金;再加上文化部、文策院對創作者的補助,為創作者降低風險,蔡嘉駿認為幫助從業人員「降低風險」是政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或是你想直接一點,政府就是在幫助大家快速失敗,累積前往成功道路的資本。」
蔡嘉駿
現職: 文策院董事長
經歷: 台灣新媒體既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理事長、東立出版社總編輯、韓商YNK台港區董事長
責任編輯:謝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