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弔詭的是,這一次以小搏大、摧毀它的力量,也是全球化的,滲透到它內部的、一種沒有臉的恐怖組織,而且是利用它內部的資源,挑戰國際世界的規範,比如說民航機不可能是武器,結果他把它變成炸彈;犯案的人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沒有受教育的,或者一個很盲目的恐怖份子,而是高度理智的,他是完全受過現代式訓練,但又抱有舊世界的狂熱。
他們對西方世界是很熟悉的,然後利用西方世界的資源,進行這樣一個破壞行動。所以這個經驗,我發現《The Economist》那個封面故事的標題下得非常好,「The day the world changed」,這個change的意義就在於就美國本土從來沒有被攻擊過,美國人認為它從來不會被攻擊的,在軍事防衛上、在金融管理上、在政治意義上,它都是個不可敗的對手,但是現在改變了。
這次事件後,全球化的趨勢,會產生很多不可預測的東西。世界不是我們所想的那種,繼續被美國等少數幾個霸權所壟斷,即使超強如美國,也可能被一群個人,運用一股高科技的力量所控制。因此911造成的第一個感覺是:混亂。
布希說:「這是21世紀的第一場戰爭」,這句話是對的啦,但是我覺得這是「21世紀的第一次大破壞」,它造成現有秩序的瓦解、混亂,世界現在還找不到恰當方法來處理。
做一個比喻,賓拉登的那個組織「the base」,就好像福特基金會那樣,它在全世界有好幾十個「細胞」分支,彼此都承攬某些外包計畫,可是外包計畫都是各自獨立的,彼此不知道,你很難摧毀了幾個細胞,或是核心的「the base」,就完成了戰爭,像過去擊敗伊拉克一樣。
救贖之道,有人會回到本質論上去說,認為美國應該去處理為什麼回教世界成為如此憤怒的暴力根源,為什麼回教激進派,會得到知識份子的認同?比如說,我最近注意到其中一個主導者叫阿塔,他就是一個留學生啊,平常也在吃麥當勞啊,也是正常在交女朋友,可是他只要一接到「the base」的指示,他就會變成這種人。
就是說,他去美國,去習慣它的生活,是帶有一種最終目的,他在美國讀書、看棒球、喝可樂,也幫助鄰居,但他冷酷地知道:所有生活,都是為了這一天的到來。為什麼會有這種人呢?
我們以前都相信說,只要你被世俗化後,或是說工具理性愈來愈發達,你會被財富和享受所吸引,「玩物喪志」,可是他們沒有,他的超越性宗教意識一直都沒淡化。那是因為仇恨太深,生存的位置受到太多的擠壓,他覺得現有的體制已經僵硬到他覺得一點空間也沒有。
恐怖份子是一種沒有辦法的極端做法,他否認一切文明世界的價值,他的目標就是重建秩序,和革命家一樣;但他們比革命家恐怖多了,因為革命還有建國的目的;但恐怖份子卻沒有未來理念,他認為衝撞之後,自然有新的秩序,基本上,恐怖主義是虛無主義,這才恐怖。他會用自殺式攻擊,就是他不知道未來要什麼,炸了你,世界自然改變。
這也讓我們想到,全球化的發展,我們過去是太樂觀──人們真的願意安於在一個多元文明世界裡面,互相尊重然後互相平等對待對方,事實上沒有。WTO也是一個例子嘛,為什麼西雅圖會發生暴動?就是WTO沒有帶來普世的平等,更多的白人受害,因為他們的優越感消失了。
像傳統工廠裡的工人和農民,他們無能改變,又無能適應它,就跟台灣中南部那些失業人口是一樣的嘛,雖然長遠看,大家都會有好處,可是要度過這個transition可能必須你先失業。這種挫敗感,不只回教徒、白人或是歐洲人都一樣,他們都會來反抗,而如果像基督教文明壓迫回教文明那麼久,從十字軍東征算起,長達1000年,就會變成既理性、又激烈的恐怖主義。
這個事件,我覺得這是對「和平繁榮全球化」,還有「美國是一個超強」這兩個命題的摧毀。全球化其實是多面的,也包括邪惡的那一面。其實不只是恐怖份子,黑社會也是一樣在全球化,現在全球化最厲害的是俄羅斯黑手黨,他們現在在紐約的勢力,已經超越了義大利黑手黨,為什麼?因為高科技。
他們很多人都是KGB退休的,蘇聯瓦解之後裁員了1/3,很多人都加入了黑手黨,他們都是受過高科技訓練的spy或殺人兇手,而且俄羅斯內部體制非常地亂,所以她產生了一個地下的金融帝國,主導黑市美金和進出口,營收很大。
以前KGB是政治體制的編制,結果俄羅斯金融體制裡,現在有1/3和黑手黨是有關係的,還有她的金融官員,所以你知道這有多恐怖,這也是在全球化啊。所以你說全球化只看光明的,動不動就舉惠普(HP)啊,事實不只這個,惠普在全球化,黑社會也在全球化。
這件事逼我們去認清:全球化好的跟壞的,都在迅速前進當中,而且壞的那一面速度快得嚇死人。全球化又意謂著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普遍增加,所以他愈來愈能夠用你的東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愈來愈不是用我的國家的東西來打你,我是用你的東西來打你。在5年前,我們絕對無法想像賓拉登會有這種力量,絕對不可能。
從經濟角度看,美國經濟不會被單一事件擊垮,它能有今天,基礎是非常紮實的,但是如果美國無法有效地找到兇手,它在國際上的領導角色會削弱,更多恐怖行動會仿效,那世界經濟會怎麼樣?一定不好。要解決阿拉伯與以色列問題,我看也是短期無解,他們同享一個聖地,卻彼此仇恨,除非有一天以色列願意承認自己是阿拉伯國家的一員,像澳洲在80年代承認是亞洲的一員一樣;或者是以色列被消滅……,啊!世界已經改變,The day the world changed……

「這一天,世界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