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裁員2%,1600人丟飯碗!疫情過後運動鞋反而賣不好,發生什麼事?
Nike裁員2%,1600人丟飯碗!疫情過後運動鞋反而賣不好,發生什麼事?

《華爾街日報》報導,知名運動品牌Nike將進行裁員,削減約2%人力,受影響員工數約有1600人。這波裁員行動預期從當地時間16日開始,在這一季結束前將完成第二階段。

在該公司的內部備忘錄中,Nike執行長杜納霍(John Donahoe)表示,公司正在增加在跑鞋、女裝與Jordan品牌的投資,預期不會影響門市和配送分銷中心的員工,創新團隊也不受影響。

事實上,Nike在疫情期間仍有不錯的營收表現,但疫情過後反而出師不利,去年中公布的財報中,就出現三年來首度獲利不如預期的狀況。究竟碰上了什麼問題?以下是2023年8月報導:

過去兩年,Nike 算是少數沒有受到疫情衝擊的公司,根據《彭博社》(Bloomberg)報導,先前消費者被困在家中無法出門,促成許多人透過網路購買 Nike 球鞋,在 2020 年,Nike 的 Air Jordan 1 High 球鞋在二手轉售市場的溢價高達 61%,高漲的買氣促成 Nike 股價持續上漲,於 2021 年 11 月創下歷史新高。

但是如今這樣的榮景已經過去了,Nike 今年 6 月底公布的財報中透露,Nike 的庫存量高達 85 億美元,比其 2021 年所稱的健康庫存量高出 23%。其對於 2024 會計年度的銷售預期更低於外界預期。而現在的 Air Jordan 1 High 在二手轉售市場上,溢價幅度僅約 2%。

對於 Nike 來說,疫情帶來的「運動鞋泡沫」恐怕破滅了。

Nike 公布截至 2023 年 5 月 31 日的近三個月淨利為 10.3 億美元,對比前一年同期的 14.4 億美元,下滑幅度約 30.35%,低於華爾街的預期,是近三年來首度獲利不如預期。

Nike 認為,獲利下降的原因主要來自於產品成本上升、運費和物流費用增加,以及為了清理過剩庫存的促銷活動增多,加上對其不利的貨幣匯率。

市調公司 GlobalData Retail 分析師尼爾・桑德斯(Neil Saunders)在分析報告中表示,整體而言,Nike 並未遭受生存危機。然而,Nike 現階段的確面臨一些壓力。

Nike 的兩大難題:通膨下消費疲軟、鞋類競爭者增加

對 Nike 來說,儘管它是頂級運動服裝零售商之一,也不能倖免於競爭對手增加和整體消費環境疲軟的影響。通貨膨漲已經持續了兩年,導致如今消費者在支出上更加挑剔,昂貴的運動鞋漸漸不再是其購物清單上的優先選項。

根據《BBC》報導,有分析師表示,生活成本危機導致購物者削減支出,對 Nike 品牌的需求已經放緩。而諮詢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顧問陳顯揚(音譯,Hianyang Chan)則說:「通膨上升肯定會推高成本,降低利潤,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尤其在購買非必需品方面。」

Nike 還面對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自從 2019 年推出 Nike React 以來,該公司就沒有再推出一款熱門運動鞋。與此同時,許多獨立運動鞋品牌崛起,精品公司也紛紛跨入鞋類業務。消費萎縮、市場競爭者增加下,在創新上無法突破的 Nike 自然面臨成長的困境。

Nike 的庫存從 2022 年就開始增加,面對競爭對手 Under Armour 和美國大型零售商 Target 大幅提供折扣,Nike 也不得不以折扣方式來降低庫存,使其利潤因而減少。

好消息是 Nike 與多數國際品牌一樣,受惠於中國解除封城後的消費力反彈。Nike 於 2022 年會計年度的第四季,在中國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成長了 16%、達到 18.1 億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 16.8 億美元。

Nike 執行長約翰.杜納霍(John Donahoe)表示:「很顯然地,中國的消費者回來了,Nike 和 Jordan 品牌在該地區表現強勁。」

但在獨立鞋類品牌、精品紛紛在鞋類領域崛起,加上其他運動品牌競爭對手的產品持續推陳出新下,無論是在中國或是北美市場,Nike 都面臨強烈的競爭。能否推出吸引消費者目光的新產品,恐怕才是影響其長期營收、利潤持續成長的關鍵。

參考資料:BloombergBBCCNBC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