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廠宣布在8月24開始排出含有放射性氚(音ㄔㄨㄢ) 的「ALPS處理水」到太平洋,掀起討論,在南韓、中國以及台灣等鄰近國家都出現「搶鹽巴」的狀況。甚至在8月25日,台鹽的股價還因此漲停。
原因在於民眾擔憂未來買到「輻射鹽」。根據維基百科,目前全世界的鹽產中,從海水提煉的海鹽佔了 26%,加上鹽巴為每日都需要的民生必需品,因此引起恐慌以及後續囤貨潮,就怕吃下肚的鹽有狀況。
通路第一槍!美廉社祭出「限鹽令」
鹽巴引起的搶購囤貨潮延燒,美廉社就在29日指出,門市於上周新聞議題發酵後,鹽巴銷量有微幅成長約兩成,但目前庫存仍充足,也請大家不用大批量採購,購買家庭需要的分量,且採取門市定量配貨,門市供應無虞,請民眾若有相關需求可就近到鄰近門市詢問,每位民眾限購4包。
美廉社補充,鹽巴限購原因是希望貨量可以平均分攤給需要的民眾,讓需要的消費者都可以買的到。商品每日統一配貨,庫存充足。
全聯則是提到,適逢中元檔期及時事議題影響,消費者購買鹽品量增加,目前全聯貨量充足且無限購,並針對銷量較高的門市積極補貨,民眾不須搶購或囤貨。
家樂福則指出,目前沒有規劃限購鹽巴。
台鹽:精鹽產能足夠,勿恐慌囤鹽
台鹽也連續發聲明指出,近期日本排放氚水事件引發南韓與中國大陸民眾非理性囤鹽,面對週邊國家因非理性因素造成食鹽市場波動,臺鹽公司亦表示通霄精鹽廠產能足以供應全台民眾食用所需,呼籲民眾切勿人云亦云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與囤鹽。
台鹽提到,針對日本福島含氚廢水問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今(2023)年初成立跨部會因應平台並進行相關監測,台鹽持續關注原能會監測的數值,積極監控海域水質狀況,相關產品包括澳洲進口天然鹽原料,均送樣至原能會檢測碘、銫、鍶及氚放射性元素,最新送驗產品均無檢出。
針對國外搶囤鹽的消息,臺鹽指出,台灣適逢中元節用鹽旺季和疫情解封,臺鹽的備貨量和銷售量原本就高,目前各通路銷售狀況皆正常。
另外,國內食鹽市場需求約為每年10萬噸,臺鹽公司所屬通霄精鹽廠原在國營專賣時期即負責供應民生食用鹽之需求,其設計產能即以每年10萬噸為規劃,即便鹽品自由化後產量降低至約7萬多噸,但仍能隨時因應市場變化,提高產能供應國內民眾所需。
經濟部也在臉書上呼籲民眾「為了身體健康,食用鹽適量就好,不要過量、也不用囤積。」
每天吃「444公斤」鹽才會超標!一道公式看懂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也在臉書上發文,解釋有關福島核電廠排放含氚廢水的相關知識。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指出,氚是氫的同位素,「所以氚是以取代了氫而存在於水分子中。從海水製成鹽巴,是要把水分以及氯化鈉以外的雜質去掉,所以基本上鹽巴裡面已經幾乎沒有水,也就沒有氚了」。不過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類似於物理課本裡面的「無摩擦、無空氣阻力」一樣只存在於「假設」中,現實上還是會有。
目前台灣國家標準是,「高級食鹽」含水量必須低於 0.5%,「普通級食鹽」則是 3% 以下。
根據這個標準來計算,如果直接把「福島核電廠經 ALPS 處理後排出的水」拿來製成「普通級鹽巴」的話,海水中的鹽含量大約是 3.5%,這次排出的水是在 ALPS 處理後再以 100 倍海水稀釋後的結果,所以鹽的含量應該跟海水幾乎相同。**
簡單的算法是,1 kg 的「福島氚鹽」,裡面殘餘的水量是 30 g,也就是 0.03 公升,所以 1 kg 的鹽輻射劑量是 1500x0.03 = 45 Bq。
而WHO 對水中氚的規範是 10000 Bq/L,我們每天要喝 2L 的水,所以上限是每天 20000 Bq。結論就是,若真的要超出WHO的規範,每天必須「吃 444 公斤直接拿福島核電廠排出的水做成的鹽巴」。東海大學最後打趣提到,「鹽巴不要吃太多,比如說『一天 400 公斤』,對健康不太好...」。
而根據國際衛生組織(WHO)的建議,人均鈉鹽攝取量每天不宜超過5公克。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