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cama深蹲3年,為何不上櫃?董座親吐「慢哲學」:體質好才能上擂台
【圖解】cama深蹲3年,為何不上櫃?董座親吐「慢哲學」:體質好才能上擂台
2023.09.06 | 新零售

在全台擁有161間分店的連鎖咖啡品牌cama café(咖碼咖啡),在2020年底公開發行之後,遲遲未見下一步興櫃計畫。「IPO(首次公開發行)只是一個起點,隨時可以上去(指上市櫃),但是上去就是競爭的擂台,我一直在檢視我自己,有沒有準備好。」cama創辦人何炳霖這樣說。

cama公開發行以來,3年時間橫跨了疫情時期的衝擊,如今cama也正在站穩腳步,重新面對市場競爭。「快速展店一向不是我們的個性,展店我們希望審慎評估,企業要做久、不是做快,穩扎穩打會比較扎實。」

以下用一張圖說明近期cama營運概況:

cama 2023年營運成績單

每年要展30店、訂閱制也要重新上路!cama下一步要成長怎麼走?

回顧近期cama的營運狀況,在2022年全年打下5.48億元新台幣營收,比起2021年同期5.66億元微幅衰退。面對這樣的成績,何炳霖表示,希望未來成長幅度可以逐漸加速。營收要進一步成長,主要可以分成展店、通路產品規劃2大方向。

在展店方面,cama在未來也打算穩健擴張,預期今年底會拓展到170間以上,目標180間;維持每年以20~30間的速度發展。展店策略則是商圈型店鋪與社區型店鋪並行。

何炳霖說明,一位加盟主要開店,在溝通面談、簽約流程就要花上一個月,後續還有3個月的教育訓練時間,估計開出一間加盟店會需要4~6個月籌備期。這也是cama展店速度較慢的原因。

cama創辦人何炳霖.jpg
何炳霖說,快速展店不是cama未來發展的主軸,穩扎穩打才是比較實在的路線。
圖/ 周書羽攝影

另一方面,回顧幾年疫情期間,cama靠著咖啡豆、濾掛包這樣的「Home café」商品,拓展全聯、電商、訂閱制這些多元通路穩住營收。在2021年5月,cama在momo、PChome、博客來、蝦皮等等外部電商平台銷量成長2倍,自有電商的交易筆數也成長10倍。

這些通路商品如今也持續發酵,在今年1~7月通路類型商品整體較去年同期有15%成長,是cama的重要成長動能。在未來,cama也要重新推出自有官網上的咖啡豆訂閱制服務。在2020年嘗試過訂閱制方案之後,近期cama正在重新規劃商品與定價策略,預期在2024年第一季再次推出。何炳霖說,「訂閱制會瞄準兩種人,一種是非常懂咖啡的消費者,一種是不想動腦、希望cama幫他把關的。」

不拼分店數,先整合POS系統?cama:體質健康才能上擂台

談到未來的上市櫃計畫,何炳霖表示,下一步興櫃時間未定,「選擇在那時候(2020年底)公發,是因為疫情還沒有影響,我們也透過疫情學到很多,現在認為要讓自己體質更健康,才能上擂台。」

因此,今年cama的發展主軸在於全面更新店鋪POS系統,讓消費者資料更精準、資安提升、帳務也能更清楚。在未來,POS系統也要能與App串接,做更多元的行銷規劃。

何炳霖舉例說明,像是已經推出4年以上的寄豆、寄杯服務(指一次大量購買、分次領取)非常受到會員歡迎,旗下60萬會員幾乎全數都有使用過寄杯、寄豆功能。但受限於舊版POS系統侷限,因此無法做到跨店領取。

【新聞圖片4】cama café秋日主題季與多家品牌合作,展現創新基因(左起:DYCTEAM品牌主
cama café秋日主題季與多家品牌合作,未來也將持續拓展聯名商品。
圖/ cama提供

「有消費者反應平時在台北市上班,但也希望假日能在樹林、新莊等地領取咖啡,但現在就只能在兩個店分別寄杯,」何炳霖也談言,這是目前會員機制中的一大痛點。目標在今年11月會完成POS系統改革,在明年第一季之後,就能開始陸續推出像跨店寄杯、寄豆這樣的新服務。

何炳霖認為,在正式上市櫃之前,展店規模不是重點,但管理面、資訊面都必須到位;若沒有準備好就貿然上市櫃,反而打亂發展腳步。而在疫情曾啟動的出海東南亞計畫,也在近期重啟,但他坦言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目標市場、時間點,但新加坡、日本都是研究中的重點市場。

延伸閱讀:路易莎Q4送件上櫃、海外布局再插旗新加坡!6大成長引擎一次看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咖啡產業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