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杰賢收購FLASH COFFEE泰國業務!為何台灣、新加坡門市全關了?3大原因解析
潘杰賢收購FLASH COFFEE泰國業務!為何台灣、新加坡門市全關了?3大原因解析

潘杰賢收購閃電咖啡泰國業務,拼「把泰國街道塗成黃色」

閃電咖啡(Flash Coffee)宣布,17LIVE 前執行長潘杰賢創立的Turn Capital(龍丞資本)已收購泰國的業務與加盟經營權,以促成在泰國市場的成長。

Turn Capital指出,憑藉閃電咖啡的品牌、產品創新和專有技術,將繼續擴大該連鎖店在泰國的業務,並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新增100多家門市,預計泰國的門店總數將達到 200 家以上。

Turn Capital合夥人Shang Koo表示,「閃電咖啡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科技咖啡品牌,一直是該地區許多咖啡愛好者的歡樂源泉。我們對該團隊過去幾年在泰國所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並很高興在公司的下一個成長階段發揮重要作用」。

該公司也表示,將透過創造令人興奮的產品和服務來建立數位化和忠誠的消費者生態系統,很高興與 Flash 的管理團隊合作,使技術驅動的閃電咖啡品牌實現盈利,並與年輕而充滿活力的泰國團隊合作,在未來幾年內發展公司。

「Turn Capital 不僅僅提供資金;它還會利用其在營運上的專業知識協助我們。很高興能夠帶頭進行擴張工作,加強我們的團隊,使我們的飲料和食品產品多樣化,並繼續開設新店。我們準備把泰國的街道塗成黃色,象徵著我們以無與倫比的價格提供美味咖啡的承諾。泰國閃電咖啡的未來一片光明!」 泰國閃電咖啡董事總經理 Vincent Hosman說。

根據官方資料,閃電咖啡在2020年成立,在亞洲地區的200家以上店面提供高品質咖啡,其中包括印尼、泰國、香港和韓國的門市。

Turn Capital 由 17LIVE 前執行長潘杰賢 於 2020 年創立,他將 17LIVE 的年營收從 200 萬美元提升到年營收超過 4 億美元,成為日本和台灣的市場領導者。

繼退出台灣後,FLASH COFFEE新加坡門市也收了

根據外媒《bloomberg》報導,FLASH COFFEE已關閉在新加坡的所有門市,共11間。

在2020年成立的FLASH COFFEE在全球擁有約200間門市,在今年5月才募資了5千萬美元,目標在2024年開始獲利。但東南亞市場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因此消費者信心不足、租金同時上漲,因此決定結束新加坡門市的營運。

在此之前,FLASH COFFEE也在今年4月也在登台短短兩年就閃電結束在台灣的業務。在《數位時代》先前的報導中,也曾解析FLASH COFFEE快速撤離台灣市場的背後原因。以下為2023年4月30日報導:

FLASH COFFEE宣布結束營業,登台2年閃電退出台灣

來自新加坡的咖啡品牌FLASH COFFEE於今(31)在Facebook宣布:FLASH COFFEE TAIWAN在2023年3月31日結束營業。目前台灣地區已無法下載FLASH COFFEE的App,頁面顯示「目前無法在你的國家或地區使用此App」;Android版本的FLASH COFFEE App,則顯示台灣已無可點餐門市。

SH COFFEE也提到,未來還是會在其他亞太地區提供咖啡,也就是說其他地區的FLASH COFFEE品牌將會維持營運,僅是關閉台灣分支。但至截稿前,FLASH COFFEE的台灣營運團隊尚未有任何回覆。

以下為FLASH COFFEE Facebook全文:

感謝您這些日子以來對 FLASH COFFEE 的支持與肯定,對此 FLASH COFFEE 台灣團隊由衷感激!誠摯的在此通知您,FLASH COFFEE TAIWAN 於 2023 年 3 月 31 日結束營業。

FLASH COFFEE 以提供亞洲各國世界拉花冠軍設計的獨家金牌菜單,與 APP 應用程式訂購的方便服務,備受每個潮敢不同的消費者與合作夥伴青睞。一路上,我們感謝各位電粉的支持,而 FLASH COFFEE 也將在其他亞太地區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咖啡飲品,為各位客戶充電!

FLASH COFFEE TAIWAN 在此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也祝福大家的 2023 年豐收滿盈、潮敢不同!
- FLASH COFFEE TAIWAN 全體同仁 敬上

flash coffee.jpg
目前台灣已無法下載FLASH COFFEE的App。
圖/ App Store
FLASH COFFEE
已安裝、Android版本的FLASH COFFEE App,則顯示台灣已無可點餐店家。
圖/ FLASH COFFEE App

「咖啡界的Nike」亮黃主色調,目標搶年輕人市場

FLASH COFFEE成立於2020年,並在2021年進軍台灣。同時,FLASH COFFEE也以每周開設5家新店的腳步布局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韓國、日本、香港等地。目標是在所有亞洲主要城市中,每500公尺就能看見一間Flash Coffee,成為「亞洲最大的咖啡連鎖店」。而FLASH COFFEE亮黃色的主視覺呈現,也可以看出要搶下年輕族群心占率的野心, 官方也曾定調品牌,要成為「咖啡界的Nike」

在台灣初設點時,FLASH COFFEE曾喊出2021年展店30間、2022年展店50間的規模,並走Grab-and-Go(線上訂購、線下快取)模式,店型是一般咖啡店的1/3~1/5,以外帶、外送的小店型來節省租金與營運成本。不過,在台發展半年後,卻僅展店17間,進度不如預期。如今又在營運不到2年的時間內,宣布退出台灣。究竟在台發展為何碰壁?

延伸閱讀:從中油到全聯都搶著賣咖啡!台灣黑金市場真的好賺?一張圖拆解趨勢與戰況

FLASH COFFEE醞釀關店已半年?退出台灣背後3大原因

有「百貨餐飲地下教父」之稱的天帷企管顧問工作室負責人林剛羽説, 從半年前就觀察到FLASH COFFEE的在台灣的展店速度放緩、也逐漸關店 ,嗅到FLASH COFFEE即將退出台灣的氛圍。他分析,在台灣咖啡市場競爭激烈,「超級便宜、賣餐點、很好的空間感,這3個一定至少要有一個才能存活。」

原因一:餐點、特殊口味跟台灣不合,難以撐起營業額

在咖啡口味方面,FLASH COFFEE剛進軍台灣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曾提到,來自新加坡的FLASH COFFEE將會在產品線中加入東南亞特產棕櫚糖的拿鐵、泰式奶茶等等東南亞元素的飲品,來展現品牌個性。但一位不願具名的咖啡連鎖業高階經理人觀察,在台灣咖啡市場,主打特殊口味較難存活,很難撐起營業額。在餐點方面,則僅提供少許輕食,也無法滿足台灣市場對於餐食的需求。

原因二:主打外帶、外送市場,無法開啟「第三空間」

相較於星巴克、路易莎、怡客等其他連鎖咖啡店,不只提供外帶,更營造了溫暖、舒適的空間,FLASH COFFEE主打外帶、外送市場,自然也沒有抓到台灣人將咖啡館作為休憩、談話空間的市場需求。

原因三:展店腳步遲緩,沒能讓消費者黏住又搶不下市場

最後,FLASH COFFEE背後是由創投Rocket internet支持,起初就決定走「瑞幸咖啡」模式。也就是説,在初期階段砸下大量資金、廣泛開店,不管虧損先搶下市占、消費者黏著度,再回頭調整獲利結構。不過,FLASH COFFEE在台灣展店不到目標25%就停下腳步,從第一步就沒有搶下市場規模。

林剛羽認為,「在台灣一口氣要開出50間店相當困難,光是缺工就是很大的問題,但這種模式就是一停頓下來就一定會失敗,沒有貫徹就是死胡同。」

S__56639495
FLASH COFFEE在台北行天宮捷運站的門市,今日貼上結束營運公告。
圖/ 陳映璇攝影
S__56639497
FLASH COFFEE在台北行天宮捷運站的門市,今日貼上結束營運公告。
圖/ 陳映璇攝影

台灣收攤後,FLASH COFFEE下一步會怎麼走?

快速驗證市場一直是新創公司的基本,收掉台灣分支也不一定代表整個品牌的失敗,只是證明無法在台灣獲得足以回收的效益。台灣咖啡市場從低價、平價到稍貴的品牌皆有,光要靠店型、品牌力與科技(外送、App店取等)殺出血路,也沒有這麽簡單。

而根據公開資料,FLASH COFFEE共完成5輪募資,總募資金額達到5,790萬美元(約為新台幣17.4億元)。外送平台foodpanda母公司Delivery Hero旗下的創投也曾參與去年6月,FLASH COFFEE最大一輪約3,280萬美元的B輪募資。最近一輪的募資則發生在去年10月,應是B輪募資的延伸。

也就是說直到近期都還有銀彈入袋,就看FLASH COFFEE要在台灣之外的海外市場如何伸展拳腳。

本文不提供合作媒體轉載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從流程再造、智能客服到科技防詐,AI 正在一步步改變台灣金融業的樣貌。根據金管會「金融業者及周邊單位應用人工智慧」調查結果,金融業者導入AI與生成式AI的比例已從29%提升至33%,顯示金融業對AI應用的需求正持續升溫,而AWS亞太(台北)區域的正式啟用,更將加速這股成長力道,讓AI躍升為金融創新的核心引擎,推動整個產業快速邁向新局。

在這股潮流下,博弘雲端作為台灣第一家與AWS簽署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New Region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Agreement,SCA)的雲端解決方案專家,如何協助金融業快速導入創新AI應用,讓「智慧金融」能夠真正落地在各個金融場景中?

對此,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陳亭竹給出的答案很明確:關鍵在於從痛點出發,讓金融業能夠以更低的門檻達成數據上雲與導入AI應用的目標。

標準化 × 客製化,雙管齊下加速金融AI真正落地

陳亭竹進一步指出,金融業在推動雲端與AI應用時,普遍面臨合法合規、AI倫理風險、人才不足與組織變革等四大挑戰。對此,博弘雲端提供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進而加速AI應用落地。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孫正忠強調,因為每家金融業對上雲和AI應用的需求並不相同,甚至對AI 技術的要求與精準度都有不同期待。而標準化產品雖能快速導入,卻難以完全貼合每位客戶的營運場景與精細需求,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因此,博弘雲端推出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建構在標準化解決方案的架構之上,進一步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微調。不僅能讓 AI 回答更加精確,也能更貼近終端客戶的實際需求,無論是篩選資料、優化決策,甚至提供行銷策略建議,都能展現更高的效益。

除了透過客製化服務滿足金融業者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博弘雲端亦推出標準化產品驅動金融產業AI革新。從”AICOM”提供的新世代雲智能管理功能,賦能金融IT部門一站式管理雲端資源、即時掌握AI訓練資源運用狀態;到”LEMMA”提供的 AI企業知識代理,藉由LLM (大型語言模型) 摘要與整理重點、大幅減少人工查詢資料的時間,這些產品不僅加乘金融業者採用AI的效益,更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方程式。

RD099049.jpg
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 / 陳亭竹表示: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售前 × 數據雙團隊,一站式滿足數據處理和AI應用需求

金融產業的AI應用百百種,博弘雲端不只提供產業客製化解決方案,更透過技術團隊的深度參與來強化客製化程度。首先是售前技術團隊,該團隊整合公司多年服務大型客戶的經驗與專業人才,能在專案初期便與客戶進行需求訪談與技術交流,並據此繪製完整的系統架構圖,確保AI應用精準契合需求,大幅提升專案成功落地的機率。

其次是數據團隊,涵蓋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與數據科學家三種不同職能,能與售前技術團隊的需求分析與架構設計緊密銜接,一站式滿足金融業從數據處理到應用的完整需求。

博弘雲端台灣AWS事業處業務資深處長郭仁傑進一步說明二個團隊的具體運作模式。售前技術團隊在完成需求分析與架構圖後,數據工程師會協助金融業將地端資料搬遷到雲端資料倉儲,並確保數據的正規化與可用性;接著由數據分析師統整數據並建立戰情室、商業智慧分析等應用,幫助客戶快速掌握營運數據;最後由數據科學家根據實際應用情境選擇或開發適合的AI模型,實現提升營運效率或優化客戶體驗的目標。「經過概念驗證與專案的執行,金融業普遍能提升5倍以上的資料處理效率,運用AI提升10~50%不等的生產力」,郭仁傑強調。

RD099024.jpg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 / 孫正忠強調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攜手 AWS 與生態系戰略夥伴,全面備戰金融業轉型需求

除了內部團隊的緊密協作,博弘雲端也積極深化與AWS和第三方夥伴的合作關係,加強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確保能更全面回應金融業多樣化的需求。

「客戶至上一直是博弘雲端的企業文化,」陳亭竹表示,博弘雲端很早之前就洞察到金融業數位轉型的商機,加上AWS當時正如火如荼推進亞太(台北)區域的落地,因而與其展開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的討論,並於2025年7月正式簽訂,成為台灣第一家簽署該協議的AWS核心級諮詢夥伴。

「這是一份區域級的合作協議,必須要有足夠紮實的市場經驗和具代表性的客戶導入案例,才能獲得AWS的認可與信任,」陳亭竹強調,這份協議不僅代表AWS對博弘雲端實力的高度肯定,更意味著博弘雲端可以進一步放大服務能量,串聯更多生態圈夥伴,全面支援金融業的數位轉型。

由於金融業在上雲時,對資安防禦、效能監測、數據管理等面向,可能都有不同需求,博弘雲端自成立以來,便持續與不同領域的夥伴攜手合作,包括Palo Alto Networks、Databricks及MongoDB等國際級解決方案廠商,滿足金融業在上雲時的特殊需求。而隨著與AWS簽訂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博弘雲端得以進一步擴大合作生態圈,為金融業打造更完整的雲端與AI解決方案,全力加速其上雲與創新進程。

專業技術建立信任,博弘雲端成金融業轉型首選夥伴

憑藉卓越的客製化服務能力、與AWS的緊密合作關係及多元的生態圈夥伴,讓博弘雲端在金融領域展現亮眼成果,不只在技術面持續採用創新科技賦能金融業成功轉型,更透過技術專業力獲得客戶高度信賴,某大型金融業客戶在數據上雲專案結束後,主動表示希望繼續合作。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隨著數據上雲後的效益逐步展現,不僅吸引同集團內其他子公司與海外據點相繼啟動數據上雲計劃,更將合作期間展延至7年,藉助博弘雲端的技術與服務能量,持續深化雲端與AI應用,推動整個集團的數位創新藍圖。

1757919697308.jpg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目前除了金融業之外,博弘雲端在製造、零售和公部門也累積了豐富的雲端技術導入經驗。展望未來,博弘雲端除了持續與AWS維持緊密合作、不斷精進雲端技術能力外,更將全面強化在資安託管服務 (Managed Security Services Provider, MSSP) 與技術生態圈的戰略布局,並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成為台灣雲端服務業進軍國際的領航者。不僅向海外輸出台灣的成功經驗,更將成為驅動東南亞地區數位轉型的關鍵力量。

更多金融業上雲案例:立即與博弘雲端專業團隊討論

https://www.nextlink.cloud/contac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