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變動快速的時代中,創業精神和實驗動力經常出現。由於我們所抱持的態度和信念;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回饋到結果與報酬上,努力工作存錢致富這件事,到現在,已經變成了思考和觀念決定是否致富。
前兩天參加了政大同學的校友會,大學畢業10年以來,我們班最有錢和最窮的同學,財富已經相差數百倍以上,這不是因為誰家財多業大,誰又中了彩券,我覺得,真正是因為「觀念的改變」這件事情的影響。
「觀念的改變」促使了人了解自身的優與弱,運用更積極的方式賺錢理財,一直在和金錢「老鼠賽跑」的同學,多半是保守派的奉行者,安穩工作解決一時的生計問題,不知不覺中已成為他們的生活主軸。
同學們的學歷相當、能力和潛力相差不多,但是觀念這件事,改變了我們原本命運的平行線,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朝不同方向奔去的兩條線,其終點將比起點差距更大。
最近風行兩岸三地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也就是切入了「致富觀念的扭轉」這件事,造成了銷售的大成功,與其說它是一本理財書,不如說它是勵志書。
在情感上,人的慣性使人不易接受或接受但不去實踐新觀念,多數人尋求安全而非更自由,多數人寧願尋求避險而非管理風險。打破既有觀念是既容易又困難的事,但《富爸爸,窮爸爸》點出了這簡單改變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在台灣,擁有《富爸爸》觀念並致富的人其實不少,本期封面故事「隔壁的富爸爸」,就是這群不憂景氣高低;讓錢為他工作的台灣富爸爸人生策略剖析。
許多人的致富經驗可能因為自身有特殊才能或技術,並不易複製,但是仍然有更多的「富爸爸」原來也和你我一樣是個平凡人,他們有的是有特殊的創意觀念,有的是建立出簡單有效的系統,有的是掌握資訊業飛躍發展時機會,有的是安排好致富步驟,《數位時代》把這些就在你身邊的「富爸爸」們報導出來,你可以明瞭,在在一個變動萬千的大局面裡,Just do it比 Don't make mistakes更重要。
觀念轉變而獲利的例子,在本期的其他專題中亦處處可見,例如戴爾電腦(Dell)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是由消費者出身的創業家,他沒有創新的科技或獨特的產品,只是落實「跳過中間商,把電腦直接賣給客人,把利潤回歸給消費者」這一個觀念的改變,Dell目前已奪得世界佔有率第一。
現在的Dell一舉一動牽動著台灣代工廠的生存表現,PC產業成熟化後,現階段,PC產業比的是成本和速度,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廝殺己經展開。PC業還有投資價值嗎?從戴爾和其合作廠商們──戴爾台灣幫的企圖心來看,第二波成長機會正在醞釀。
經營壓力下,網路收費風潮開始,Internet免費時代結束,現在各portal 和content網站也正站在是否應扭轉經營觀念,向使用者收費的十字路口猶豫,有幾家大型入口網站仍然在堅守其「媒體」立場,不向閱聽眾收費、靠廣告收益平衡支出。
入口網站到底要做成「媒體」、「電子商務平台」還是「整合服務平台」?可能各家業者各有盤算和堅持,此階段觀念改變的重點,其實應該不是在於靠向用戶收費獲得大成功或大賺錢,而是必須觀察收費來源的多元化,能否讓Internet產業的體質更強健。收費時代莎喲娜啦之後,現在正是考驗網站經營者有無非常韌性和智慧;打破既定觀念、衝出新局的重要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