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最愛的巴頓將軍 -----林百里
Dell最愛的巴頓將軍 -----林百里
2001.09.01 | 科技

台灣電子業的老闆中,名揚國際的不少,但是有誰讓阿扁總統願意為他下跪?答案是林百里。
麥可.戴爾是全球PC業剛出爐的霸主,在他調兵遣將征戰全球的過程,誰是他最倚重的夥伴與做重大決策前的諮詢對象?答案又是林百里。
在今年PC業成長停滯,從宏碁到神達都在裁員,哪一家公司的主事者卻逆向操作大幅擴編?答案還是林百里。
用最單純的方式,把PC發展歷程分為桌上型和筆記型電腦兩種,台灣在桌上型電腦業的代表人物是施振榮,筆記型電腦業的代表則是林百里。
施振榮領軍宏碁攻城掠地時,PC業正處於大擴張時代,整個產業年平均成長率在17%以上,競爭靠的是創意與品牌。所以施振榮在過去25年,除了花大錢打響Acer名號,還在策略上不斷創新,推出「從地方包圍中央」、「主從架構」、「速食式生產」、「全球品牌,結合地緣」等做法,與IBM和康柏等一流公司正面交鋒。
到了林百里指揮廣達搶佔市場時,PC業已進入高原期,毛利率的衰退遠快於營收成長,競爭靠的是品質和效率。台灣PC業者從品牌退居代工角色,與上游下單的知名電腦公司,合力經營整條產業供應鏈,共同壓縮交貨天數和毛利率,比別人多留一口氣,好從對方鬆手的地盤上掠奪市場過來。

**PC高原期的明星人物

**曾經先後在宏碁和廣達兩家公司任職、目前是PChome Online營運長的謝振豊比較兩家公司文化,「宏碁是鼓勵創意,容忍犯錯,廣達則要求紀律,重視執行。」他舉例,在宏碁,一個命令交代下來,下面的工程師可能會自己想出方法來完成,這種模式在宏碁受到鼓勵;但是在廣達,如果工程師沒有完全照著做,一定被痛罵指正,甚至開除。
這兩種文化無關好壞,端視它是否適合當時的產業環境。廣達一板一眼、做事遵照標準動作的特質,讓它身處進入供應鏈競爭的PC業高原期,格外有競爭本錢。廣達預估今年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將達500萬台,成為全球第一大生產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10%,是南韓所有電腦大廠總和的兩倍。
而它的客戶名單更嚇人。全球前十大電腦公司中,除了東芝(Toshiba)、NEC和宏碁,其他都委託廣達代為生產製造。廣達的筆記型電腦事業因此分為4塊,第一塊是針對戴爾(最大客戶)、第二塊針對康柏(第二大客戶)、第三塊針對IBM、惠普和蘋果等其他美系公司,第四塊是針對夏普等日系公司。隨著國際大廠彼此激烈競爭、筆記型電腦市場持續擴大,廣達電腦今年營收可望突破1000億台幣。「現在不是客戶在挑廣達,而是廣達在挑客戶,」謝振豊觀察。

**斯巴達式管理

**
如果不是2年半前股票上市,低調保守的廣達,很少為外界所認識。早期甚至有人把它誤認與廣達香肉醬有關,做的是食品業。這些都與林百里的個性有關。
17歲就從香港來台唸書的林百里,一路讀到台大電機碩士畢業,並與現在擔任英業達集團董事長與副董事長的葉國一和溫世仁,投身台灣早期的計算機製造事業。林百里的個性非常專注,工作一定做到完才休息,所以經常加班到半夜。
有一次,葉國一和林百里又在公司加班,葉國一問林百里什麼時候下班,林百里只抬頭說:「再等一下」,就繼續埋首工作。過了一會兒,葉國一再問,林百里還是同樣的答案。幾次之後,林百里看看手錶,表示才十點多,還可以繼續工作,可是原來他的錶停了,當時已是半夜兩點。
生產計算機所累積的經驗,對他後來的成本和效率管理有直接助益。計算機的體積小,裡面用到的零件卻相當多而瑣碎,零件的控管是一門學問。而把這麼多零件放到一個小殼子中,散熱問題是第二門學問。計算機的單價低,要能夠把前面兩件事情做好還能賺錢,就有賴嚴格的成本管理,這是第三門學問。
林百里從設計電子產品出身,又管過生產線,對作業流程非常清楚,所以他要求標準工作方法,一步一步來,不容許中間有灰色地帶,那一個環節出錯,一定要找出原因和該負責的人,就像管理軍隊。
在廣達,工程師設計新產品時,必須遵守公司整理出來的設計準則,裡頭已把散熱和零件規格的因素都考慮在內。在生產現場,牆上所貼的注意事項,每位領班和作業員必須照著做,不然一定被罵。
這與林百里私下喜歡蒐集仕女圖的雅士形象,很難連結得上。但是,從林百里曾在颱風天冒險搭飛機到香港,只為搶標一幅張大千名畫的作風來看,偏執的態度又幾無二致。
與林百里相識多年的戴爾電腦亞太區採購總經理方國健分析,林百里對美的事物狂熱追求,鑑賞力很高,使得他對細節非常注意,可以把別人認為繁瑣的工作,做得有條不紊。
回到工作上,這種性格轉化成斯巴達的高效率管理,使得1988年成立的廣達,從原本位居士林後港里的一座狹小工廠,13年後,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製造公司。

**對沒效率的事
非常不耐煩

**
每天早上7點半不到,銜接華亞科學工業園區和中山高的文化二路上,數以千計穿著標示英文字母「Q」的白色夾克制服的廣達電腦員工,已經沿路快步走進兩年前才落成啟用的廣達華亞總廠。
如同大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的名作「教父」片尾一樣,多組平行情節在這個總廠區的不同地區同時進行。
右側研發大樓實驗室燈光逐一亮起,工程師仔細觀看電腦螢幕上顯示徹夜模擬測試的結果;會議室內,經營管理和研發人員正與國外客戶開會;工廠生產線上,操作人員在聽過任務指示後,迅速且有秩序地完成換班交接,線上表面黏著(SMT)和錫爐等機器設備依然維持24小時不間斷運轉。
電腦螢幕快速跳動變換的畫面、視訊會議電話兩端高聲論辯、機器手臂在印刷電路板黏貼零件發出如機關槍一般的聲響、生產線作業人員井然而專注地篩檢機板成品、裝配線末端整齊畫一如軍隊行進的筆記型電腦、疾駛上高速公路的貨車,層層疊疊、快速而有序的畫面聲響,彷彿是樂團奮力演奏著激越淋漓的進行曲。
廣達的成功,與戴爾電腦息息相關,兩家公司成長過程不但近似,策略更是一致。10年前廣達電腦獲得第一筆國際大廠訂單,就是來自戴爾,從此廣達和戴爾結下不解之緣。林百里和麥可.戴爾更稱得上是創業夥伴,而且兩個人都對於沒效率的事非常不耐煩。
戴爾電腦在資訊產業崛起的制勝因素,就是流程再造與革命。在以「摩爾定律」為主旋律的資訊科技產業,產品以每18個月功能加倍速度躍升,價格卻減少一半。其中所顯示的意義,是愈能夠縮短採購、製造和供貨流程的電腦公司,愈能夠擊敗競爭對手獲得勝利。戴爾因此針對流程提出一套「極度壓縮卻非常有效」的直銷方式,使產品到達客戶手中時間大幅縮短、公司也不必擔負庫存跌價風險。

**深得客戶的信任

**
在林百里的指揮下,廣達從1998年5月開始導入SAP系統,而且一次用了8個模組,將內部流程電子化,以加速資訊傳遞以及和客戶及供應商的連繫。完成這項計畫原本估計要10個月,但林百里硬是把它縮短為8個月。
這套系統並不是只服務戴爾,而是針對所有客戶。但是不同客戶的流程和需求不盡相同,廣達如何一一滿足?「林百里不是照他腳的大小去買鞋子,而是拿到鞋子後,砍掉腳的多餘部份去配合,」台灣康柏電腦董事長何薇玲比喻。在進行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常在於不同公司間的資訊系統不一致,無法連結。林百里了解這一件工作的難度很高,卻是不得不做,所以乾脆請客戶把需求講清楚,廣達再來修改自己的系統配合,省掉一來一往溝通花掉太多時間。
這種務實且結果導向的作法,讓廣達深得客戶信任。方國健指出,和廣達談生意,廣達的態度也常常很硬,不願退讓,但是一旦同意,就一定做到,不像有些公司答應地很爽快,該交的東西卻一再打折。
林百里雖是上市公司老闆,仍保有工程師的性格。為了解新筆記型電腦的機殼和裡頭的結構設計,他還會趴在地上,跟著工程師一起看設計圖研究。
率直的個性,讓林百里對於廣達所轉投資的廣輝電子,一直無法解決用水用電問題非常心急,忍不住在總統到訪參觀時告了「御狀」,引發總統發表「下跪」說。林百里大概沒有想到,單純的訴求,會在環保委員及媒體間形成這麼大的風潮。
不過,林百里這種直接的風格,就好像戴爾跳過中間商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生意模式。這兩個人或許對政治不敏感,但卻是天生適合管理供應鏈,在成長停滯的產業中闖出一片天的角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