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新聞你可以透過很多種管道知道GDP成長預估數字,但是如果問你「民國55年的時候台灣GDP是多少?」,你肯定就傻眼了。
民國55年的新聞資料要去哪裡找?連上聯合知識庫(www.udndata. com.tw),可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聯合報系今年推出聯合知識庫,集50年來聯合報系底下5份報紙(約77億字、1千多萬則新聞)的數位化資料庫,一推出即採會員收費制,聯合線上營運長劉永平說,開站第一個月,就有4萬5000名會員付費佔會員總數6成。據聯合線上透露,udndata.com今年營收目標新台幣1億元,其中資料庫收入就佔10%至15%。
**市場需求的驅動
**
正當其他ICP業者苦思如何收費之際,聯合知識庫已經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市場驅動,是聯合報投入建構資料庫主因。「我們被市場環境push著,」營運長劉永平笑著說,圖書館存有的舊報紙,有專門掃瞄業者負責數位化工作,掃瞄業者常為取得新聞授權頭痛不已,圖書館反過來遊說聯合報來做資料庫。
「那就做吧,」劉永平說,聯合報系擁有50年新聞資源,若能完成數位化,也能對聯合報記者提供找尋資料的服務,「剛開始憑著傻勁做,也沒想過要收費,」劉永平說。
於是劉永平從1年前開始籌劃,初期投入資金即高達1億元。「投資金額高出預期,」劉永平說,參考北美行情後,訂出一年6百至2萬元的收費標準。
收費後續,卻產生更多新問題。「以為資料庫做完就沒事了,沒想到又蹦出一堆問題,」劉永平搖搖頭說,像是國內規定每一筆金額都要開付發票,因為網路消費金額小,所以筆數多,剛開站時,客服人員每天忙著開發票,劉永平說「光寫發票,都寫到頭昏了。」後來,聯合線上改與Seednet合作小額付款機制,情況才獲得改善。
收費半年來,聯合知識庫也因應市場調整腳步。「以前想做B2C這一塊,」劉永平表示,聯合資料庫原本鎖定學生市場,因為國內研究生需要寫報告,後來沒想到企業端需求更大,「現在慢慢改向B2B,」劉永平表示,現在立法院、高中圖書館等都是聯合知識庫的大客戶,而保險業有理賠背景查詢需要,將是下一波預定拓展的範圍。
如何看待收費?劉永平認為,「使用者付費已是必然趨勢,只是時間長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