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化妝零售業谷底反彈!但網路販售「換膚、減少掉髮」都不能寫,該注意什麼?
【觀點】化妝零售業谷底反彈!但網路販售「換膚、減少掉髮」都不能寫,該注意什麼?
2023.09.25 | 新零售

口罩規定鬆綁,化妝品市場回溫。根據經濟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數字,2022年全年度藥粧零售業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化妝品零售家數也創新高、達到6,800家。營收部分大幅成長,光是2023上半年銷售額,就比2020年同期增加10.3%。

另外,若將藥妝零售業的銷售營業額年增率分成實體門市及網路銷售,實體店面於2020年及2021年連續負成長,2022年年增率為8.5%。

而網路銷售則是連續三年正成長,2022年仍續增6.2%,顯示出消費者雖然維持網路購物習慣,但疫情過後到實體門市消費的比率也有大幅增加的趨勢。

既然化妝品市場如此蓬勃發展,自然愈來愈多人想要投入、分一杯羹,但若想在網路上販售,有許多地方需要注意。

藥粧零售業營收.jpg
疫情後口罩禁令放寬,藥妝零售業全年營收首次突破2千億元大關,年增8.3%

香皂也算化妝品?法規怎麼定義化妝品?

政府在2018年5月2日新公布《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取代舊有的《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在內容上也做了不少修正。

除了化粧水、乳液、精華液、護手霜、防曬乳、面膜等保養品;指甲油、香水、口紅、眼影、睫毛膏、眉筆等化粧品,甚至是每天會用到洗髮精、護髮乳、沐浴乳、香皂、刮鬍膏等沐浴清潔用品,連清潔牙齒或口腔黏膜用的非藥用牙膏和漱口水,都屬於法律上定義的化粧品。(但牙粉、口腔芳香噴霧產品依然不算在化粧品的範圍。)

根據法律規定,化粧品指的是施於人體外部、牙齒或口腔黏膜,用以潤澤髮膚、刺激嗅覺、改善體味、修飾容貌或清潔身體之製劑。(但依其他法令認屬藥物者,不在此限)。

化妝品要標示哪些資訊?

只要是法律定義的化粧品,在商品的外包裝或容器上,都需要明示標示下列資訊:

一、品名
二、用途
三、用法及保存方法
四、淨重、容量或數量
五、全成分名稱(須依含量,由高至低排列標示,但成分含量小於或等於1%,或屬彩粧使用的色素成分者,得於其他含量大於1%之成分後任意排列)
六、使用注意事項
七、製造或輸入業者名稱、地址及電話號碼
八、輸入產品的原產地
九、製造日期及有效日期、製造日期及保存期限或有效期間及保存期間
十、批號

此外,除了全成分名稱可以用英文標示外,其他事項都應以中文標示。若是違反標示規定時,主管機關得對業者處以1萬元以上至100萬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若違規情節重大時,主管機關甚至可以勒令停業、歇業或廢止公司、商業、工廠登記,或撤銷、廢止化粧品之登錄或許可證。

一般而言,化粧品可以分成兩種:

一般化粧品

一般化妝品是指未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之化粧品,可以刊登的資料包括商品照片、品牌及品名、容量、價格、有效日期、製造廠商名稱。

毋須申請主管單位許可,但若在網頁上刊載「化粧品效能」之內容,則構成「廣告」,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4條、化粧品網路廣告處理原則,應事前將廣告內容送主管單位申請核准,取得廣告字號才可以。

含藥化粧品

這類化妝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最常見的就是美白、防曬、染髮、燙髮、止汗制臭及殺菌抗菌類商品。

外包裝上必須有「衛署粧輸字第xxxxx號」、「衛署粧製字第xxxx號」,並且要完整刊登衛生署核准之仿單(說明書)內容。

須注意的是,必須為授權代理商或經銷商本人使用,不然會侵害他人的著作權,而且其他買家的使用意見、媒體採訪報導或相關書刊資料,以及前後的對比照片,都是不能刊登的內容。

makeup-3081015_1280.jpg
一般化妝品是指未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之化粧品,含藥化妝品則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

販賣化妝品小心觸法,9大注意事項整理給你

另外,根據《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一、化粧品的製造需領有工廠登記證,來路不明的化粧品或自行製作的化粧品,請勿銷售。
二、國外輸入之化粧品,標籤內容(除成分外)及仿單應譯為中文。
三、輸入之化粧品「樣品」,不得販售。
四、含藥化粧品之製造及輸入,需經衛生署同意,並取得許可證。若是自行由國外輸入含藥化粧品,應依規定取得輸入許可,就算有其他廠商就同一商品已取得輸入許可證,仍需再申請一次。
五、分裝或改裝之化粧品,亦不得販售。
六、若想贈送、提供用包給消費者,須先登錄產品資訊後。
七、建議每批產品都需送驗,以免發生某批產品品質不一後續衍生許多問題。
八、自2024年7月1日起,可不需取得許可證,但需完成產品登錄、建立產品資訊檔案(PIF)、製造場所符合優良製造準則(GMP)。
九、2025年7月1日起,嬰兒用、唇用、眼部與非藥用牙膏、漱口水及2026年7月1日起,一般化妝品也需要建立產品資訊檔案(PIF)、製造場所符合優良製造準則(GMP)。

謹慎使用廣告用語,避免廣告不實

當然,最重要的廣告用語需要非常謹慎小心。

換膚、平撫肌膚疤痕、痘疤保證絕對完全消失、除疤、去痘疤、減少孕斑、減少褐斑,消除(揮別)黑眼圈/熊貓眼/泡泡眼、預防(消除)橘皮組織/海綿組織、消除狐臭、預防/避免/加強抵抗感染、修復受傷肌膚,甚至是增生促進膠原蛋白、除皺、減少掉髮、預防禿頭、改善眼窩凹陷……。

上述這些用詞都算是「涉及其他醫療效能之詞句」,都算是不實廣告,依據《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最少罰新台幣4-20萬元,若涉及醫療療效,更可開罰60-500萬元,罰金相當重。

哪些字詞才是可以使用的字,建議販售者可以參考「化粧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虛偽誇大或醫療效能認定準則」第4條「化粧品標示、宣傳或廣告內容通常可使用之詞句,或對應成分可使用之詞句」,才能避免虛偽或誇大的情況。

最後,須進行化粧品產品登錄的包括產品製造商、或委託製造商(品牌商)、或進口商,若是一般人,則須辦理公司、商業登記(固態手工香皂業除外)。

想在網路上販售化粧品,有許多眉眉角角,不得不慎。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溫偉軒

關鍵字: #美妝電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