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就在堅持那最後1分鐘!
成功,就在堅持那最後1分鐘!
2001.09.01 |

回想25年前,隻身騎著摩托車載著唱片,一路從高雄兜售到台中,沿途住在一晚十幾塊的老飯店,只求換取微薄利潤的小伙子,王俊博當時並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台灣遊戲業界天王級人物。
從小就不服輸的個性,引領王俊博一開始就走向創業這條路。說自己「有點台灣國語」的他,求學時代曾主動向老師要求參加國語演講比賽,後來果真因發音問題,沒有入選,但是「想做出跟別人不同」的強烈企圖充分表現。也正因這股「想與人不同」的觀念,讓唸化工的王俊博退伍後,並沒有如同大多數同學進入中油等公家機關工作,而選擇與2位同學自行成立色料化工廠。
雖然是唸化工的,但王俊博對化工一直提不起興趣,後來只好到舅舅開的塑膠工廠上班。時值1970年代,台灣景氣蕭條,舅舅的經營一直不見起色,王俊博對舅舅說:「我自願領半薪,但是你每個月多給我十天假,讓我去打點零工吧!」就這樣,王俊博在每個月多出的10天假期裡,開始他的另一項事業。

**從沿街賣唱片到
唱片公司老闆

**
首先他去批發唱片,騎著摩托車一路從高雄賣到台中。「那時候真苦,」王俊博回想,一次摩托車後輪爆胎,他推著載滿唱片的車子,走了20多公里才到下一個村鎮,討到救兵。不過為錢奔波,才是令王俊博最難熬的往事,由於批貨要先付款給盤商,「常為了2、3萬元,忙得人仰馬翻,」東借西湊才把錢準備好,有時候唱片賣不出去,還要落得虧錢下場。
那段艱苦歲月,讓王俊博感觸良多,「一家不賺錢的公司,不會有賺錢的員工,」王俊博離開塑膠工廠,用標會得來的90萬元,幾經賣主刁難,終於買下亞洲唱片,這是他第二次創業。
從化工跨進娛樂事業,王俊博自立苦學。不懂音樂市場的他,每天花3、4個小時站在唱片行裡觀察:什麼音樂播放後,消費者會主動詢問,後來跟店員混熟了,他還常拜託店員放剛錄製好的音樂,試試消費者的反應,這麼一來一往,王俊博開始抓到訣竅,知道消費者口味,索性連排歌順序,都一手包辦。

**有嚴峻和拚命的個性

**
「他是個拼命三郎,」與王俊博結褵22年的柯秀燕說。當時懷有身孕的柯秀燕,常在工廠裡幫忙貼卡帶標籤,看到王俊博常是半夜3、4點還在選歌,實在心有不忍,可是王俊博非但沒抱怨,每天8點半就起床工作,數十年如一日。
柯秀燕形容王俊博是做任何事都堅持的人。一次週末,王俊博找柯秀燕到智冠大掃除,「從早上清理到半夜一點,都快累死了,」柯秀燕回憶,百葉窗有一扇被櫃子擋住,疲累的她催促王俊博回家,沒想到王俊博嚴峻地說,「不行,還有一片沒擦到,」只見他大費周章地搬開櫃子,非把每片百葉窗都擦拭乾淨不可。
「沒辦法,他這個人這樣」柯秀燕忍不住笑說,多年來她最常聽王俊博說的話就是:「人要成功,就要堅持到最後一分鐘。」成功致富,沒有理所當然,在王俊博身上,我們看到99%的努力和1%的機會。

**抓住機會的眼光精準

**
眼光精準,機會來了,王俊博絕對不會空手而回。經營唱片後期,他看到電腦普及率逐漸提高,轉而投身遊戲產業,從代理做起;1993年第三波、協合國際等競爭者加入,代理價格廝殺嚴重,王俊博退而放棄代理,改做自製遊戲。每一次新危機,都是他的新轉機,「雖然我年紀比較大,還是有冒險精神,」現年50歲的王俊博自我解嘲。
即使現在身價上億,王俊博仍不改勤儉特性。「我現在住的房間,跟以前一模一樣,」王俊博說,連收藏的畫只要超過2萬元,他就不會買,「反正畫只是拿來裝飾。」
提到未來計畫,「我60歲要退休,」沒有工作就渾身不對勁的王俊博說,培養專業經理人接手智冠,是他目前首要之務,至於退休後,王俊博說,「我要到大陸西湖旁買塊地蓋理想中的房子,2年後再到黃山走走,然後是……」台灣資訊業的「富爸爸」王俊博,似乎還有更多的目標想達成。
只見「牽手」柯秀燕在一旁猛嘆氣,「哎!到時候,累的又是我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