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2001.09.01 |

從早上8點開始,燦坤實業副總經理田竹英就不斷穿梭在各個會議裡。前一個會議結束,經過辦公室順便交代一下事情,然後繼續下一個會議,午餐往往要到傍晚才有空吃,這是田竹英典型的一天。認識她的人說她是認真的女人;走路快,說話快,直截了當,是她給人的印象。凡事講求快,讓她在很快的時間裡,累積一般人不容易達到的財富。

**不做沒有賺頭的事

**
8年前,從媒體記者投身到燦坤當董事長吳燦坤的特助時,少有人看好她的這項「投資」,因為當時燦坤還只是南台灣一家沒什麼名氣的公司,而田竹英正在《商業周刊》當記者,每個月領不少稿費。「怎麼那麼想不開呢?」田竹英說這是很多朋友對她的質疑。
燦坤在大陸的發展一路長紅,甚至掛牌上市,從田竹英進去時營業額只有新台幣27億元,到現在集團營業額300億元,燦坤集團足足成長了10倍有餘,很多人反倒回過頭來問她:「當初怎麼那麼準?」田竹英說她也不知道,但田竹英知道,從唸書到現在,沒有賺頭的事情,她是不做的。
田竹英專科四年級就到做塑膠原料的奇美實業實習,當時要求不多的她最興奮的是:「每天都有飯可以以吃,而且很便宜。」
然而這股興奮隨著每天重複的工作逐漸消失。有一天,田竹英問起隔壁一位女工一個月的酬勞,才只有6000元。聽到之後,心裡涼了一半的田竹英唯一的念頭是;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這次實習對田竹英影響很大,專科畢業,田竹英直接報考插大,進入大學後,田竹英和同學常接一些問卷的案子來做,由電話訪問、面訪到下鄉訪問,難度愈來愈高,田竹英總是選擇難度較高的案子,因為愈有樂趣和成就感,而且賺得錢也多,一份挨家挨戶的問卷可以賺250元,對比當時一餐只要25元,很有賺頭。田竹英是同學當中最認真的一個,有一次其他同學做問卷做個10來份,到傍晚就不做了,田竹英接了30份,死撐著做到再晚也要做完。
這種認真和勇於面對挑戰的個性,對田竹英往後的職業生涯有很大的幫助,「大學畢業後,我只有自己找過一份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別人來找我,」她說。大學畢業時,有一家顧問公司直接來找田竹英,連職位都安排好了。做了一年,田竹英發現自己還是喜歡採訪工作,於是報考《工商時報》,擔任副刊記者。
在副刊版面,時常有機會採訪大老闆,在一次採訪中,田竹英結識了《商業周刊》發行人金惟純,並獲得金惟純賞識,便轉戰《商業周刊》。後來,田竹英和吳燦坤共事的緣份,也就是在《商業周刊》的採訪機會裡結下的。

**學習如何團隊合作

**
8年多前的某一天,吳燦坤的秘書打電話約她在機場碰面,吳燦坤盛情邀請她擔任發言人,當時雖然有一點心動,但她實在太喜歡記者工作了,只好婉拒。後來吳燦坤請她友情贊助,幫忙燦坤辦兩場記者會,透過與董事長的共事,田竹英發現吳燦坤非常尊重員工,給予很大的發揮空間,考慮了半年之後,就算沒有人看好,她仍然決定加入燦坤。
從記者轉戰到企業發言人,田竹英說她到現在還在學習的一堂課就是如何團隊合作,由於當記者的時候習慣單打獨鬥,做事獨來獨往,一開始到燦坤時非常不習慣。此外要非常仔細研究營收、庫存、現金流量等數字,「用數字做管理」是她的第二堂課。
從學校到顧問公司,再到媒體工作,最後到燦坤,主動接受挑戰的認真個性,幫助田竹英快速累積財富。台南兩幢獨門獨戶的房子,價值1600萬元,擁有至少100張燦坤股票,價值500萬元,還有其他股票和共同基金,這些都是三十多歲的她的報酬。
田竹英懂得從轉換有價值的跑道,投資到迅速起飛的公司,迅速累積了自己的價值和財富。田竹英沒有傲人的學歷或背景或本錢,靠著更積極的觀念和行動,她成為台灣「富爸爸」女性版的一個好例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