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ICT TechDay大顯身手!從低軌衛星到資安與綠能永續,全面深耕技術佈局搶進逾7兆產值的資通訊產業
工研院ICT TechDay大顯身手!從低軌衛星到資安與綠能永續,全面深耕技術佈局搶進逾7兆產值的資通訊產業

睽違兩年,盛大舉辦第六屆 ITRI ICT TechDay,年度主軸「創新開局OPENINGS」,邀請海內外專家權威,深入剖析ICT產業Open、Green、Intelligent、Start-Up四大趨勢;結合四大前瞻技術,建構五大亮點展區B5G/6G、低軌衛星通訊、車電與無人載具、AI數位轉型、新創商機;展示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數位部數位產業署的補助下多達34項技術成果發表,為臺灣資通訊產業注入新動能。

「ICT產業也是台灣經濟上重要支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在活動上如此說。根據MIC統計台灣2023年資通訊硬體產值約2,260億美元(約合7.2兆新台幣),約占全球比重3.8%。他近一步指出,經濟部透過法人研發及補助業者的策略,提升我國技術自主研發能量,在低軌衛星、資安與車載自駕技術等都有顯著成果希望能為產業掌握市場先機。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
圖/ 數位時代

數位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林俊秀也指出,數位產業署以RISE強化全民數位韌性,協助臺灣各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如今包括5G專網整合技術、AI轉位數型之智慧商店等都有落地應用成果。

數位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林俊秀。
數位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林俊秀。
圖/ 數位時代/攝

而工研院資通所所長丁邦安則表示「我們把藍圖規劃到了2035年,」工研院希望能打造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與韌性社會等四大構面,並透過資通訊關鍵技術的發展,助台灣成為全球可信賴的供應鏈夥伴。究竟,展望ICT產業下一步,工研院能如何發揮一己之力做到技術接地氣最佳推手?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丁邦安。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丁邦安。
圖/ 數位時代/攝

當光子成為推升AIoT的關鍵,從終端裝置助產業落實永續

NTT副總經理荒金陽助點出「光子(Photonics)」將是改變產業的關鍵技術。他舉例,光子具備小尺寸、低耗能與低成本等優點,不只能讓資料傳輸速率更快、距離更長,也能發揮優點加速產業在綠色永續的推動。「以後交響樂團也能在不同空間裡一起表演,」荒金陽助特別展示了影片,示範透過光子的傳輸能如何協助音樂在跨域傳遞上能多即時,讓整體表現依舊和諧。不僅如此,包括醫療產業也能真正實踐遠距治療,金融產業更可避免延遲造成的不公平交易等,全面性讓所有裝置設備能在聯網後往更智慧的腳步邁進。

NTT副總經理荒金陽助。
NTT副總經理荒金陽助。
圖/ 數位時代/攝

有鑒於淨零碳排成為近年發展重點,工研院在資通訊技術研發上也不落人後。丁邦安指出希望透過技術使綠能永續得以被實踐,因此研發如「浸沒式冷卻邊緣貨櫃式資料中心與監控」,能較傳統空冷系統降低40%能耗及節省40%空間;又或是「電力輔助服務平台」,透過智慧能源管理技術強化儲能設備使用效能;另一方面也仰賴人工智慧的協助開發「AI數位減碳解決方案」,針對連續式製程的參數優化節能,能以較低能耗生產出相同品質的產品。

推動本土生成式AI對話引擎,全面佈局ICT資訊安全

對此,丁邦安分享工研院如何在智慧賦能下為產業加值,包括以具備深度學習影像辨識、多重感知融合與即時事件推理等關鍵技術,發展車用AI-ADAS克服開放場域等技術挑戰;又或是整合多項技術讓24小時無人商店能更加完善,包括重量感測、AI影像追蹤與辨識,讓科技助攻解決消費行為上的每個環節,從拿走商品到定位追蹤甚至是遠端障礙排除都不是難事。

然技術推動終端裝置智慧進程、協助產業有更多元應用,卻也衍伸出資安風險隱憂。國科會TAIDE計畫主持人暨中研院資安專題中心執行長李育杰就說到,為了在生成式AI大行其道的此刻讓產業更加無後顧之憂的使用這項技術,TAIDE積極打造專屬臺灣的生成式AI對話引擎,初步已能協助執行中英翻譯、自動摘要與書信往來等任務,他也透露目前已順利跨入階段二,能回答台灣相關問題與事實查核,希望透過持續訓練加速商用與學研領域的導入。

國科會TAIDE計畫主持人暨中研院資安專題中心執行長李育杰。
國科會TAIDE計畫主持人暨中研院資安專題中心執行長李育杰。
圖/ 數位時代/攝

太空經濟發展台灣絕不缺席,創新創業成點燃ICT發展火種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提到,太空經濟最大的助益就是能在不易建造基地台的偏遠地區,都能仰賴低規通訊享受到不只是通話、還有因訊號傳輸帶來的智慧化生活。他進一步透露,台灣今年也正式啟動入軌火箭計畫,接下來更將匯聚產官學的團隊協作,從技術、產業、設備與人才等四個面向推進產業發展,讓臺灣在這場賽道上不缺席。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
圖/ 數位時代/攝

不單從行動通訊、資安、綠能永續等面向提升國內ICT產業的技術護城河,丁邦安提到新創技術更是點燃ICT產業邁進的重要動能。正因新創團隊能以更具韌性的方式解決產業出的挑戰,並善用工研院手中資源長成具規模化與技術力的團隊,也因此,丁邦安說發展創新創業是協助補足產業缺口的重要方式,而工研院也將積極培育新創、拖展技術價值,透過系統化的方式挹注資源培育團隊,幫助團隊找人才、找資源還有找市場,與企業一同共榮共好。

現場花絮:

3000px20231003_ITRI_1_0444.jpeg
圖/ 數位時代/攝
20231003_ITRI_2-205.jpeg
圖/ 數位時代/攝
20231003_ITRI_2-206.jpeg
圖/ 數位時代/攝
20231003_ITRI_2-215.jpeg
圖/ 數位時代/攝
20231003_ITRI_2-274.jpeg
圖/ 數位時代/攝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