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介,大器晚成的IC設計教父
蔡明介,大器晚成的IC設計教父
2001.08.01 | 科技

他不喜歡外界稱他的公司為股王,但這卻是事實。繼他前一家公司智原之後,今年7月23日以278元上市的聯發,當天就漲停鎖死,成為股王。有人稱他為台灣IC設計業的教父,他是聯發董事長蔡明介。
蔡明介今年51歲,笑起來有點靦腆,在他身上,看不到張忠謀的威嚴,也沒有曹興誠的霸氣,比起同屬工研院RCA世代的曹興誠、劉英達、和現為台積電總經理曾繁城等人,蔡明介算是大器晚成,但蔡明介在台灣IC設計業的影響力,卻直線上升。
「蔡明介的動向已經成為創投參考指標,」網翼科技總經理許仁俊強調,在他們經營未上市公司資訊網站裡,蔡明介參與的公司,評價及詢問度頗高,由他們自己從事創投的經驗也發現,只要有蔡明介背書,新公司在資金募集上就容易許多。

**綿密的人脈網絡

**
蔡明介的價值,來自於他對IC設計的長期投入。
25年前工研院派出40多名工程師至美國RCA取經,當時遠在美國的蔡明介,毅然返國投入這項計畫,成為其中5位專攻IC設計的工程師之一,是國內IC設計業的元老級人物。學成歸國後,在工研院待了6年,後與曹興誠等人投入經營聯電的行列,一待13年,直到後來把聯電的IC設計部門帶出來成為公司。蔡明介之於聯電,就好比施崇棠當年之於宏碁,他們對於技術都相當執著,相信技術可以為公司開出新路。
「他在談生意時有一種專業的氣勢,沒本事的人很容易被看穿。」許仁俊回想他與另外兩位創業伙伴第一次碰到蔡明介,他對人的態度很和氣,但一談起專業問題,馬上讓他們幾個人神經緊繃,「現在還可以想起那種手腳發軟冒冷汗的感覺。」
聯發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完整的產業佈局和優秀的人力。蔡明介曾以英特爾為例指出,產業的領導者可以保持不敗地位,往往是擁有較多資源,但這個資源不一定是錢,有時候人才更重要。

**培養子弟兵成為人才庫

**
「現在IC設計界大概都是我跟蔡明介的子弟兵,」在滿是高階工作站的實驗室中,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吳重雨驕傲地說。攤開聯發經營團隊的名單,全都出自交通大學電子所。聯發總經理卓志哲,當年指導教授之一就是蔡明介,卓志哲電子所畢業後,進入聯電多媒體設計部門,長期在蔡明介身旁做事,聯發其他經營團隊也都有類似經歷。
1992年,吳重雨擔任國科會工程技術發展處處長,當時台灣在晶圓製造已有基礎,但在設計方面還很荒蕪,因此國科會著手推動晶片設計應用中心,結合產官學界,研究晶片實作。當時在聯電服務的蔡明介,主動連繫吳重雨,跟吳重雨說:「我們一起來培養人才。」
在兩人規劃下,聯電以蔡明介為窗口,提供產能支援,吳重雨帶領的交大阿拉伯實驗室,則成為人才中心。吳重雨碩博士班研究生所做出的設計,可以拿到聯電製造,做成可測試運算的晶片,這項合作持續10年之久。
「IC業裡,很少有像蔡明介資歷這麼完整、人脈又這麼深厚的人,」工研院經資中心IC設計業分析師郭秋鈴指出,「他只要隨便打聽一下,就知道一個人是不是人才,自然提高公司成功的機會。」
「蔡明介的角色其實不太像董事長,反而有點像採購,只不過他買的是人才。」許仁俊分析,蔡明介有一定的技術背景,但以目前科技發展的速度,蔡明介不見得對每種技術都熟悉,因此公司要成功,絕對不是蔡明介自己技術能力強,而是他知道誰是可以把事情做對的人。

**穩坐拳王寶座的
市場謀略家

**
蔡明介喜歡談論管理策略,在業界是出了名的,有段時間他還定期在媒體上發表經營管理心得。中國策略名書《孫子兵法》、英特爾總裁葛洛夫(Andy Grove)的言論、或是策略專家波特(Michael Porter)的觀點,都是蔡明介津津樂道的題材。「一代拳王」理論及「產品生命週期S曲線」則是他為人所熟知的論點,他強調,唯有掌握好產品生命週期,才能維持拳王寶座。
這項理論基礎並非他首創,但他卻能把理論適度轉化,並且落實在商業謀略上。以聯發為例,從CD-R到CD-RW,再轉到DVD,一直到現在的通訊佈局,蔡明介就在實踐他的論點。

**崇尚單純的工程師性格

**
比起陳文琦直接對決英特爾,試圖改變威盛在產業結構的位置,以創造公司契機,蔡明介則是將既有的優勢基礎最大化,他充份利用台灣上中下游產業密切互動的特質,結合聯電及下游產品代工廠商,趁隙插針,再擴大市佔率。跟建興電子的合作,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蔡明介曾對外表示,聯電期間的訓練,讓他從一個工程師變成一位生意人,學會如何把實驗室技術商品化,但工程師清楚、準確的作風,才是蔡明介個人管理風格的本質。
包銷聯發股票的建弘證券總經理許道義,對蔡明介凡事講清楚的作風印象深刻,蔡明介不僅對上市說明書字字斟酌,「他居然在上市審查前,主動告知今年可能無法達到原有的營收目標,而且還一連說了好幾次。」這是許道義從事承銷工作多年少見的個案。
蔡明介一直以做工程師為榮,挑戰高標準的任務,已成了蔡明介性格的一部份。吳重雨記得當初聯發投入發展光碟機市場時,廠商多以16倍速為主戰場,但蔡明介卻要求團隊直接開發32及36倍速的產品,「蔡明介常強調,我絕對不做me too的事。」吳重雨笑著說,許多學生會回來跟他訴苦,說工作壓力很大。
工程師出身的蔡明介,很了解工程師喜歡自由、討厭繁文縟節的性格,因此從蔡明介到聯發主要管理層,都相信無為而治,只問成果、不重過程的目標導向作法。在聯發很容易看到穿著短褲、一派輕鬆打扮的工程師,卻不容易看到填滿預約表的會議室,就連加班費,也幾乎是有報必過。一位聯發工程師說,「很難見到這麼相信人性本善的公司。」
不過蔡明介也很了解,要無為而治,就必須要有一批很有自制力的員工,所以在員工錄用上,蔡明介帶領的公司,精英氣氛濃厚。
聯發的員工背景,幾乎都是台清交三校的學生,許多人還是當年系上第一名畢業。「工程師的心如果不定,也就不會有出色的設計,我們相信在學業上有出色表現的人,通常對自我的要求相對較高,」聯發的發言人郭明輝指出。
蔡明介本人到聯發內部,都呈現單純工程師性格,因此股王的稱號,在蔡明介的眼中成為不可承受之重,深怕影響工程師工作的情緒。聯發一位身價近千萬的工程師表示,為了避免員工受外界的打擾,不太管聯發日常管理事務的蔡明介,少見地指示管理單位將員工座車的識別證縮小,並嚴加管制公司內部通訊錄,「他怕員工的車子被砸或是員工因此被綁架。」「聯發不僅對內要求準確,對外也同樣要求客戶做到,」聯發最大客戶建興電子業務副總龔仁武談起他對聯發的觀察。
龔仁武記得前年921地震發生後,聯發馬上與建興連絡,並親自北上確認光碟機的出貨情形,去年開始,雙方工程師及業務人員每週三會定期召開產品會議,討論消費市場狀況,今年景氣下滑,聯發也要求建興要訂出每月明確的出貨量,以降低雙方的風險。
外人看到的多是爆發力強、高成長的表現,卻不知這些公司都是蔡明介運作許久的結果,「在沒有確定能高獲利前,蔡明介對於公司的業務情況都相當低調,這是典型『做到才說』的工程師風格。」郭秋鈴評論。
最近備受矚目的通訊佈局,外界只知道聯發從工研院電子所挖了一批團隊,卻不太清楚進度及研發目標,在公開說明書中也看不到這批團隊所組成的研發5部及6部,不僅如此,聯發還將這批負責通訊基頻及射頻團隊的辦公地點,設在另一棟大樓,遠離聯發總部,避免干擾,堪稱是聯發最祕密的組織。
這幾年蔡明介不太出任學生的指導教授,但跟實驗室仍保有相當程度的互動,並沒有因為事業的成功,而跟學術疏遠,反而更積極地了解最新技術的動態。近期吳重雨與蔡明介正洽談通訊晶片方面的合作計劃,兩人也對奈米技術及生物晶片的興趣頗高,時常見面討論台灣可以發揮的切入點。
在聯發的午餐時間,看著戴著方框眼鏡、身穿簡單襯衫的蔡明介低著頭沉思經過走廊,雖然仍頂著一頭亂髮,但沒人知道他亂髮下的腦袋裡,又將出現什麼驚人新點子。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