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業的e化難關
破解中小企業的e化難關
2001.08.01 | 科技

負責台塑集團e化的總管理處副主任王瑞瑜就說,光是台塑集團e化還不夠,如果供應商沒有e化,生產管理效率仍然無法提高,台塑集團還是得背著龐大的庫存。台灣高達98%以上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總數超過100多萬家,顯然,這些為數可觀的企業將是下一波企業e化的焦點。
不能像大企業一般砸下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金,更甭提找不到,也留不住專業的資訊人才。《數位時代》特別走訪5家e化有成的中小企業,綜合它們e化過程中的血淚教訓,提出中小企業e化必讀的4個重要課題。
兆太科技是一家專門協助企業e化的公司,業務部協理章平過去曾經嘗試開發中小企業市場,但是卻往往碰得一鼻子灰。他發現,愈是跟高科技有關的企業,e化的動力愈強,而偏偏台灣的中小企業多半是傳統產業,e化的動力本來就不是很強,因為他們認為e化不是中小企業的競爭核心。甚至部份導入e化的中小企業,都不是真的想e化,而是他們所屬的供應鏈位置,逼著他們要e化。
不過,供應鏈要e化,必須得先從企業內部e化開始才行。舉例而言,從外部接收一筆訂單,如果內部生產流程沒有e化,效率仍舊無法提高,就算供應鏈e化了,對企業自己或客戶而言,仍舊節省不了太多時間與成本。問題是,內部e化是個龐大的工程,牽涉到每一個部門,而且投入的金額都不小,對中小企業來說,是e化困難的起始點。
像是負責《壹週刊》印務的秋雨印刷,就一直未把e化列為重要的工作。雖然今年因為承接《壹週刊》業務,營業額成長到新台幣2.8億元,但是對秋雨來說,要一口氣砸下數百萬元做e化,動力是弱的。秋雨內部一位員工就說,老闆覺得e化能夠帶給營業額的成長是有限的,因此一套200萬元的e化軟體,雖然已經修改到七、八十萬元的版本,秋雨還是不願導入e化,因為它的預算只有15萬元。
不能像大企業一般砸下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金,更甭提找不到,也留不住專業的資訊人才,是中小企業e化面臨很大的問題。汎宇電商副總經理溫運禎說,其實中小企業的老板都知道e化是趨勢,也是勢在必行,只是這錢花下去划不划算,是這些老闆關心的重點,甚至,就算願意花錢,該怎麼花都是個問題。
中小企業以傳統產業為主,過去幾十年來可以說幾乎從來沒有過電腦化的需求,為了順應網際網路的發展,要一下子e化,這些企業主真的是千頭萬緒。
製造汽車引擎氣門的台灣日鍛,在兩年前e化之前,公司裡的電腦頂多各部門一部,有的甚至派不上用場,實際上也就只有會計部門使用最為頻繁,其餘人員對電腦其實一竅不通,更別說中文輸入,當初e化更是由製造部一位經理兼任負責。
許多中小企業有著和台灣日鍛一樣的困擾,內部員工九成以上不會電腦,e化的門檻本來就比較高,加上一開始都沒有資訊人員編制,不知該怎麼做是最大的痛苦。於是多半找來一家軟體公司,讓軟體公司全權規劃,最後十之八九都失敗了。美商富邁德國際(FreeMarkets)總經理劉允說,中小企業e化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盲目e化,沒有事先設立目標。
台南安平工業區裡,專門製造車燈外銷到美國的堤維西,在1993年開始電腦化時,也是毫無頭緒,所以找來一家當地的軟體公司,結果兩年後一啟用,發現只要多人使用就會當機,甚至是各單位各有一套系統,獨力運作,而同一個料號的產品,各單位的作法都不相同,運作起來非常沒有效率,於是在1996年喊停。
兆太科技的章平說,企業主如果自己都沒有想清楚,就很容易被軟體公司牽著鼻子走。永裕塑膠負責e化的副總經理王銘添對於過去e化失敗的經驗,最大的感想就是「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到底要解決哪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先找出來。」永裕塑膠可是繳了大約5000萬元的學費,才學會這一堂課。
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中小企業e化的第一堂課。舉例而言,在新竹科學園區幫高科技公司處理報關和運送工作的五崧捷運,在1989年開始e化時,負責e化的副總經理鄭彩華第一步就問自己這個問題:「為什麼要e化?」她的答案是縮短客戶報關的時間,於是接下來她開始檢視流程,從接到客戶的資料,打報關單據,到送達海關,中間牽涉哪些人員,如何e化,才能縮短這些人員的作業時間,是鄭彩華當時思考的唯一問題。
中小企業e化也怕人員排斥和配合度不高。汎宇電商的溫運禎以他的經驗來說,前線人員排斥的原因,多半是怕e化之後,自己的價值會降低,如果是業務人員的話,則多半會覺得那是多餘的工作,往往擺到後面再做,不那麼積極配合。尤其當員工排斥,又沒有高階主管出面溝通時,就會發生各部門互相推諉卸責的情況。
以阿薩姆奶茶出名的羅莎食品,前幾年導入e化時,就碰到這樣的情況。每一個部門都希望其他部門盡量開放資料使用的權限,讓其他部門可以在內部網路上使用,但是卻少有部門真的將自己的資料開放出來,員工都怕會丟了工作,有的則是怕工作變複雜會做不來。而當牽扯到部門資源要整合時,則是各部門推來推去,沒有人願意負責。羅莎食品一位員工很無奈地說,最後各部門對e化都是叫苦連天,各種指責都跑出來了,甚至發生部門間互鬥的狀況,很離譜。
五崧捷運遇到最大的麻煩也是前線人員,像是貨車司機的配合程度,五崧捷運運輸事業處調度中心協理鄭舜仁說,司機其實都很怕e化,因為e化之後,他們就會失去自由,不能照以前的方式開車,有時候繞個道,溜個班,e化之後都不可能了,最後公司還是拿獎金來威脅利誘,才讓司機願意配合。
永裕塑膠1984年導入e化當時,非常重視前線人員的需求,只要前線人員提出的需求,幾乎都會一一修改軟體,最後把軟體修改成一隻難以駕馭的怪獸。永裕塑膠資訊組副理陳惠卿回憶說,每個前線人員都希望這套系統合自己用,所以大家都只想到自己,對於公司整體e化方向配合度不高,因而系統不斷修改,最後的結果是大家都不好用。
王銘添得到的結論就是,e化要順利推動,公司一定要指派一位高階主管負責,而且要做大量的教育訓練,因為中小企業的員工多半都不會使用電腦。教育訓練是降低員工恐懼的辦法,但是要讓員工接受,從高階主管來的壓力是必要的,而且遇到部門間要協調時,由握有「令牌」的高階主管出面解決,也比較有效率。
為了提高員工配合度,五崧捷運除了教育訓練之外,亦採取半強迫式的方式,像是司機不願e化就扣獎金,員工不願e化就只好另謀他就了。鄭舜仁說:「用這種方式,雖然有些殘忍,不過效果相當好,大家為了獎金,為了飯碗,即使一開始反彈,後來也都配合了。」 企業e化失敗的原因,幾乎都跟人脫離不了干係,像是主事者是否知道自己要什麼,e化有什麼目標,有什麼需求,而基層員工因為恐懼e化帶來的變化而產生排斥,這些都跟人有關。

不過,除了人之外,選擇對的軟體也很重要,這是e化的第三堂課。
安侯企業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吳嘯認為,中小企業沒錢也沒人,最好是以套裝軟體為主,而且盡量不要去更動,例如七成以套裝為主,三成自己開發,否則會面臨無法維護的窘境。永裕塑膠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因為配合前線人員的需求一改再改,最後造成很難使用的情形。

永裕塑膠原先是看上IBM這樣的知名品牌,所以決定導入IBM系統,但卻欠缺考慮適不適用的問題,以致遇到前線人員要求修改時,資訊人員只好不斷應付下去。
不過五崧捷運倒是有完全不同的經驗。五崧捷運總管理處副總經理鄭彩華說,當初五崧因為找不到符合報關業需求的軟體,不想勉強使用現成的套裝軟體,所以自己跳下來做,如今也開發出一套專屬的軟體,還有其他同業願意出高價購買。
當初,五崧捷運最大的需求是每天要處理來自客戶的上千張發票、出貨通知或提貨通知,平均一個月更高達5萬多張,但是以往用傳統打字機作業,連同複寫紙有8張紙的厚度,必須敲得非常用力,不然無法透到最後一張紙,萬一敲錯了,還得重來一次,而且不同部門都得重敲一次資料,耗時又耗力,面對不斷增加的業務量,每天前線人員不停加班,也處理不完。
當時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鄭彩華於是找資訊人員,從1989年針對公司的需求,開始自行開發,約兩年時間完成,至今12年時間,一總也才花費了2000多萬元,就有自己的軟體,而且還不斷更新,這套軟體的難度在於要整合客戶的資料格式和海關的報關格式。現在五崧捷運都會跟客戶要磁碟片,這樣直接轉檔就可以了,不需要重新輸入一次。鄭彩華說,這麼一來,不僅節省客戶的時間,也節省自己的時間,而且不會出錯,快又準是報關行該有的水準。
鄭彩華認為,不管是用現成的套裝軟體或是自己開發,最重要的都是找到適合自己用的軟體,也不要輕信名牌,強迫自己用一套彆手彆腳的軟體,然後東改西改,最後都很難成功。她強調,一開始就要弄清楚哪裡要e化,然後研究清楚哪一種軟體可以解決公司的需求。
事實上,中小企業e化最重要的一堂課,是領導者的決心。吳嘯認為,老闆的決心和觀念最重要,如果完全丟給資訊人員,e化必死無疑。汎宇電商的溫運禎以他過去的經驗來看,也認為技術問題都好解決,決策高層的決心最重要。這份決心包括:願意花多少錢、能不能親自帶頭去做、能不能100%支持等等。
有些中小企業在e化碰到困難無法突破時,企業主甚至寧願放棄,不願再砸錢下去。往往是企業主在陣痛期還有堅持下去的決心,才得出成效。從永裕塑膠、五崧捷運、堤維西、台灣日鍛、羅莎食品和秋雨印刷身上可以看到,不管e化過程如何困難、經歷多少失敗與風險,沒有企業主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這句話也許老套,不過就像五崧捷運董事長邱文賢和永裕塑膠董事長王汀輝都有同樣的感受,e化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路,不管風險再高,一旦投入,就只能向前。
王汀輝為了響應公司e化,要求所有主管給他的資料都要用e-mail傳遞,他拒絕接受任何書面資料。此外,並要求主管開會一定要用電腦做簡報,絕不能使用書面資料。能想像嗎?許多40多歲,本來不會中文輸入的主管,都硬著頭皮開始學電腦,包含王銘添本人都是從零開始,到現在雖然中打還是比手寫慢,但是全公司已經做到無紙化的程度,從董事長到基層員工都已經習慣每天開電腦收e-mail了。
未來10年,可以說是台灣中小企業e化的全盛時期。面對全球化經濟的挑戰,台灣的中小企業少了e化就不能和世界競爭。中小企業e化一定比大企業辛苦,這是必然的,e化失敗連大企業都很難避免,但是從別人失敗的血淚教訓上,你學到了什麼?中小企業老闆們,想清楚你的決心有多強,需求在哪裡,就趕快採取行動吧!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