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一代宗師」施敏離世,台積電發聲了!一場演講,啟發劉德音踏入半導體
半導體「一代宗師」施敏離世,台積電發聲了!一場演講,啟發劉德音踏入半導體

美國《舊金山紀事報》在7日發出訃聞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一代宗師」施敏離世,享壽87歲。施敏在33歲時所寫的著作《半導體元件物理學》(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至今被奉為「半導體界的聖經」。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更曾提到,因為聽了施敏教授的演講,讓他決定加入半導體產業。

台積電也在9日表示,對於施敏離世深感惋惜,施敏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厥功甚偉,其在非揮發性記憶體的鑽研成果對整體產業影響深遠,並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與茁壯。

台積電指出,施敏在非揮發性記憶體上的鑽研成果對整體產業影響深遠,他也是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中濃重的一筆,不僅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開創時期提供重要建議,見證產業的發展與茁壯,更是現今業界諸多優秀人才的關鍵啟蒙,對產業永續發展功不可沒。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說,施敏啟蒙了70年代台灣半導體優秀的一代人才,其共同著作「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為全球許多世代的莘莘學子及科學家半導體研發的重要資源。感念施敏一生對人才培育的奉獻,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與張忠謀師承同門!33歲寫出「半導體聖經」

施敏出生於南京,在1948年隨父母來台灣,1957年自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分別在華盛頓大學及史丹佛大學取得碩、博士學位。施敏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前離世的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都師承同一位教授——半導體大師John Moll。

1963年,施敏進入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從事半導體研究工作。1967年與姜大元發現「浮閘記憶體效應」(Floating-gate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effect),成為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製造技術的基礎。

隨之延伸的產品「非揮發性記憶體」,優點包括非揮發性、省電、可重複寫入、高密度、體積輕巧、堅固耐用,且造價低廉。所謂非揮發性,意思是指使用者拔除電源後,仍能保存資料10年到100年

有了輕巧省電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後,結合了「電話」、「微波通訊」及「電晶體」這4大發明,促成了1979年手機的誕生。如今更被廣泛應用在汽車、商務、醫療、自動控制及各種大大小小的智慧型家電產品上。

隨後,他撰寫的《半導體元件物理學》一書,引起全球矚目,被翻譯成6國語言,發行超過150萬冊,被引用超過25,000次,近40年間改版3次,被稱為「半導體界的聖經」。

樂於作育英才,劉德音也受他啟發

施敏也在半導體產業扮演重要的導師角色,樂於作育英才。在貝爾實驗室任職27年期間,曾5次留職停薪返臺任教。學生包括交大前校長張俊彥、鈺創董事長盧超群以及台積電研發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孫元成等半導體界重要人物。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在2020年獲選為工研院院士,在致詞時也特別提到施敏。

劉德音當時說,踏入半導體的契機,緣起於1974年一場施敏教授在台大的演講。他回憶,施敏在偌大的3個黑板上,分別寫下了控制、通訊跟半導體,其中半導體是曲線中還處在啟蒙階段的產業,他毫不猶豫的就覺得自己要走這個領域,「因為啟蒙階段的事物總是可以讓我獲益良多」。

施敏的成就與貢獻備受國際推崇,是少數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三院院士。

1988年,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NDL)成立,並聘施敏為實驗室主任,提供半導體元件的研發平台、技術服務及人才培育。1990年,施敏從貝爾實驗室退休後回交大任教,也持續擔任工研院顧問,並於1999到2008年,擔任工研院前瞻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7年12月,施敏獲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頒贈2017年度「尊榮會員」;2021年時,獲得有「華人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

延伸閱讀:劉德音、魏哲家獲選工研院新科院士!分享做半導體初衷,最感謝的是他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