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創像小花小草!補救資金、人力缺口,要孵出「熱帶雨林」有4大關鍵面向
04

台灣新創像小花小草!補救資金、人力缺口,要孵出「熱帶雨林」有4大關鍵面向

硬體強,軟體弱,一直是外界對台灣的印象。儘管近2年來,台灣產業開始出現軟體革命的浪潮,也見到愈來愈多獲得國際市場的肯定,但整體而言,仍面臨諸多挑戰。

「台灣目前的新創環境,就像是種植小花小草,有資源、有能量,但還不夠往上拉拔,種出如巨人般的大樹。」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如此觀察。

硬體強,軟體弱,一直是外界對台灣的印象。儘管近2年來,台灣產業開始出現軟體革命的浪潮,也見到愈來愈多「從台灣蹲點、攻下世界」的新創如Appier、91APP、Gogoro獲得國際市場的肯定,但整體而言,仍面臨諸多挑戰。

最主要的方面是,台灣現有政策尚不足以引導民間資金投注新創產業,其他成熟大廠也處在觀望、相對保守的態度,以及缺少優秀人才持續加入的誘因,進而打造出「量變」甚至是「質變」的發展環境。

一群新創部隊,正努力在台灣這塊小市場練兵求生,如果新創生態要在2024年達到倍增規模,就必需善用資源,讓國家政策與資本市場站在一起。台灣新創要從「小花小草」,成為更蓬勃的「熱帶雨林」,現階段而言,還可以怎麼做?

橫向整合匱乏,效仿日設「新創大臣」

台灣最佳的對照組,就是近年來積極發展新創事業的日本。從高齡化、少子化的困境,以及通貨緊縮、創新投資不足等層面,日本政府「視新創為解方」切入,2022年即宣示「新創元年」訂出新創產業5年發展計畫,除了新創公司數目增加10倍,整體新創投資金額更要達到10倍。

對比台灣的創業環境,郭大經說,雖然台灣過去十幾年來已經大有進展,但現階段新創的資金、人力仍不具規模,主要是各部會有各自的預算、用各自的政策角度發展,相關獎勵方案也分散進行,而沒有聚焦在更長期的目標。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 郭大經
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2015年參與籌設「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籌集早期創投基金、搭配創業計畫,協助新創企業連結中華開發既有投資戶等企業資源。他表示要成為大樹需要很深的土壤,台灣新創也是如此。
圖/ 蔡仁譯攝影

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也表示,台灣產業在全世界評比排名表現不錯,但比起日本、韓國或新加坡相對較弱,很多創投、新創找不到錢,顯然正受投資環境和政策的影響,「這不代表台灣沒有能力,而是資源各自分散,關鍵就在於:台灣應直接整合新創資源,並盤點到底還缺什麼?」

最直接的作法是:要有「系統性」相互支持往前進,而不是彼此拉扯。也就是說,政府部門必須成立一個專責新創事業的單位,猶如日本設置「新創大臣」扮演創業政策的指揮中心一樣,從政策、稅制、甚至法令,橫向整合新創資源,將台灣本地市場打造成國際化市場。

經濟部近日組改、新掛牌「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看似有整合新創政策的跡象,但單位依然隸屬於經濟部轄下,能否統籌其他單位如國科會、金管會、數位發展部等新創資源,甚至跨部會擬定整體鼓勵措施,實質發揮的效果有待確認。

邱德成
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1996年自行創業成立益鼎創投,為當時台灣最年輕的創投負責人,多年來已協助國內多家企業創業成功。
圖/ 蔡仁譯攝影

條件不輸大國,但人才、法規待突圍

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認為,台灣人口雖然不多,但他觀察到台灣創投資金的募資率大過1%,加上垂直產業如科技製造、貿易、數位遊戲、電商市場等,也具備龐大規模的條件,由此可見,台灣新創除了有機會突破單一傳統市場規模的限制,在投資方的青睞程度上,也不輸給其他大國。

林之晨_台哥大總經理_2022_03_16_蔡仁譯攝-20.jpg
AppWorks董事長林之晨,曾先後在台北、紐約參與公司創辦並投身創投。2010年專程回台創辦AppWorks之初加速器,期盼推動台灣產業升級,成為21世紀的數位經濟強國。
圖/ 蔡仁譯攝影

過去十多年來,台灣整個新創生態系已進化為繁盛草原,林之晨認為,如今要持續往前走,成為更蓬勃的熱帶雨林,還需改善4個面向:

  1. 提升人才的質與量 :讓更多優秀的國際人才、尤其是大東南亞人才來台創業、加入新創,加速並加深教育改革,讓更多畢業生能符合新興產業的需求,同時也吸引更多有潛力的東協、國際青年來台念大學、研究所,並留下來加入新創。

  2. 加速鬆綁法規 :台灣的法規環境總體而言,仍對新創非常不友善,尤其是金管會、財政部主管的相關領域,應該要儘快排除「新經濟歧視」,全面開放實體通路、既有企業可以銷售的商品服務,讓數位平台可以一視同仁的銷售。

  3. 加速資本市場現代化 :在新創圈狗吠火車多年後,台灣的公開市場終於開始現代化,但創新板只是第一步,目前有行無市、不成氣候,後續還需要加速推動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改革,才能讓台灣次級市場生態真的追上國際。

  4. 善用租稅優惠 :台灣國際自貿關係難有突破,造成吸引跨國新創的劣勢,可善用租稅優惠作為誘因,避免淪為「數位北韓」的窘境。

蔡政府任內以打響「Startup Island TAIWAN」品牌宣示台灣創新創業的野心,接下來,台灣新創團隊該如何走向世界市場、新創政策資源能否精進延續,就要看新政府的重視程度。

責任編輯:蘇柔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