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in拆解|被時代選為「年度發明」,這群前蘋果人做的!新創Humane什麼來頭?
Ai Pin拆解|被時代選為「年度發明」,這群前蘋果人做的!新創Humane什麼來頭?
2023.11.14 | 3C生活

這款未正式發表就被《時代》選為「2023 年度發明」的產品,來自於前蘋果員工「濃度」甚高的新創公司 Humane。 這家公司 200 多名員工裡,幾年下來有上百人都是前蘋果員工。

它的創始人,更是在蘋果任職多年的 Imran Chaudhri 和 Bethany Bongiorno。 Chaudhri 是第一代 iPhone 設計的原始團隊成員之一,並在多年帶領蘋果互動團隊。第三號員工兼 CTO 也是曾負責 iCloud、iMessage 和 FaceTime 業務的 Patrick Gates。

而且,Humane 的最大股東還是 ChatGPT 之父 Sam Altman。在過去幾年裡,Humane 已經籌集了 2.3 億美元的資金,投資者除了 Sam Altman 外還包括微軟、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LG、Volvo和高通的創投部門。

有人認為它會將我們從螢幕中解放出來,也有人覺得它更像是一個「AI 玩具」。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它的「真面目」。

34g 重的機身上搭載了驍龍處理器(未說明具體型號)、可拍攝 1,300 萬像素的相機、鐳射投影機、麥克風和揚聲器。 電池本身重量約為 20g。

Ai Pin 配有專用的充電底座,同時也可以連同外置電池一起用充電倉來充電和外帶。

想要喚醒 Ai Pin,你只需要輕輕一點,就可以開啟對話。這也意味著 Ai Pin 不會像智慧音箱一樣,需要一直聆聽環境,等待喚醒詞,減少隱私隱憂。

同時,Ai Pin 在進行收音或攝影時,名為「Trust Light」的燈光都會亮起,告知所有人裝置正在運作中。另外一個有別於智慧音箱的體驗在於,你在和 Ai Pin 對話時,不用下指令讓它「開啟 XX 應用」然後再「做 XX 事情」了。

AI pin
圖/ hu.ma.ne網站

因為,根本沒有 app 了。

我們不做 app。 Humane OS 運行的是 Ai 體驗(Ai Experience)。
系統能理解你需要什麼,然後選擇適合當下的 AI(來執行)。

譬如,想聽歌就直接讓播放特定歌曲。

你也可以要求更複雜一些,例如:「播放一首由 Prince 創作的,但並不是由他唱的歌。」或「播放出自於著名科幻電影的歌曲。」

選歌不合心意?伸出手掌舉至 Ai Pin 前,可以投影出歌曲名字和控制介面。左右上下擺動手掌,就能「選擇」按鈕;拇指和食指一捏,就是「確認」;握拳一下,就能回到「主頁面」。

回到更基本的通訊功能,Ai Pin 展現了我們越來越熟悉的生成式 AI 的對話優勢。就和 Siri 等語音助理一樣,你可以直接點一下 Ai Pin 並讓給它你發訊息。

在展示片中,Imran Chaudhri 先是讓 Ai Pin 為他發訊息「告訴 Andrew 我晚點就到」。毫無懸念地,AI 助理複述了他想發出的內容,並要求他確認。

這時,Chaudhri 接著提出需求:讓我聽起來更興奮一些。

AI 回覆說:

你寄給 Andrew 的簡訊是:「我晚點就到,期待!」可以發送了嗎? 融入了包括GPT 等AI 在內的Ai Pin,還能成為用戶的個人消息助理,幫助用戶梳理來自於郵件、短信等不同渠道的信息並總結要點,只需一句「Catch me up」(幫我同步一下)。

Yanir 問你這週想不想跟 Sam 一起吃 Hook Fish。

Michelle 寄了一些關於今天設計同步會的筆記。

Andie 和 Adam 正在來的路上。

又或者是從所有這些資訊中翻找出特定內容,免於用戶自己在眾多對話框或郵件中去翻找內容。

大模型的另一語言優勢也在演示中展現了出來 —— 翻譯和語音模擬。

當 Chaudhri 的同事 Yanir 對他說起西班牙語,Ai Pin 自動將 Yanir 說的話翻譯成英語並說出來。然後當 Chaudhri 用英語回答 Yanir 後,Ai Pin 則將英語翻譯成西班牙語,並以 Chaudhri 的聲音說出。

除了「聽」,Ai Pin 也能「看」。

借助電腦視覺,Ai Pin 能辨識食物並判斷其營養成分。

Chaudhri 先是在 AI 上設定了個人營養攝取計劃,然後直接拿著一把杏仁問 Ai Pin:

—— 這有多少蛋白質?
—— 這些杏仁有 15g 蛋白質。
—— 我準備吃掉它。
—— 好好享受。

緊接著,Chaudhri 再問他自己今天攝取了多少蛋白質。 Ai Pin 則回覆說他已經攝取了 22g 蛋白質。

這意味著 Ai Pin 是有持續在記錄 Chaudhri 所攝取的食品,使用者和 Ai Pin 的對話是具有持續性和「記憶」,不必每次都重複事件背景。

AI pin
圖/ hu.ma.ne網站

Ai Pin 怎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或應該以怎樣的標準為使用者提供建議?

根據展示,Ai Pin 用戶可在一個名為 Humane.center 的網站管理自己所有資訊 —— 拍攝的圖片(雙擊 Ai Pin 即可拍照)、影片和筆記(notes)、聯絡人資訊等等。這個網站上的內容,都將成為客製化個人 AI 的基本資訊。 用戶也可以透過不斷增加筆記來告訴 AI 更多。

譬如,Chaudhri 增加了一條筆記,記錄 Ken 喜歡吃壽司。 因此當他要 AI 推薦和 Ken 吃飯的餐廳時,AI 會搜尋壽司的餐廳。

最後來到定價,Ai Pin 本身定價 699 美元(約台幣2.2萬),必須結合 24 美元/月的 Humane 訂閱服務使用。訂閱服務包括了一個新的電話號碼、數據流量、電話短信,無限次使用 OpenAI 的 GPT,Tidal 音樂串流媒體和 Humane 雲端數據儲存等服務。

Ai Pin 將於 11 月 16 日正式開啟預售,預計 2024 年初開始出貨。

打造「AI 時代的 iPhone」之爭,拉開序幕

探索 AI 的「樣子」,一切只是開始

「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克服曾經參與 iPhone 工作的罪惡感。 」José Benitez Cong 說。

Cong 曾在蘋果工作多年,他加入 Humane 多少有種贖罪的感覺。 他對 iPhone 帶領的手機成癮問題感到難過,表示連他自己一歲的孩子都會模仿劃動螢幕的動作。

Imran Chaudhri 和 Bethany Bongiorno 創業的動機也是為了打破那個擋在人與人之間的「螢幕」。 在他們看來,智慧眼鏡和 AR 頭設仍有類似的問題:

我們想要更多知識、更多資訊。 我們只是想用一種可以允許我們保持活在當下的方式來獲得。

大部分的人也許都會同意,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人和智慧型手機之間的關係。然而,這個新關係應該是怎麼樣的,卻是個未知數。

AI pin
圖/ hu.ma.ne網站

Ai Pin 除了剔除了最能吸引我們慣性注意力的螢幕以外, 還將我們和應用程式/訊息的關係從「被推送」改為「抽取」 。和不斷出現在螢幕上的新訊息相比,Ai Pin 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只有在用戶想的時候才讓 AI 幫你總結「你需要知」的資訊的選擇。

當然,前提是你得放得下「錯失恐懼症」。

Ai Pin 有其創新之處,但也並非那麼容易接受。

作為初代產品,Ai Pin 的功能顯然仍然相當有限。 甚至連 Humane 的創辦人至今也沒辦法完全不用手機——「但我們用手機的方式有所改變。」

投入 699 美元 + 24 美元/月的成本基本上是買一個嘗新體驗。

同時,要最高程度地體驗 AI 的便利,使用者也需要有足夠的信任,將大部分的隱私資訊開放給 Humane,甚至是把自己了解資訊的部分篩選權都交給 Humane。Humane 也表示,使用者的資料不會用於訓練 AI。

還有最基礎對語音互動的疑惑。

在家裡和智慧音箱或Siri 對話是一回事,但在公共場合「公放」對話還是有點緊張(對於一個曾經不得不在早高峰廣州地鐵上公放Apple Watch 打電話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

Humane 解釋說 Ai Pin 的「personic」揚聲器有專門設計,在小聲模式下能提供一種私密體驗:

人們在辦公室也會使用它,我們都聽不出來。

這一切還得等更多人體驗到產品後才能見分曉。這得看顧客來決定,也許一切都太過了,或者人們會覺得「這比我的手機好用」。

就連 Humane 大股東 Sam Altman 也覺得,沒什麼是一定能成功的。

在他看來,很多看著一定能成功的科技產品最後失敗被放在網路上大甩賣。這也許也是為什麼Sam Altman 除了支持Humane 以外,也一邊投資了另一家AI 公司Rewind AI(將推出隨時記錄用戶所聽所說的AI 項鍊),又向前蘋果首席設計官Jony Ive 伸出橄欖枝洽談打造 「AI 界的iPhone」吧。

更別說現在很多原本就已經擁有成熟硬體產品的公司也在探索融入 AI 的方式,昨天就有爆料說蘋果正在用大模型來「徹底將 Siri 改造成終極虛擬助理」,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都已經宣布將大模型融入系統。

拿用戶更熟悉的手機或智慧型穿戴裝置來承載 AI,至少上手和接受門檻會更低。開啟新消費電子時代的競賽才剛開始,我們也迫不及待想看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AI手機微型版來了!無螢幕、直接別在身上,智慧手機殺手AI Pin有哪些革命應用?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為提供以病患為核心的醫療照護服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早在數年前就展開智慧醫院布局,並獲得國內外獎項肯定、創下許多台灣第一。舉例來說,中國附醫不僅連續完成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學會(HIMSS)的 INFRAM Stage7認證、EMRAM Stage7認證、AMAM Stage6認證並獲得亞洲首座HIMSS Davies Award of Excellence大獎,更進一步獲得HIMSS「數位健康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ion,DHI)」全球最高成績殊榮。

中國附醫是如何辦到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副院長陳俊良面帶微笑的說:「在蔡長海董事長以及周德陽院長高瞻遠矚領導下,我們早在2021年就擘劃清楚的智慧醫療藍圖,還有專職單位負責各項工作,此外,還可以彈性因應業務需求敏捷展開跨部門合作。」舉例來說,在數據管理與應用這個領域,資訊室負責臨床醫療數據資料的蒐集,大數據中心則肩負巨量數據挖掘與應用,至於人工智慧中心則是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醫療各個領域的關鍵推手。「在實踐智慧醫院這個旅程中,資訊室肩負數據治理重責,必須從(醫護)需求面、(數據)來源面、(安全/隱私)技術面等構面進行規劃與啟動相關實務。」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從身分驗證管理到內部通訊,自由系統助中國附醫深化安全防護力

為發揮醫療數據的最大價值,中國附醫尤其重視資訊安全防禦,陳俊良表示:「第一前提是合規、因應資安法優化系統、數據、裝置設備與人員的安全性。」具體作法有二:首先是因應資安法以縱深防禦的方式持續強化對私有雲環境與設備的安全管理;其次是加強整體資安可視性與自由系統合作,由其協助導入微軟各項的解決方案,並提供資安監測與即時異常通報等服務,讓中國附醫可以更具效率與效能的方式過濾與發現異常事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系統維護組組長李祥民進一步解釋:「資安威脅無所不在,過去幾年,勒索軟體威脅更是防不勝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光是保護數據資料還不夠,必須從身份、裝置、帳戶等多元角度切入,因此,微軟在2021年開始提供資安解決方案時,我們就開始評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廠商,決定合作廠商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原廠推薦,由原廠的角度評估廠商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是自由系統展現出的專業技術與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提供即時監測並提供通報服務,極大程度緩解中國附醫在資安人力與能力的欠缺,讓我們可以更好的落實安全防護。」

因此,中國附醫順利在2022年導入微軟資安解決方案,而這,不僅提升了中國附醫的資安防護能力,例如分別在2022年跟2023年預先偵測異常事件並成功防堵來自外部的安全攻擊,也讓資訊同仁可以專注在核心業務上,極大化資訊與數據價值。良好的合作體驗也讓雙方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展到應用程式端的安全防護,例如,將地面郵件系統搬遷到微軟的雲端服務,藉此降低Email Server的維運成本與損壞風險,同時,優化帳戶登入管理等。

陳俊良表示:「過去幾年,資安威脅不減反增,但是,透過縱深防禦的強化並且經由合作廠商加強即時監控與協助行政通報等服務,我們可以逐步優化資訊安全防護能量,並成功讓異常事件的發生頻率下降,而這,也是中國附醫可以順利獲得HIMSS的INFRAM Stage7跟EMRAM Stage7等認證的關鍵原因之一,為此,後續將持續與合作夥伴共同努力、與時俱進的深化安全防護能力。」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透過雲端身分驗證落實Single Sign On以提升縱深防禦能力

除了導入資安與雲端郵件之外,李祥民表示,中國附醫更於日前將雲端身分驗證跟院內簽核系統的登入機制彙整在一起,以優化登入安全。「接下來,我們會與自由系統合作,重新盤點、評估有哪些院級服務適合以Microsoft Azure AD進行單一登入與多因素驗證,藉此提升安全防護機制。」

自由系統業務經理許廷輔表示,資訊安全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反的,需要長期、動態的進行調整與優化,因此,需要組織上下齊心、一同落實安全防禦。「從2021年至今,我們發現,中國附醫不僅重視資訊安全,更身體力行、彈性敏捷的因應潛在威脅做出調整、改變,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地方,為進一步擴大成效,自由系統將針對中國附醫在(數據)資料安全與雲端服務等策略提供更多適合中國附醫的產品及服務。」

「智慧醫療、智慧醫院涉及的面向既廣且深,不可能單憑己力完成,需要專業的外部夥伴提供最佳支援與服務,我們很開心可以有自由系統這樣的夥伴,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火花,讓中國附醫可以一步一腳印的建構與完善安全智慧醫院布局。」關於中國附醫與自由系統的未來合作,陳俊良如是總結。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