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in拆解|被時代選為「年度發明」,這群前蘋果人做的!新創Humane什麼來頭?
Ai Pin拆解|被時代選為「年度發明」,這群前蘋果人做的!新創Humane什麼來頭?
2023.11.14 | 3C生活

這款未正式發表就被《時代》選為「2023 年度發明」的產品,來自於前蘋果員工「濃度」甚高的新創公司 Humane。 這家公司 200 多名員工裡,幾年下來有上百人都是前蘋果員工。

它的創始人,更是在蘋果任職多年的 Imran Chaudhri 和 Bethany Bongiorno。 Chaudhri 是第一代 iPhone 設計的原始團隊成員之一,並在多年帶領蘋果互動團隊。第三號員工兼 CTO 也是曾負責 iCloud、iMessage 和 FaceTime 業務的 Patrick Gates。

而且,Humane 的最大股東還是 ChatGPT 之父 Sam Altman。在過去幾年裡,Humane 已經籌集了 2.3 億美元的資金,投資者除了 Sam Altman 外還包括微軟、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LG、Volvo和高通的創投部門。

有人認為它會將我們從螢幕中解放出來,也有人覺得它更像是一個「AI 玩具」。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它的「真面目」。

34g 重的機身上搭載了驍龍處理器(未說明具體型號)、可拍攝 1,300 萬像素的相機、鐳射投影機、麥克風和揚聲器。 電池本身重量約為 20g。

Ai Pin 配有專用的充電底座,同時也可以連同外置電池一起用充電倉來充電和外帶。

想要喚醒 Ai Pin,你只需要輕輕一點,就可以開啟對話。這也意味著 Ai Pin 不會像智慧音箱一樣,需要一直聆聽環境,等待喚醒詞,減少隱私隱憂。

同時,Ai Pin 在進行收音或攝影時,名為「Trust Light」的燈光都會亮起,告知所有人裝置正在運作中。另外一個有別於智慧音箱的體驗在於,你在和 Ai Pin 對話時,不用下指令讓它「開啟 XX 應用」然後再「做 XX 事情」了。

AI pin
圖/ hu.ma.ne網站

因為,根本沒有 app 了。

我們不做 app。 Humane OS 運行的是 Ai 體驗(Ai Experience)。
系統能理解你需要什麼,然後選擇適合當下的 AI(來執行)。

譬如,想聽歌就直接讓播放特定歌曲。

你也可以要求更複雜一些,例如:「播放一首由 Prince 創作的,但並不是由他唱的歌。」或「播放出自於著名科幻電影的歌曲。」

選歌不合心意?伸出手掌舉至 Ai Pin 前,可以投影出歌曲名字和控制介面。左右上下擺動手掌,就能「選擇」按鈕;拇指和食指一捏,就是「確認」;握拳一下,就能回到「主頁面」。

回到更基本的通訊功能,Ai Pin 展現了我們越來越熟悉的生成式 AI 的對話優勢。就和 Siri 等語音助理一樣,你可以直接點一下 Ai Pin 並讓給它你發訊息。

在展示片中,Imran Chaudhri 先是讓 Ai Pin 為他發訊息「告訴 Andrew 我晚點就到」。毫無懸念地,AI 助理複述了他想發出的內容,並要求他確認。

這時,Chaudhri 接著提出需求:讓我聽起來更興奮一些。

AI 回覆說:

你寄給 Andrew 的簡訊是:「我晚點就到,期待!」可以發送了嗎? 融入了包括GPT 等AI 在內的Ai Pin,還能成為用戶的個人消息助理,幫助用戶梳理來自於郵件、短信等不同渠道的信息並總結要點,只需一句「Catch me up」(幫我同步一下)。

Yanir 問你這週想不想跟 Sam 一起吃 Hook Fish。

Michelle 寄了一些關於今天設計同步會的筆記。

Andie 和 Adam 正在來的路上。

又或者是從所有這些資訊中翻找出特定內容,免於用戶自己在眾多對話框或郵件中去翻找內容。

大模型的另一語言優勢也在演示中展現了出來 —— 翻譯和語音模擬。

當 Chaudhri 的同事 Yanir 對他說起西班牙語,Ai Pin 自動將 Yanir 說的話翻譯成英語並說出來。然後當 Chaudhri 用英語回答 Yanir 後,Ai Pin 則將英語翻譯成西班牙語,並以 Chaudhri 的聲音說出。

除了「聽」,Ai Pin 也能「看」。

借助電腦視覺,Ai Pin 能辨識食物並判斷其營養成分。

Chaudhri 先是在 AI 上設定了個人營養攝取計劃,然後直接拿著一把杏仁問 Ai Pin:

—— 這有多少蛋白質?
—— 這些杏仁有 15g 蛋白質。
—— 我準備吃掉它。
—— 好好享受。

緊接著,Chaudhri 再問他自己今天攝取了多少蛋白質。 Ai Pin 則回覆說他已經攝取了 22g 蛋白質。

這意味著 Ai Pin 是有持續在記錄 Chaudhri 所攝取的食品,使用者和 Ai Pin 的對話是具有持續性和「記憶」,不必每次都重複事件背景。

AI pin
圖/ hu.ma.ne網站

Ai Pin 怎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或應該以怎樣的標準為使用者提供建議?

根據展示,Ai Pin 用戶可在一個名為 Humane.center 的網站管理自己所有資訊 —— 拍攝的圖片(雙擊 Ai Pin 即可拍照)、影片和筆記(notes)、聯絡人資訊等等。這個網站上的內容,都將成為客製化個人 AI 的基本資訊。 用戶也可以透過不斷增加筆記來告訴 AI 更多。

譬如,Chaudhri 增加了一條筆記,記錄 Ken 喜歡吃壽司。 因此當他要 AI 推薦和 Ken 吃飯的餐廳時,AI 會搜尋壽司的餐廳。

最後來到定價,Ai Pin 本身定價 699 美元(約台幣2.2萬),必須結合 24 美元/月的 Humane 訂閱服務使用。訂閱服務包括了一個新的電話號碼、數據流量、電話短信,無限次使用 OpenAI 的 GPT,Tidal 音樂串流媒體和 Humane 雲端數據儲存等服務。

Ai Pin 將於 11 月 16 日正式開啟預售,預計 2024 年初開始出貨。

打造「AI 時代的 iPhone」之爭,拉開序幕

探索 AI 的「樣子」,一切只是開始

「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克服曾經參與 iPhone 工作的罪惡感。 」José Benitez Cong 說。

Cong 曾在蘋果工作多年,他加入 Humane 多少有種贖罪的感覺。 他對 iPhone 帶領的手機成癮問題感到難過,表示連他自己一歲的孩子都會模仿劃動螢幕的動作。

Imran Chaudhri 和 Bethany Bongiorno 創業的動機也是為了打破那個擋在人與人之間的「螢幕」。 在他們看來,智慧眼鏡和 AR 頭設仍有類似的問題:

我們想要更多知識、更多資訊。 我們只是想用一種可以允許我們保持活在當下的方式來獲得。

大部分的人也許都會同意,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人和智慧型手機之間的關係。然而,這個新關係應該是怎麼樣的,卻是個未知數。

AI pin
圖/ hu.ma.ne網站

Ai Pin 除了剔除了最能吸引我們慣性注意力的螢幕以外, 還將我們和應用程式/訊息的關係從「被推送」改為「抽取」 。和不斷出現在螢幕上的新訊息相比,Ai Pin 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只有在用戶想的時候才讓 AI 幫你總結「你需要知」的資訊的選擇。

當然,前提是你得放得下「錯失恐懼症」。

Ai Pin 有其創新之處,但也並非那麼容易接受。

作為初代產品,Ai Pin 的功能顯然仍然相當有限。 甚至連 Humane 的創辦人至今也沒辦法完全不用手機——「但我們用手機的方式有所改變。」

投入 699 美元 + 24 美元/月的成本基本上是買一個嘗新體驗。

同時,要最高程度地體驗 AI 的便利,使用者也需要有足夠的信任,將大部分的隱私資訊開放給 Humane,甚至是把自己了解資訊的部分篩選權都交給 Humane。Humane 也表示,使用者的資料不會用於訓練 AI。

還有最基礎對語音互動的疑惑。

在家裡和智慧音箱或Siri 對話是一回事,但在公共場合「公放」對話還是有點緊張(對於一個曾經不得不在早高峰廣州地鐵上公放Apple Watch 打電話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

Humane 解釋說 Ai Pin 的「personic」揚聲器有專門設計,在小聲模式下能提供一種私密體驗:

人們在辦公室也會使用它,我們都聽不出來。

這一切還得等更多人體驗到產品後才能見分曉。這得看顧客來決定,也許一切都太過了,或者人們會覺得「這比我的手機好用」。

就連 Humane 大股東 Sam Altman 也覺得,沒什麼是一定能成功的。

在他看來,很多看著一定能成功的科技產品最後失敗被放在網路上大甩賣。這也許也是為什麼Sam Altman 除了支持Humane 以外,也一邊投資了另一家AI 公司Rewind AI(將推出隨時記錄用戶所聽所說的AI 項鍊),又向前蘋果首席設計官Jony Ive 伸出橄欖枝洽談打造 「AI 界的iPhone」吧。

更別說現在很多原本就已經擁有成熟硬體產品的公司也在探索融入 AI 的方式,昨天就有爆料說蘋果正在用大模型來「徹底將 Siri 改造成終極虛擬助理」,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都已經宣布將大模型融入系統。

拿用戶更熟悉的手機或智慧型穿戴裝置來承載 AI,至少上手和接受門檻會更低。開啟新消費電子時代的競賽才剛開始,我們也迫不及待想看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AI手機微型版來了!無螢幕、直接別在身上,智慧手機殺手AI Pin有哪些革命應用?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壽險業首例,南山人壽一舉摘下Celent國際雙獎,文化、治理、聯隊缺一不可
全球壽險業首例,南山人壽一舉摘下Celent國際雙獎,文化、治理、聯隊缺一不可

Celent是金融科技界知名研究機構,其舉辦的「Celent Model Awards」在國際享有極高聲譽,被視為金融科技產業指標性獎項,歷屆得主多以歐美大型金融機構與保險業者為主,今(2025)年,南山人壽不僅以「dotShan EA南山企業架構框架」榮獲「Model Insurer Award - Innovation Execution模範保險公司創新發展獎」肯定,更透過人工智慧(AI)與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打造法遵AI智能助理,協助法遵人員快速檢索與分析裁罰案件,其精準度超過90%與召回率高達100%,卓越表現讓南山人壽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Model Risk Manager-AI and Gen AI模範風險管理獎」的壽險業者。

南山人壽是怎麼辦到的?創新文化、治理體系與數轉聯隊缺一不可。

把時間回推到2023年,南山人壽宣示以「服務賦能」與「數位賦能」雙引擎加速創新轉型,除陸續成立數位與體驗新團隊,並與資訊與資安團隊合組「數轉聯隊(DX Union)」加速協作,同時也成立Beyond Lab推動Rocket Pitch機制(註一)以鼓勵創意提案,透過6頁6分鐘(6X6)的概念演示,讓同仁的新點子「被發現」並轉化為試驗專案(PoC),再逐步推動落地,南山人壽將創新文化DNA融入員工的工作日常,實現讓「未來,有備而來」。

從數位轉型到組織再造,南山人壽怎麼做到世界並肩?

面對數位轉型漫長的蛻變歷程,南山人壽堅信:唯有透過「治理」才能推動有序轉型、發揮持續疊加的綜效,因此,導入國際開放標準組織的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與IT4IT方法論打造「dotShan EA南山企業架構框架」,循序統合策略、業務、系統與技術等各層次的架構,讓「數轉聯隊」在共同框架下提升協作效率,才能穩健地推動轉型。

南山人壽數位長呂新科解釋:「透過國際標準優化管理體系一直是企業管理變革的手段,例如許多公司透過ISO 27001標準梳理治理機制與流程,以建全資訊安全管理體系,同樣的,我們也藉由TOGAF企業架構標準來重整數位發展的管理體系,讓南山人壽可接軌國際並持續累積轉型的核心能力。」

這些重整常涉及管理體系的調整,例如為強化數位策略與企業策略的對齊(alignment)力度,南山人壽於2023年成立數位發展策略委員會(DDSC),由其統籌數位策略發展、主軸計畫與數位成熟度評估,另外,在架構整合方面,則重新調整「架構審查小組(ART)」程序,針對各個數位生態體系的新系統進行架構與合規性檢視,確保每一次擴增都能夠有序地融入南山的IT整體架構體系(Architectural Landscape)。

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數位治理框架與管理體系
圖/ 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資訊長呂長松表示:「ART是數位治理的重要板塊,這種跨領域的討論與共識不僅能確保技術架構的穩健、有序,還可確保與企業架構體系的整合及一致性。」此外,ART審查打破過去一個接一個部門「會辦」的線性模式,讓數轉聯隊採「聯合審查」進行全面性技術架構議題的探討,讓團隊在Day One就做好最佳準備。

為深耕創新文化,Beyond Lab推動 Rocket Pitch創新提案平台,鼓勵同仁將點子從「想法」轉變成「行動」,讓最了解實際營運流程的員工,可自由發想人工智慧、流程自動化等技術如何解決業務痛點。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由南山人壽法遵同仁提案的「法遵AI智能助理」,它不僅能有效地提升法遵諮詢效能,也獲得法律×法遵科技黑客松金獎及Celent模範風險管理獎(Model Risk Manager)的認可,成為全球首家獲得此獎項的保險公司,象徵著南山人壽的協作創新與技術能力已達國際級水平,對此,數位長呂新科則強調:「獲得國內外專業機構的獎項,不僅僅是對南山人壽創新轉型的肯定,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讓團隊有機會停下來,重新檢視脈絡,透過反思改善去累積實力,成為團隊持續成長的動能。」

AI賦能創新,南山人壽讓「創新轉型」成為持續進化的日常

隨著AI浪潮對產業發展與數位轉型的影響加劇,南山人壽啟動「南山AI大腦(AI dotBrain)計畫」,透過擴增分析(Decision Augment)、AI智能模組(AI Bot),和AI智能助理(AI Agent)三大服務讓同仁可在日常工作中獲得AI賦能,提升流程效率與服務品質。

舉例來說,AI智能模組是營運流程的「外掛」小幫手,業務員可透過「職業代碼判斷模組」快速識別並推薦適用的職業分類,減少人工查詢誤差與時間的耗費;或者是核保人員可以「弱體代碼推薦模組」輔助分析醫務核保風險評估內容,自動提供對應建議,讓核保作業更即時、精準,進而優化整體投保體驗。最關鍵的是,這些AI智能模組可以在不改動核心系統下以「外掛」方式改善系統效率的問題。

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DX Union數轉基地
圖/ 南山人壽

「文化」是企業變革的根基,南山人壽積極提倡「協同創新」,鼓勵同仁們透過Rocket Pitch點子發表舞台,由下而上激發更多元且具業務價值的創意發想。呂新科舉例說明,為確保社群媒體貼文符合公平待客與誠信經營原則,常見做法是透過爬蟲系統擷取社群發文再經由人工判讀,不僅耗時耗力、還可能產生認知落差風險,為解決這個問題,同仁在Rocket Pitch發表「社群媒體留言判讀智能助理」創新提案,希望建立AI檢核模型加速貼文查核流程,同時,更進一步提供發文前的內容判讀,確保貼文內容符合法遵規範,加速揭露社會大眾所需要瞭解的正確資訊。

回憶上述提案,呂新科直言:「面對這問題,技術團隊直接想法是『以AI加速審查』做為防護機制,但業務同仁的想法是額外納入『發文預審』的構想,進而建置一套主被動雙層防護機制。顯然,這種由下而上(bottom-up)的創新模式,不僅讓創意能更接近實務場景,也有助於推廣協同創新的文化。」

從數位治理到數轉聯隊,從AI發展到協同創新文化,南山人壽近幾年藉由這些改變,成就許多亮眼的轉型成果,未來,將持續「數位賦能」及「服務賦能」雙驅動力、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實現讓「未來,有備而來」的核心承諾,穩步朝向壽險健康第一品牌邁進,協助及照顧更多保戶。

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數轉聯隊成員,由總經理范文偉(下排右一)領軍,驅動數位轉型工事。(上排左至右 :凃薏玲資深協理、詹瓊芬副總、資安長李仕國副總、體驗長陳啟亮資深協理;下排左至右牛莉雯副總、數位長呂新科副總、資訊長呂長松資深副總
圖/ 南山人壽

註一:南山人壽6X6 Rocket Pictch 創新提案概念,係參考自美國頂尖創業教育學府–Babson College–創業課程中極具代表性的實作活動「Rocket Pitch」,透過讓創業者(學員)在極短時間進行創意簡報的方式,精準傳遞核心價值、激發興趣,展開有效交流與支持。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