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中最年輕的桃園市,不僅是國門之都,更是許多年輕人開創事業的落腳首選。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局長侯佳齡表示:「桃園特別重視年輕人,我們希望能為青年打造更多的表現空間,讓桃園成為一個能宜居安家、勇於發聲、勇敢創新的城市。」目前桃園已有7座運作中的青創基地,同時也有桃園校園創業聯盟等相關資源,但桃市府希望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一步步完善在地的青創網絡生態系,引領年輕人扎根、茁壯、走向國際。
青創第二棒:從孵化進展到加速,將各項資源陸續到位
完整盤整每個青創基地所輔導的領域屬性,將不同基地的任務清楚定位,是開展「青創第二棒」政策的第一步,而今年度桃園也於中路社宅成立電商基地,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和「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以承接已經「第一棒」自0到1孵化的團隊,接續提供創業之路上從1到無限的相關資源。
至於有哪些資源是桃市府可以協助的呢?侯佳齡局長提到四大面向,首要面向是在加速器階段,協助團隊與更多合作單位進行媒合,甚至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逐漸開展市場知名度,進而有機會獲得其他縣市甚至是國外的訂單。第二個面向是規劃「世界學堂」,鼓勵青創團隊參與國際展會,今年已輔導23家新創團隊到美國、歐洲、日本及東南亞,透過與外部交流優化團隊的商業模式。
第三個面向則是預計於今年底成立「青創家專業社團」,導入老創攜手青創的機制,讓青創可以定期研習、交換創業心得與提出所需的資源構面。青創基地雖有顧問導師制度,但導入青創家社團後,顧問輔導模式能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彼此的互動交流也能變得更為彈性;透過上述兩種對話管道的雙管齊下,提供青創團隊更多元的協助,為新創路途助上一臂之力。
創業過程當然會有資金需求,因此在最後一個面向,桃市府今年針對在地青創團隊,提供五年200萬免利息的優惠貸款方案。侯佳齡局長解釋,「我們希望減輕團隊於起步時的負擔,讓他們能更有餘裕地將資金投入研發工作,或是尋找外部合作夥伴來借力使力,今年我們已經收到200百多件申請案。」
2023桃園青創博覽會11/21登場,100位新創關鍵人物、120組青創團隊迸出新火花
為了全方位掌握青創的實際需求,於每期新創團隊進駐時,桃市府均會於青創基地辦理迎新交流等聚會,不僅讓不同團隊間彼此交流,更能透過實際互動認識每一組團隊,以瞭解他們的創業內容與需要。此外,年底時也會辦理創業家年會,邀集各基地團隊進行聯誼,藉由對談與分享,讓團隊之間彼此學習,同時也能凝聚各青創基地團隊之間的向心力。
今年桃市府於青創議題另一項重點大事,就是即將在11月21日登場的「2023桃園青創博覽會」。不同於過去新創Demo Day形式,桃園青創博覽會背負更重要的任務,一來是落實「青創五善」中的「社群友善」政策;二來是讓Taoyuan FuturePeak(TFP)成為國內青創重要品牌活動,今年TFP的主題就選定為「跨界共創,接軌國際」。
2023桃園青創博覽會規劃了「新創展區」及「共創展區」2大展區,涵蓋「健康醫療、永續綠能、文化創意、民生創新、智慧科技及創新與新創」6大主題領域。這次活動邀請北台灣7縣市共120組青創團隊、新創基地、大專院校、育成單位、企業、加速器及創投等單位一起共襄盛舉。
此外,今年更邀請國內外超過100名新創領域的關鍵人物,透過一起參與新創講座、國際論壇、創業對接,包含24組新創團隊與投資者1對1面談等主題活動,搭建雙向的對話橋梁。對青創團隊來說,這不僅是能夠曝光自身品牌、對接所需資源的舞台,亦是與其他參展團隊相互交流切磋的機會;而對於產業方及創投等單位來說,則是發掘合作夥伴、尋找值得培育的創業團隊的絕佳契機。
輔導青創的本質,不外乎是協助團隊穩固其營運體質,強化與產、學之間的連結,幫助團隊找尋其商業模式、開發更多合作可能,讓新創技術能夠真正落地。侯佳齡局長表示,桃園將持續鏈結產、官、學三方資源,幫伯樂找到千里馬,千里馬也遇見他的伯樂,讓桃園逐步成為青創團隊邁向成功的搖籃,並使全台灣看見桃園的青創潛能,亦透過青創動能,帶領桃園實踐智慧科技之都的願景。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