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產業、科技矽島,都是臺灣過去靠硬體實力打下的基礎所獲得到的名聲,但面對數位浪潮興起,我們又該怎樣善用軟硬體整合優勢協助數位經濟產業朝向國際舞台發展,,為臺灣打造下一座護國群山,此刻正是關鍵。根據資策會的統計,軟體產業到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有2兆美元,而臺灣僅佔不到1%、小於200億美元,雖目前影響力小,但也說明了臺灣軟體產業的未來充滿機會與想像空間。
而軟體研發量能與資本市場資源如何達成完美嫁接?在一場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攜手臺灣證券交易所,共同辦理的「數位產業創新與新創交流分享會」中,不僅邀請到政府部門的出席,更有來自本土企業:伊雲谷、現觀科技與Gogolook現身分享在臺上市的成功經驗,希望能為接下來的軟體團隊樹立參考價值與典範。
跨部門攜手為新創打造平台,軟體產業接棒下一座護國群山
「我們大力從資金、人才、法規與市場面相協助軟體產業邁進,」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開門見山的說。他進一步指出,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發布的「2023 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IMD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23, DCR),臺灣位居全球64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排名第9名,較過去前進了兩個名次,都是這一年多來數發部積極佈局的成果;同時唐鳳部長也提到,包含選拔具市場實績及高潛力的數位新創(ADI 15)、訂定資訊服務採購指引、數位領域就業金卡及科技事業上市櫃等,都是數發部為了強化國內軟體產業而佈局的面向。
有了人才也不能沒有資金/資源的挹注,而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臺灣創新板」就是個例子。「臺灣已是國際間認定的超級創新國家,」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這麼說,同時也強調從硬體邁入軟體發展將是臺灣產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若是想要讓雲端、人工智慧等應用加速擴張,就不能不與資本市場緊密結合,而創新板在110年成立也積極調整交易、發行等規則,希望能為這群新創團隊打造良好的基礎與平台。
而攤開全球市值前十大的企業名單中也不難發現,Micorsoft、Amazon、Google甚至是Meta,清一色都是屬於新經濟型態的企業公司,「相對而言臺灣在新經濟型態方面,總家數只有2.5%、市值只佔整體0.5%,」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進一步提到,者凸顯了臺灣軟體新創在市場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證交所也將積極與跨部會攜手合作,驅動新創投資活水以具體行動方案支持新創發展,更大膽預期今年申請創新板上市家數會較去年8 家有近倍數成長,領域涉足電動車、數位雲端、綠能環保、生技醫療,創新板的總市值更將將突破1,500億新台幣。
三團隊現身說法,從人才、資金與市場剖析IPO價值
在有了政府政策跨部門的通力協作下,獲取資本市場的資源究竟能為團隊創造哪些效益與好處?更是團隊所關心的重點。對此,伊雲谷創辦人蔡佳宏以著名的「麥穗理論」解釋,作為全球雲端顧問最後卻選擇在臺灣上市,正是因為他對於這邊的資本市場相對熟悉,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低;而當伊雲谷上市後,蔡佳宏說帶來的不只在財務上有了資金的挹注,同時也能在營運面上強化公司治理並提升全球客戶的信任度,至於在品牌面這端則能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持續為團隊的實力耕耘。蔡佳宏説,如果上市的目的只是為了現金就可惜了這樣的資源,團隊更應該打鐵趁熱「築高牆、廣積糧」,將版圖盡可能地擴張強化企業護城河,「如果過去硬體產業的成功歷史可以重演,我相信軟體的世界也是一樣的軌跡。」
至於以將電信海量數據轉化為有價解決方案為服務的現觀科技業務營運處副總張宇寬也補充說到,由於他們手握相當獨特的技術資源,過去不乏「追求者」上門提起併購意願,但最終促使團隊在成立21年後選擇在台上市,除了想利用上市櫃光環招募到更好的人才外,也希望能幫助股東(包括員工)增加流動性;同時張宇寬也說,擁有了國內上市櫃公司的身份後,面對海外客戶也能更加有說服力,強化對方在財務健全面向上的信任感,對於開拓業務也更是如魚得水。
而作為第一家登上創新板的軟體公司、Gogolook共同創辦人郭建甫則以市場規模來說明選擇上市的目的。「有數據統計防詐領域到2030年將有25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郭建甫説如果Gogolook能搶下1%份額、就已經是目前公司百倍,為了往這個目標邁進他需要的是「信任」,而能夠在台灣市場成功上市櫃將可以為他取得大家的信任,同時也包含對於政府對於控管上市櫃公司財務狀況的信任,當然,也能吸引到對的人才一起前行。「我相信軟體的浪潮一定會來到,而Gogolook樂意成為這波的先行者,」因此郭建甫帶著團隊邁向上市櫃,希望能帶動這波軟體產業的盛事。
鼓勵海外團隊來臺登板,齊心打造臺灣下個黃金十年
可以說,擁抱上市櫃能為團隊從資金、人才與市場等三個面向帶來不同的影響與價值。
而不只是鼓勵臺灣的團隊登板,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陳麗卿也提到,目前也不排斥海外的團隊來臺上市櫃,希望能促進海內外人才與技術的交流對話,激盪不同火花;另一方面,陳麗卿也說,期待建構友善多元的新創籌資環境,打造更多元的產業價值鏈讓數位軟體業者站在新經濟的浪頭,形塑臺灣資本市場未來十年的產業新藍圖,朝「創新、韌性、永續」智慧國家的目標邁進。
「我們要齊心打通產業與資本市場這最後一哩路的任督二脈,」林修銘董事長説,雖然對新創團隊而言蛻變過程是辛苦的,但他相信這將是浴火鳳凰的淬鍊,新創團隊能在會計制度、業務開拓上有嶄新的機會,同時借助資本市場鏈結到更多人才,並在政府五加二的政策推動與跨部門通力合作下,一同與新創團隊為臺灣未來的黃金十年創造佳績、再打造一座護國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