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look新里程碑:首度連3季獲利、2023全年營收創新高!海外這裡成大亮點
Gogolook新里程碑:首度連3季獲利、2023全年營收創新高!海外這裡成大亮點

以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打出名號的Gogolook(走著瞧)公司,16日舉行營運成果與展望,財務長黃鈺文透露2024年布局關鍵字——泰國。

「我們在泰國市場有非常突出的表現。觀察2023年前三季的成績,像是數位廣告、信任雲服務的發展上,都有很明顯的成長。」黃鈺文如此表示。

綜觀Gogolook發布的2023年全年業績來看,12月單月營收為7,800萬元,年增60%,月增14%,寫歷史單月新高;全年營收為7.71億元,較2022年成長83%,也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Gogolook除了營收成長幅度亮眼之外,2023年第三季毛利率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90%高水準,營業利益也出現正字,這意思是Gogolook成立以來「首度連續3季獲利」。

為什麼Gogolook表現如此突出?有什麼商業模式?

Gogolook走著瞧公司財務長黃鈺文
Gogolook(走著瞧)公司,舉行營運成果與展望,由財務長黃鈺文解說。
圖/ 楊絡懸攝影

三大主要營收:數位廣告營收占比最高

Gogolook主要有三大營收版圖,分別是數位廣告、信任雲服務、商業服務。在2023年營運報告裡,其中,數位廣告營收占比54%為最高,平均每季營收達9,500萬元;營收占比第二是32%的信任雲,平均每季落在6,000萬元左右。

觀察2023年的營業狀況,Gogolook旗下的Whoscall擁有1,600萬名月活躍用戶數、下載量達1億次,數位廣告成長動能最強,尤其是廣告優化效益提升成長最明顯,加上發展訂閱制的「信任雲服務」,廣告變現與訂閱收入並重,因此使用者平均收入ARPU與獲利的推展,都比預期出現跳躍式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Whoscall深耕台灣市場,但營收占比是63%海外、37%台灣;其中,企業收入大概有20%更來自海外。

在商業服務上,則是Gogolook旗下袋鼠金融平台為主。2023年最大的動能,就在於疫情解封後信用卡辦理商機大幅成長,不論是企業廣告、或者民眾在辦卡上的踴躍,都在袋鼠金融平台因新功能及拓展多元商品而有較大的成長力道。

「還有一部分是,目前企業端的『金融防詐』也在我們的商業服務布局上。雖然營收占比還不高,主要的商業模式就是透過精準導流,提供企業更完整的防詐解決方案,同時也會嘗試擴張海外市場。」黃鈺文表示。

Gogolook海外布局,泰國成績亮眼

Gogolook從台灣出發,將國內經驗複製到海外,目前全球市場布局包括:日本、韓國、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及巴西。其中,在泰國市場的業績突然飆升,連公司內部的人都很訝異。

回顧來看,Gogolook已與泰國前三大銀行「匯商銀行」(SCB)共同推廣Whoscall;還與泰國警方合作,參與防詐活動「Cyber Vaccinated」作為企業代表,與警方一起投入泰國全國性的防詐宣導等。

「今年Whoscall在泰國的月活躍用戶數,將超過台灣。」黃鈺文說,Gogolook在泰國市場的整體成績非常有機會比台灣高,除了海外市場的成長,也包括新產品的開發、袋鼠金融企業端的服務發展新功能,期盼今年整體將見到獲利倍數以上的成長。

資安防詐推廣奏效,2024年拚獲利倍數成長

另據了解,Gogolook在2023年最亮眼的布局,就是在「防詐宣導」上與多國政府合作。詐騙是目前全世界共通的問題,Gogolook日前已加入總部在荷蘭的「國際防詐聯盟」(GASA)基石成員,這個組織有上百家全球各地的企業和政府單位,未來有機會透過這條管道,接觸到歐美市場。

展望整體營運,Gogolook已在2023年提前看到獲利成績,2024年目標就是「獲利倍數成長」為主,也將增加投資效率,追求持續獲利的成長力道。

「科技產品變化很快,很多技術都在迭代更新,我們能提出不間斷的創新服務,就是『由下而上』內部創新的機制。不論是防詐服務、或袋鼠金融,當夥伴同仁發想而驗證出來,就能成為貢獻營收的業務單位。」黃鈺文說。

延伸閱讀:3個7年級生「背靠背」的創業路:Gogolook站上創新板、轉虧為盈

責任編輯:蘇祐萱

關鍵字: #IPO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