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走出官司陰影重建帝國
微軟,走出官司陰影重建帝國
2001.06.01 | 科技

當美國聯邦法官湯瑪斯‧傑克森(Thomas Penfield Jackson)敲下議事槌,確定微軟在個人電腦市場不當運用壟斷力量,打擊競爭對手的策略,明顯觸犯「反托拉斯法」,也敲碎了微軟在投資人心中閃亮的光環。當日,微軟股價失守百元關卡,Nasdaq亦受波及大跌349點,創下單日最大跌點紀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聽完判決後,失望地透過媒體表達心中不滿之情,認為美國政府「對一個具有高度貢獻的企業最大的回應就是將它一分為二」,旋即表示將投入.net計畫發展,將公司營運責任交給好友史帝夫鮑曼(Steve Ballmer)。
2000年底,個人電腦成長趨緩的低氣壓瀰漫著華爾街股市,微軟打破10年來紀錄,首次發出獲利警訊,分析師無不搖頭嘆氣,對微軟前途充滿懷疑。
今年春天,蓋茲親身前往東京電玩展,在PS2、任天堂的領土上,大剌剌揭示Xbox遊戲機即將引進日本的消息;回到華盛頓微軟總部,蓋茲積極、熱情地遊說英國政府採用微軟技術建立網站,絲毫無視歐盟反托拉斯的調查,一反托拉斯案中憤慨不已又推託扭捏的窘態。
不僅如此,4月19日,微軟公布2001年會計年度第3季(自2001年1月至3月底)獲利狀況,較2000年同期成長14%,達4.6億美元,比市場預期高出約3億美元的表現,在電腦資訊大廠一律發出獲利警訊的同時,顯得特別突出。

**新政府上台
訴訟陰影漸露曙光

**
曾經讓投資人揚棄、分析師嘆息的軟體巨人,經歷商場寒冬嚴酷的考驗後,卻在大地一片死寂的早春,搶先冒出新芽,準備迎接新生的契機。微軟現任執行長史帝夫鮑曼樂觀地對媒體表示:「我們是業界不可或缺的公司!電腦運算即將產生另一場革命,而微軟永遠走在前端!」
鮑曼的樂觀態度與蓋茲的自信不無道理。隨著小布希政府上台,來自法院對於微軟強制分家的威脅日漸減少,甚至有媒體形容,當小布希確定當選的新聞一公布,微軟的高層主管們無不大聲喝采。原因無他,布希與其顧問在大選期間數次聲明中指出,並不完全同意政府對此案的論證;而獲任司法部長一職的亞希克洛富特(John Ashcroft)也未明確表示立場;上訴法庭的法官們甚至對傑克森的判決存疑,認為其偏見影響了判決的公正性。
如果上訴法庭數月後將訴訟案駁回重審,這件美國商業史上,繼AT&T、標準石油後又一轟動世人的企業分割案,就有庭外和解的可能。這也代表曾讓微軟對手花上大筆金錢(例如昇陽至少花了300萬,組成顧問團遊說此案)、時間的訴訟案,仍撼動不了微軟的霸權。
但仇視微軟的競爭對手,此時卻無暇回應;網路公司如幻夢一波波消失,伴隨個人電腦市場成長趨緩的衝擊,現在他們正為籌措資金、挽救企業獲利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管那懸而未決的訴訟案?
另一方面,微軟以亮麗的表現一枝獨秀,宣示它未受不景氣影響的強健體質,並宣稱早已備妥270億美元現金,將與軟體研發商和購併企業合作,建立一個同時跨足網路、商用軟體、掌上型電腦、手機以及遊戲機等領域的龐大帝國。

**視窗作業系統仍佔優勢

**
檢視微軟2001年第一季營收表現,不難發現軟體巨擘為何打不死的端倪。包括視窗作業系統的桌上平台成長16%,SQL Server企業軟體銷售也比去年同期成長22%。「雖然個人電腦在本季銷售較微軟原先預期來得疲軟,但從Windows與Office銷售維持暢旺的情況來看,個人電腦市場已漸趨穩定,」微軟財務長康諾斯樂觀地說。
根據艾迪西(IDC)調查,在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中,微軟的市場佔有率高達87%,而在伺服器領域裡,Win NT的38%仍穩坐第一名寶座。即使之前來勢洶洶的Linux、Unix引起眾多迴響,也只能拿下4%與25%市佔率。而去年因應32位元視窗系統開發出的套裝應用軟體,佔總套裝軟體市場的34%,艾迪西預測,到了2003年,全球套裝軟體市場還是以32位元視窗作業系統為開發的主力環境,並將成長至50%,遙遙領先Unix的29%。由此看來,被認為是取代微軟主力的企鵝,尚處於蹣跚學步的階段。
即使當機連連、安全問題受到質疑,微軟為什麼還能吸引軟體開發商不斷前來投靠?資策會分析師許瓊予解析,除了市佔率的優勢,微軟周邊衍生的開發工具與互補性產品(例如認證、教育訓練等)眾多且使用方便,開發廠商不用多費心思即可迅速上手;如果產品不錯,還可受到軟體巨擘的垂青,先前微軟就買下編排軟體Visio,納入Office作業系統體系中。「到最後已經不是產品好壞的問題,而是使用方便程度,」她說。

**前進伺服器與
商務軟體市場

**
低價策略是微軟進入市場的另一條捷徑。過去一直著重在中型企業與個人消費市場的微軟,從2000年開始推出企業級產品Windows 2000 Server,積極搶入Unix市場,上市一年即創下全球銷售100萬套的紀錄,追根究柢,價格因素是最大推手。台灣微軟總經理邱麗孟分析,採用Windows建置系統花費的成本僅及Unix的1/3,甚至更少,中小企業幾乎不多加考慮,僅以成本為優先考量;而大型企業在這波不景氣中,為了節約開支,也紛紛轉向採用價格較為便宜的微軟Windows平台。
事實上,微軟也清楚個人電腦市場成長漸趨平緩,Windows 95的風光歷史勢難重演,唯有以既有作業平台的第一佔有率為核心,不斷向外擴充版圖,方能繼續維持往日榮景。位於金字塔頂端的企業市場,理所當然成為它的下一個目標。Windows 2000 Server系列之外,去年12月,微軟以股權交換的方式,用11億買下擅長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軟體公司Great Plains,進入商務流程軟體的企圖昭然若揭。儘管一直以來,微軟聲稱不會踏入這塊領域,但市場上卻傳言,下一步,微軟將購併客戶關係軟體研發商Onyx與網路交易市集Purchasepro,蓋茲商務軟體版圖計畫屆時將更行完整。

**豪賭計畫將成泡沫?

**
那麼,個人作業系統平台是否將成為微軟的沈重負擔?這倒不盡然。對蓋茲而言,分家判決還言之過早,網際網路的影響力卻逼近眼前。照著寬頻巨輪向前推進,過去讓微軟財源滾滾的個人電腦,遲早只是如同手機、PDA般的小設備,誰還要不斷升級、又吃記憶體的個人作業系統?如果這一天真正降臨,Unix伺服器、昇陽Solaris、甲骨文的資料庫將主宰一切,而微軟卻一點發揮的餘地也沒有。
反托拉斯案宣判不久,微軟大張旗鼓發表的「.Net」計畫,成為蓋茲解決此一危機的重大轉折。「.Net」計畫打破微軟以往套裝軟體、不斷升級的營運模式,改由網路下載付費,並且經由連線讓視窗應用程式和其他系統的軟體應用程式相連。這項計畫在1999年略見雛形,短短一年裡,微軟先後推出「.Net」計畫中的網站服務基礎建設──.Net Enterprise Servers,以及以XML為基礎的網站服務架構──HailStorm,並迅速獲得美國運通、Click Commerce、eBay、Expedia.com、與Groove Networks參與合作。消費者端使用平台Office XP也即將登場,即使對手曾經稱為「泡沫軟體」,但藉著這個被程式設計師廣為接受的XML編寫工具SOAP,「.Net」計畫已在各處緩緩升起旗幟。「他們在產業趨勢上有如神助般,朝著正確的步伐前進,」網景瀏覽器競爭對手Loudcloud Inc.合夥創辦人馬克‧安卓森(Marc Andreessen),如此形容微軟的新策略。
也有市場人士對於「.Net」抱持存疑態度。美國《商業週刊》就形容這是一場微軟的世紀豪賭,如果賭贏了,的確將微軟觸角藉由網際網路延伸至敵軍戰營;如果賭輸了,有可能如IBM當時堅持大主機路線般,從此動彈不得。此外,網路下載牽扯的付費問題、以及資料存取的安全問題,都讓這場轉 型計畫步步驚險。
「.Net」計畫是否真的可行,無人可以預測,但這項讓比爾蓋茲親自領軍,投入上千人力,以及4億美元研發經費的計畫,已經在市場上醞釀一股效應,瞧,微軟股價已經重新攀升,距離一年前的最高點近在咫尺,不就是最好的證明?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