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業是排碳大戶,為達減碳目標,除了使用生質燃料來量產低碳水泥外,運用碳捕捉技術(CCUS)來降低製程中碳排,也是重要手段。
水泥大廠台泥宣布,與德國知名蒂森克虜伯工業集團旗下子公司thyssenkrupp Polysius簽訂碳捕捉項目合作意向書(MOU),以花蓮和平廠一號窯作為碳補捉技術場域,共同開發「第三代純氧燃燒製程與技術」,藉此降低碳補獲過程中所需能源,預計2026年完工,目標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捕捉量達到每年10萬噸。
純氧燃燒技術是什麼?台泥如何用它捕獲10萬噸爾氧化碳?
碳捕捉(CCUS)是什麼?
作為事後移除碳排放的「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被國際能源總署(IEA)列為是關鍵的淨零行動方案之一,白話來說,就是捕捉工廠、電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碳再利用或封存到地底,來降低碳排放。
台泥最新碳捕捉夥伴thyssenkrupp Polysius(下簡稱tkPOL),根據官網介紹tkPOL是一家為水泥廠提供技術、解決方案與服務公司,透過純氧燃燒(oxyfuel)、助磨機(booster mill)等技術,進一步協助水泥、石灰等行業進行綠色轉型。
「純氧燃燒」最直接的好處在於提高二氧化碳的捕捉效率,還可以蒐集到濃度較高的二氧化碳,有助於後續的碳再利用。
至於台泥為什麼要導入純氧燃燒?先從水泥的製程看起,一般水泥的生產流程大致可分為生料磨製、煅燒和水泥製成三大工序:
- 生料磨製:石灰石和黏土等原料,進行磨機磨細
- 煅燒:把加工原料放入窯,進行高溫加熱形成水泥熟料
- 水泥製成:燒完後再經過粉磨,就成為水泥
其中純氧燃燒用在煅燒的製程,即利用氧氣取代空氣進行燃燒,當氧氣濃度提升時,可以使燃燒更完全,進而節省能源;同時燃燒所排放的煙氣的二氧化碳濃度提升至90%以上,有助降低後續碳捕獲程序的複雜度。
不過,純氧燃燒投入的設備與後續維修成本較高,如何在成本與技術創新取得平衡,會是一個挑戰。
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到哪裡去了?
至於搜集到二氧化碳要怎麼再利用?台泥指出,未來捕獲二氧化碳應用除提供工業焊接、化工業、食品加工等跨產業服務外,配合政府政策評估進行封存及碳權可行性,或加值化利用,都將是規劃方向。
同時tkPOL公司正協助海德堡等歐洲知名水泥公司進行Catch4Climate前瞻計畫,目前已在德國建造水泥廠純氧燃燒窯系統,使用純氧進入燃燒製程,所搜集到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接著可進行純化處理後再利用或直接液化封存,進而開發具減碳效果的合成燃料(reFuels)。
事實上,這不是台泥首次投入碳捕捉技術,台泥自2011年就參與能源局計畫,與工研院共同發展及驗證鈣迴路二氧化碳捕技術與微藻固碳技術,過去台泥和平廠每年可補集500噸至1000噸,以完成階段性試驗。接下來透過與tkPOL合作,目標6年內做到年捕獲10萬噸,達到商業運轉的規模。
資料來源:thyssenkrupp Polysius官網、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