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記事本暌違40年大更新!新增「拼寫2功能」揪錯字,3步驟更新一次看
Windows記事本暌違40年大更新!新增「拼寫2功能」揪錯字,3步驟更新一次看
2024.07.09 | 3C生活

微軟(Microsoft)近日為Windows 11的記事本(Notepad)App推出了拼寫檢查和自動更正2大功能,這是記事本自1983年問世後41年來的重大更新!

新功能在今年3月開始測試,現在已開放所有Windows 11用戶更新使用。

2大功能更新:拼寫檢查+自動更正

記事本中的「拼寫檢查」功能與Word、Edge中的類似,會在錯誤的單詞下劃紅線,以標示錯誤。然而,不同於Word,記事本中的拼寫檢查需要再次點擊,才能顯示正確拼寫選項。

拼寫檢查功能可以按照文件類型啟用/關閉,因此用戶可以選擇在.md、.srt、.lrc或.lic等文件中切換是否使用拼寫檢查功能。而與程式撰寫相關的文件類型(例如日誌檔案),拼寫檢查則會自動禁用。

除了拼寫檢查,微軟還在記事本中添加了「自動更正」功能,當拼寫檢查啟用時,自動糾正錯別字,用戶同樣也可以在設定中啟用或關閉該功能。

step3.jpg
拼寫檢查功能可以按照文件類型啟用/關閉,圖片下方的自動更正功能亦然。
圖/ 微軟

以上的新功能,只要Windows 11用戶將記事本升級到11.2405.13.0以上版本後就可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功能僅針對英文寫作,尚不支援中文寫作;而除了拼寫檢查和自動更正外,記事本現在還擁有字符計數、深/淺色模式、標籤頁等功能。

深色.jpg
記事本現在也提供深淺色模式切換。
圖/ 微軟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的Word應用早在1985年首次推出時便引入了拼寫檢查功能,而記事本則始於1983年,最初被稱為Multi-Tool Notepad,是Word的精簡版本。

3步驟啟動新功能

步驟1:下載語言包

由於新功能僅支援英文,台灣用戶想要體驗得先下載語言包。可以在電腦內的「設定」→「時間與語言」→「語言」的欄位內找到「新增語言」,點選下載「英文(美國)」。

步驟2:確認版本

接著打開「記事本」,並點選右上角的「齒輪」圖樣的設定,最下方的「關於此應用程式」可以確認版本資訊,必須要是在 11.2405.13.0 以上。倘若仍是舊版本,可以透過 Windows 或是 Microsoft Store 進行更新。

step2 setting icon.jpg
步驟2,先點選右上角設定圖示。
圖/ 微軟
step2 confirm.jpg
確認版本是否為11.2405.13.0以上。若不是,請進一步更新版本。
圖/ 微軟

步驟3:依需求開啟或關閉功能

在記事本的「設定」頁面,確認有勾選開啟「拼字檢查」、「自動更正」2選項。其中若點開「拼字檢查」的選項,可以進一步決定要進行拼字檢查的格式。

延伸閱讀:微軟祭安卓禁令!中國員工9月起「辦公只能用iPhone」,發生什麼事?發言人揭關鍵原因

資料來源:《The Verge》、《tom's hardware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關鍵字: #微軟 #Window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