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ttaNet這個名字是從Rosetta Stone來的。1799年拿破崙遠征埃及時,工程隊一名官員在尼羅河口Rosetta附近淤泥中,發現了一塊石碑。石碑刻著埃及教士們慶祝托勒密五世依披費斯(Epiphanes,西元前203-181年)加冕的情形,全文以三種不同文字書寫:第一種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第二種是當時古埃及及一般人所用的通俗文字;第三種是希臘文。於是,用希臘文對照的方式,古埃及象形文字終於被了解。
讓商業在Internet
通行無阻
從這樣的意義推演到電子商務環境中:B2B電子商務興起,企業與供應商間的資料得以透過Internet交換與整合,但有待解決的問題是彼此間溝通的方式。RosettaNet便是為了解決B2B電子商務溝通問題而成立的組織。
1998年2月,美國最大供應鏈軟體與服務供應商Ingram Micro號召電子資訊業大廠IBM、英特爾、惠普、微軟、康柏、思科、NEC、西門子組成RosettaNet,宗旨就是打破企業間電子交易障礙。
依產業特性制訂流程
目前RosettaNet組織中分為三個不同的產業領域:
1.電子元件產業(EC Board)電子元件行銷體系為範圍,包括半導體供應商、被動元件供應商、連接器供應商、元件配銷商、使用客戶。
2.資訊產業(IT Board)以資訊產品行銷體係為範圍,包括資訊產品製造商、軟體廠商、大盤商、零售商、使用者、運送者、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廠商、金融機構。
3.半導體製造產業(SM Board)以半導體製造業為範圍,包括IC設計、Fab、封裝、測試、供應商等廠商。
這三個領域分別依照產業特性,自行規劃產業標準制定計劃時程,以及標準制定、導入應用的優先順序。
其中,台灣半導體廠商在半導體製造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半導體製造產業的核心成員中共有21家廠商,其中台灣廠商便有5家,主席為英特爾,副主席是台積電,監察人則是日月光。在這樣的組成中,台灣半導體業者第一次有機會主導全球半導體代工製造供應鏈標準的發展與應用。
**標準相同才能交易
**
RosettaNet Taiwan執行秘書,資策會顧問梁中平表示,「RosettaNet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作業形態,就像電話系統,如果你有,別人沒有,還是沒辦法通上話。」
RosettaNet中發展出的一套稱為交易夥伴流程(PIP,partner-interface-processes)的作業標準,用來定義交易雙方的行動、決策、和角色等特定義務,一旦交易雙方未能確實達成PIP代表的服務,交易等於失敗、無效。如果RosettaNet的架構是一條高速公路,走在上面的卡車就是作業流程,卡車上搭載的貨物就是PIP,就是產品的敘述。
目前RosettaNet已經制定出了100多個PIP,但最優先被使用仍是3A4,因為這是訂單管理標準,包含下單、變更訂單內容及取消三個動作。RosettaNet的群共有七項,包括RosettaNet的支援,夥伴、產品與服務的檢視,產品介紹、存貨管理、行銷資訊等,未來供應鏈中的各家廠商不論是交換產品訊息或下單都可以電腦對電腦的方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