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第二嗎?再不然,具政治浪漫情操的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如何?現在,他們都在未來領袖學院裡等你。
未來領袖學院原屬於社會大學課程之一,5年前成為獨立學院,去年總統府資政李國鼎90歲生日,捐出壽禮2000萬,爾後繳費上課改為免費課程,學員分數達一定標準還可領取獎學金。
「用上一代精英,來教育下一代精英,」社會大學營運長彭仕宜說明未來領袖學院正在做的事。打開學院講師名錄,宏碁董事長施振榮、資策會董事長黃河明、中華電信董事長毛治國,當中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牛耳,這些講師希望將自己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透過未來領袖學院,與下一個世代交流。彭仕宜強調:「經驗不是個人資產,而是整體社會所有」。
除了40堂上課形式的通識課程外,學院最主要特色,就是由每位講師親自帶領2到5位學生的「身教」。如同古代的「師父招徒弟」,每位學員與各自的「師父」,這些講師利用深談,或讀書會方式,傳遞一些想法或觀念,讓講師和學員間有更直接的溝通。
前幾年,宏碁董事長施振榮為了讓學員體驗台灣資訊產業在國外經營的艱困,特地帶兩個學員跟隨他到歐洲去,親身體驗本土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突圍的困戰。
**講師著重身教
**
在環保署工作的吳孟兒回憶,有一次他的畫家老師劉其偉,帶大家到他的個人工作室參觀,而且做了3個多小時的討論。劉其偉說,自己原是台電工程師,後來轉做社會人類學,最後決定在藝術領域落腳。
對吳孟兒來說,看到高齡90歲卻「一直沒有停止念頭」的劉其偉,讓他面對自己的生活時,能抱持更積極的態度。
非定型化的授課方式,讓課程更契合求道者的需求。負責新竹分部的旺宏董事長胡定華,看到許多園區年輕創業者,有深厚技術背景,卻缺乏運作公司必須具備的財務能力,於是找來自己旗下的財務主管,幫學員上財務報表分析,希望在學員創業路上,能有更完整的裝備。
**以通識課程為主
**
多位學員表示,來未來領袖學院,是希望透過課程學習到成功的方法,進而變成「成功人士」,可是40堂課程頂多是擴展視野而已,他真正得到啟發的部分,大多來自於「拜師學藝」,但與老師對談的機會,一年也只有六、七次。
知識、經驗本身雖然是慢慢累積,但是可以透過別人的經驗來累積,會加速累積經驗的速度和時間。講師之一的思科台灣總經理孫永祥認為,社會大學的講師群龐大,來自各領域的知識變成資源,這些資源對有心向上的青年,想快速積累知識,應該有很大幫助。
到今年初,來去未來領袖學院的學員已經超過2000位。
彭仕宜說,學員雖然只上1年的課程,但是她相信經過講師的潛移默化,這群人會去思索什麼事情有益大環境,而且去影響其他人,讓整體環境變得更美好。因此,未來領袖學院每年教育200位未來領袖的任務,將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