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殺進、殺出,雖不像戰場上血腥淋漓,但電腦終端機前,隨著螢幕上數字變化,買進、拋出,基金經理人如同戰場上的將軍,揮舞著上億金額的交易進出。
股市操作的分秒必爭、殺戮氣氛,聽聞起來又是一個屬於「男人」的戰場,但身為建弘小型精選基金經理人的羅小蘭,不但是這個戰場上的「英雌」,更是國內股票型基金的常勝軍。
「果決、認真、不帶婦人之仁」,羅小蘭的主管,建弘投信投資研究處副總經理俞大鈞這樣形容她。
**該買該賣絕不遲疑
**
俞大鈞眼中的羅小蘭是個富有決斷力的人,該買就買,該賣就賣,從不優柔寡斷。她也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對於資料的收集與研讀下了許多功夫,也很積極地和研究人員討論溝通產業景況,「即使是放假日,她也常來公司加班。」另外,她對個股不帶感情,縱使是績優股,只要有一絲疑慮,她就會毫不留情的出清持股。
羅小蘭雖然擔任基金操盤舵手還不滿三年,但在投資領域的經驗卻可說是資歷完備。轉戰建弘投信之前,她曾在元大證券作了三年的總體經濟研究員,三年的中加創投投資經理,及三年在安泰證金擔任營業部規劃科襄理。
「會踏入這行全是因緣際會,」羅小蘭回憶進入投資界的原因。從東海國貿系畢業時,當時並不很確定自己要作什麼工作,不過,卻很清楚自己不可能遵循父母的期望,考公務員,過穩當的生活。她期望自己的人生在可控制的風險下,有更多歷練,於是她選擇到台北來找一份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那一年正好遇上證券業開放,各公司需才孔急。一次面試中,主管看中她在學校時對總體經濟學的努力,希望她能擔任研究員。剛大學畢業的羅小蘭心想,怎麼有這麼好的工作,老闆花錢請我來看書,於是接受了那份工作,也開啟了通向投資領域的大門。
3年的證券研究員,羅小蘭清楚認識到股票的真實面。長期觀察股市變化,股票的漲跌,有時讓人高興得上了天,有時卻會將人重重的摔落到地上,股價起落對她不再只是理論。
**投資領域仍是轉業選擇
**
離開元大證券後,後來陸續服務過中加創投和安泰證金,工作性質雖各不相同,但都離不開投資領域。在創投,羅小蘭負責的是評估投資標的是否有獲利價值,投資後還要決定賣出時機,獲取最大投資收益。這份工作,訓練她對產業變化的觀察,「如果投資對的公司,5年可能會有100倍的回收,」她說明。在安泰證金則讓羅小蘭接觸到公債買賣這類的投資工具,學會資金的長程規劃。
歷經證券、創投與證金工作操練後,羅小蘭決定以資產管理作為下一個發展目標。對於擔任共同基金經理人,又是一個新領域,羅小蘭笑稱自己是花了10年作準備。羅小蘭10年苦修的成果,不但進場後一直保持不錯績效,更拿下去年全年的績效冠軍。
「第一名對我來說其實是個負數,」羅小蘭收起笑容,真切地說:「我就是我,原來的我,即使是最後一名,我也要泰然處之,沮喪或懊惱都是不成熟的。」她提醒自己,要忘了第一名這件事,因為把事情作好才是最重要的。
當年和羅小蘭同一天到元大證券報到,現任禮正投顧總經理的毛仁傑回憶起和羅小蘭共事時的情景說:「她不是一個工作狂,她能在生活和工作間取得平衡,有靈活的思考空間加上不在意得失,才會有這麼突出的表現。」
不論是看待工作表現或人生處事,羅小蘭都自有一套中庸之道。羅小蘭說:「我很喜歡烹飪和畫畫,這二樣都講求調配和平衡。從畫畫的過程中我知道作決策時不能太極端,要顧慮到色彩平衡才會有美感。」她也說自己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求神的時候,她不會祈求好運,只求讓她有一顆平靜的心好知道自己在作什麼。
**從色彩美學體悟決策思維
**
思考,是羅小蘭工作上的最佳武器。對於報紙上的產業新聞,只要發現有不對勁,她就會把那則新聞剪下來,不時拿出來反覆思索,甚至帶回家一想再想,隔天再到辦公室和產業研究員討論她的想法。
自言不與人交際應酬,不和同業打聽交換意見的羅小蘭,連看報紙新聞,都只選產業動態或專業期刊,她開玩笑的說:「只要了解那個產業的動態,我就會幫他算命了。」
不僅要思考,更要全面性的思考。雖然重視思考,羅小蘭的辦公環境卻看不到成堆檔案資料,她解釋:「資料這種東西,能記住的就記在腦子裡,記不住的留著也沒用。」但羅小蘭常喜歡到街上觀察社會動態,她認為資本市場也是社會的一環,社會潮流的改變對經濟發展影響頗大。
**對投資決策信心十足
**
不跟從別人的意見,堅定個人想法作出投資決策,羅小蘭是一個對自己自信十足的人。「從美國聯邦理事會6度升息、Nasdaq下跌及網路股衰退,我就知道總體經濟出現變化了,」羅小蘭談起去年之所以會領先市場,調降持股,並將投資標的轉換到大型產業龍頭股中,全是從總體經濟的動向作判斷。她補充,一直到市場發生變化兩、三個月後,鑽研不同產業的研究員,才從各公司營運動態中,得到景氣果然在衰退的結論,印證她的先見之明。
不過,她也承認,自己不可能永遠都是對的,她常常在檢討自己的判斷,不對就馬上修正,「我能接受自己會犯錯,重要的是要很誠實的面對並檢討自己的錯誤」。
**下屬最好的諮詢對象
**今年起,羅小蘭被擢升為投資研究處協理,除了管好自己的基金外,還要管理其他基金經理人的績效表現。羅小蘭認為自己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過去曾遇到好的主管,所以成為主管之後,她也希望自己能提供更多的幫助。
羅小蘭的下屬,建弘福元基金經理人蔡雪屏認為,羅小蘭不會很強勢的去干預每個人的操盤策略,但只要有問題,她會是最好的諮詢對象。「她私底下是一個很害羞的人,」蔡雪屏說,羅小蘭在工作上待人處事很得體,對同事都很客氣,如果有什麼不懂,也會很謙虛的去請教研究員,不過,在工作之餘,她卻是個害羞,不擅於和人往來的人。
全心投入工作,讓羅小蘭錯失經營婚姻的機會。「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結婚真是太虧了,要養雙方的家,養小孩,更糟的是小孩還不跟我姓,」羅小蘭自我解嘲的說。不過,一陣爽朗的笑聲過去,她還是說不放棄希望。
堅持一步一腳印的羅小蘭,在早年的同事飛黃騰達時,仍舊不為所動按著自己的時間表,穩健向前邁進。12年的工作歷程,羅小蘭成了無藥可醫的投資迷,只要是和投資相關的事物,就像個海綿一樣熱切學習,她說這份工作最大的樂趣,在於要去克服許多未知挑戰,看到自己過去的努力得到驗證,是成就感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