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奧運落幕前的最後一場比賽,為首次亮相的新增項目「霹靂舞」,也就是常聽到的Breaking、地板舞,霹靂舞好手孫振以台灣史上第一人參與此項舞蹈盛事。不過,當街頭舞蹈跳上奧運殿堂,評審是如何評分?
巴黎奧運|霹靂舞算是一種運動嗎?
霹靂舞是一種街頭舞蹈風格,起源於1970年代的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Bronx),與DJ、饒舌、塗鴉藝術並列為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以其快速、突破地心引力的運轉動作聞名,包括旋轉、跳躍、倒立和其他高難度地板動作組成舞步,舞者通常被稱為B-Boys、B-Girls或Breaker。
霹靂舞「break」是指一段音樂中的節拍間奏,早期嘻哈音樂的DJ會將這些break段落反覆播放,舞者能夠在這段強烈節奏下即興跳舞,也是展示技術的絕佳時間。
根據巴黎奧運官網,霹靂舞為一項城市運動,和滑板、攀岩一樣,都需要良好的運動體能和動作協調性,做出像是後空翻、單手倒立、頭轉等技巧動作。
2018年,在阿根廷舉辦的青年奧運會上首次試辦霹靂舞比賽,當時獲得相當成功的熱烈迴響,而此次列入2024巴黎奧運的賽事當中,是霹靂舞比賽的正式亮相。
巴黎奧運|霹靂舞怎麼評比?規則為何?
霹靂舞比賽分為男子與女子個人競賽,三戰兩勝制,選手擁有60秒的時間展示自己的絕招舞步,其中,最經典的四大舞蹈動作基礎分別為:
搖滾步(Toprock):主要為站立姿勢的舞步,自由度相當高,通常是霹靂舞者剛開始熱身、出招的銜接動作之一。
排腿(Footwork):舞者用手支撐身體,以腳踩踏的方式做出舞步,是霹靂舞的舞蹈核心。
- 定點(Freezes):保持身體不動,或是以上半身支撐身體定格。
- 大地板(Power moves):舞者以手、肘部、背部、頭部或肩膀撐起身體,雙腳以畫圓的軌跡轉動,做出一連串複雜的雜技動作。
比賽採取一對一對決(Battles),每位選手需要根據現場隨機播放的音樂節奏做出動作並即興表演,每回合比賽由9位評審從五個項目進行評分,包括音樂性(Musicality)、原創性(Originality)、技巧性(Technique)、詞彙量(vocabulary,動作的數量與種類)和執行力(Execution),各類別佔總分的20%。
16名選手從資格賽晉級決賽後,採用循環分組賽制,分成A、B、C、D共4組,每位選手需要參加三場循環賽輪流比賽,與分組內的另外3名選手對決。每回合結束後選手將獲得分數,並根據贏得的回合數、評審小組投票與種子排序進行排名,決定前八強人選。最終,前八強進入三回合制的淘汰賽,贏得最多回合數的選手就能拿下冠軍金牌。
巴黎奧運|澳洲選手獨創「袋鼠舞」意外暴紅
在女子分組比賽中,其中一位選手意外抓住全球觀眾目光,澳洲選手岡恩(Rachael Gunn)以一組自創的「袋鼠舞」參賽,卻創下3戰全掛零的分數。從影片可看出袋鼠舞並非典型的霹靂舞動作,雖具創意但未獲評審青睞,她在循環賽階段被淘汰出局。
現年36歲的岡恩其實是一名雪梨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的講師,也擁有文化研究的博士學位,還曾代表澳洲多次參加世界霹靂舞錦標賽,2023年獲得大洋洲霹靂舞錦標賽的冠軍,順利取得巴黎奧運參賽資格。對於比賽帶來的正反聲浪,岡恩表示,自己在體能、力量等方面難以匹敵年輕選手,但她透過創意表現自己,也成為本屆比賽中的亮點之一。
岡恩的獨創舞步也吸引知名歌手Adele的注意,她在德國慕尼黑的演唱會中對此表示,「我認為這是奧運會上發生的最好的事情,有人見過這位霹靂舞女士嗎?我甚至都不知道霹靂舞是奧運的運動,這真的是太棒了!」
巴黎奧運|霹靂舞金牌獎落誰家?
本屆霹靂舞男子金牌由加拿大選手Phil Wizard奪下,以3比0戰勝法國的DANY DANN,第三名為美國選手Victor,而台灣選手孫振止步8強,雖無緣晉級往前邁進,也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人踏上奧運殿堂的霹靂舞選手。
女子金牌得主為日本選手AMI(湯淺亞實),銀牌、銅牌分別由立陶宛選手尼卡以及中國選手劉清漪奪下。
巴黎奧運|2028洛杉磯奧運還有霹靂舞比賽嗎?
霹靂舞在巴黎奧運點燃舞蹈熱度,也讓一般觀眾能夠一睹霹靂舞的精彩舞步,但根據2028洛杉磯奧運公布的自選項目中,霹靂舞確定不會在4年後舉辦。
奧運主辦國通常有權可以向國際奧委會提議新增某些比賽項目,除了吸引觀眾、也能藉此爭取國家奪牌機率。
像是2022年東京奧運就增加了滑板、空手道、衝浪、運動攀岩以及棒壘球;巴黎奧運則選了滑板、衝浪、競技攀岩和霹靂舞四個項目;下一屆洛杉磯奧運的自選項目為棒壘球、板球、腰旗美式足球、袋棍球(6人制)及壁球共五項比賽,其中腰旗美式足球和壁球皆為首次於奧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