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落幕!觀展人次成長近2成,高雄成為產業與新創交流樞紐
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落幕!觀展人次成長近2成,高雄成為產業與新創交流樞紐

《數位時代》與《Meet創業小聚》攜手高雄市政府舉辦的第四屆「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於8月24日落幕,今年參展廠商創新高突破300家大關,創下歷年新高!其中27組來自11個國際城市的新創為港都強化了國際元素,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高雄市長陳其邁、AIT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Gibson)、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及《數位時代》榮譽發行人何飛鵬皆親臨現場,欣賞由高雄樂團「淺堤」演繹詮釋創業心情主題歌《青春咱的夢》所帶來的開場表演。經濟部攜手技術司、產業署、中企署連續四年共襄盛舉,由國科會所支持的TTA計畫亦將展現沙崙的創新應用,國發會、海委會、證交所、碳權交易所、櫃買中心、文策院更響應參展,嘉義市更是首次以木都生活園的概念參展,以實際行動響應實踐「Meet 大南方」。兩天下來共吸引超過12,000人次觀展,觀展人次亦有近2成的成長幅度.可見大南方新創生態系在各界的活躍下愈發蓬勃。

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開幕式
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高雄市長陳其邁、AIT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Gibson)、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及《數位時代》榮譽發行人何飛鵬等貴賓皆親臨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
圖/ Meet創業小聚

吸引國際大廠進駐、亞灣2.0加碼投資,高雄借鏡海外經驗打造新創交流樞紐

本次展會聚焦在「定錨」與「啟航」兩大主軸,在大南方創業的根基上航向國際舞台,同時結合「亞灣2.0」計畫的啟動,發展IC半導體、永續和能源等產業,讓高雄走向更智慧與創新的城市。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高雄具備豐富的產業發展潛力,市府提供各項優惠措施與全方位的協助以提供完善的投資環境,從半導體S廊帶、亞灣2.0,以及最近的AI產業生態系建置,吸引了台積電、IBM、鴻海、AMD等國內外旗艦企業相近投資高雄,期待未來可以看到更多優秀的新創進駐高雄、相遇大南方。

擁有好的資源與條件是吸引新創的重要條件,展會重頭戲的「全球創業趨勢論壇」就邀請日本福岡市政府代表分享福岡如何打造出吸引國際新創的成功經驗。福岡市經濟觀光文化局創業推展部全球創業推動科長水野壮人表示,福岡市政府透過放寬法規吸引海外優秀人才、降低新創在日本設立公司與進行商業活動的門檻,同時在市區內成立易於安排創業諮詢的「新創咖啡館」(Startup Café),打破以往行政窗口的制式概念,且與12座城市建立夥伴關係,增加國際能見度與知名度。

27組來自11個國際城市的新創為港都強化了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的國際元素
27組來自11個國際城市的新創為港都強化了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的國際元素,大會論壇也邀請福岡市分享國際新創城市的經營之道。
圖/ Meet創業小聚

淨零永續勢在必行,從工業到交通,老創新創通共提解方

永續則是高雄轉型的另一個重點,在地企業中國鋼鐵公司(以下簡稱中鋼)、一卡通,海委會和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以及智慧共享交通WeMo Scooter(以下簡稱WeMo)也帶來了實際的解決經驗和創新合作。

中鋼環境保護處組長張致瑋表示,中鋼已經於2021年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在2023年成立「數位轉型推動小組」,在營運、生產及設備等3大領域規劃智能化系統,從煉鐵、煉鋼、軋鋼等製程陸續導入AI智慧製造實現5步驟淨零碳排。

WeMo執行長劉于遜表示,高雄有一半以上的騎乘是旅遊的情境,成為WeMo跨出雙北的第一站,推出至今在高雄已經有很好的成績,第二代車款租賃成長將近10倍,而當中有超過一半是觀光客,解決移動造成的碳排放問題。一卡通總經理鄭鎧尹則提到,作為串聯各種生活場景的平台,一卡通今年推出的綠點回饋計畫以推動綠色消費,更開放API和數據資源,邀請新創加入生態網絡,共同創造高雄的永續價值。

WeMo、一卡通在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分享高雄綠色永續的創新解決方案
WeMo、一卡通在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分享高雄綠色永續的創新解決方案。
圖/ 創業小聚

海委會的「科技×永續.海洋創新論壇——從國際看臺灣海洋的下一步」是首度在大南方現場觸及海洋創新科技應用議題,透過台美兩地講者連線,線上與線下的分享與座談,提供了產官學研與投資端在海洋創新領域的機會及挑戰;而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也在「TREE新創會客室——ESG趨勢下淨零永續之創新解方」活動中,結合新創技術帶來了永續觀點與實際的創新解決方案。

在大會的新創展區中,今年的「綠色永續」新創達到31家;國際新創中以永續為創業主題的團隊也佔了7家,為今年新創展區中佔比最高的類別,足以看見市場對永續的強勁追求,以及新創團隊多麽看好南部市場的永續商機。例如新創台灣東湜就瞄準了西南沿海風力適中的條件,正研擬一款能漂浮於海面的浮體式離岸風電技術,期待為台灣帶來更多永續能源,來自香港的ZenxTag Technology則提供了減少食物浪費的創新解方。

餐飲創業仍是熱門話題,大南方在地創業家傳承經驗給年輕新世代

看準餐飲創業是大南方的熱門創業選擇,連續三年舉辦的「餐飲創業沙龍」今年以缺工議題為主軸,邀請女媧創造、iCHEF、吐司利亞、Yo-kai Express和天才餐飲分享導入自動化應用的經驗以及永續餐飲人才的培育方式。「法餐南霸天」天才餐創辦人的簡天才就分享,在人才培育上,除了鼓勵員工進修,更安排他們參與國際交流,讓員工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甚至激發創業的基因與熱忱。

從餐飲創業延伸而來,市集類型的創業也是近年來台灣從北到南均延燒的青年創業類型,Meet大南方首次攜手知名選品平台「東東市」,趕在文博會之前搶先來到高雄策劃「風格餐桌・文創集市」,共計15組精選品牌入駐,包括金曲歌后紀曉君創立的「雞腳君」、世界冠軍巧克力「福灣巧克力」、陳耀忠主廚領軍的「初味野食」、獲食品界米其林ITQI三星獎章的「長安製麵」等,都為現場帶來食慾大開的風味與輕鬆悠閒的風格,短短兩天便創下了數十萬的營業額。

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首次攜手知名選品平台「東東市」策劃「風格餐桌・文創集市」,共計15組精選品牌入
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首次攜手知名選品平台「東東市」策劃「風格餐桌・文創集市」,共計15組精選品牌入住。
圖/ Meet創業小聚

首度登場企劃的Meet大南方「創世代沙龍」則邀請了馬可先生、大中圖書、大醫生技、益發投控和瀚將教育科技等5位大南方在地創業家,分享白手起家、二代傳承、東山再起等不同創業軌跡的經驗。瀚將教育科技董事長許哲豪就表示,自己現在從學生學習的教育創新服務延伸到創業教育的服務,在既有的資源上再投入青創空間「Pinway」的經營,以及成為資金提供方的天使投資人,就是為了傳承大南方的創業精神。

高雄市長陳其邁期許,未來可以看到更多優秀的創新應用以高雄為基點,讓高雄成為數位轉型的核心樞紐、找尋更多的商機,為南臺灣的產業發展注入創新活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