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黃仁勳小心了!超微谷底翻身後再拚高峰,蘇姿丰下一步:突破輝達CUDA藩籬
【觀點】黃仁勳小心了!超微谷底翻身後再拚高峰,蘇姿丰下一步:突破輝達CUDA藩籬

IC設計大廠超微(AMD)近年來「順風順水」,業績一路向上攀升,由2015年的39.9億美元(近期低點),一路走高到2021年164.34億元、2022年的236億美元,2023年在整體半導體市場下修的影響下,營收小幅下滑到226.8億美元。

對比之下,英特爾(Intel)在2021年創下790.2億美元營收達歷史高峰,之後開始衰退,2022年營收達630.5億美元,2023年更進一步下滑到542.3億美元。主要的原因是在AI市場落後。

輝達(NVIDIA)是超微的另一對照組,2021年營收達166.8億美元,2022年躍升到269.1億美元,2023年為269.7億美元,2024財年跳升到609.2億美元,超越英特爾成為半導體產業新的龍頭老大。

輝達2023年營收能夠無畏半導體市場修正,逆勢成長的主要原因是ChatGPT生成式AI暴紅,而輝達GPU是必備的基礎設施。

超微的主力產品為PC及伺服器的CPU,以及專業繪圖卡IC(也就是GPU)。在CPU市場,超微是居英特爾之後的老二。

在繪圖卡IC方面,超微在2006年購併繪圖卡IC公司ATI,得以進入繪圖卡IC市場,與輝達在此市場競逐,不過超微在此市場仍落後於輝達,是另一產業中的老二。

超微扭轉逆局,成輝達之外「第二供應商」最佳人選

近年來,超微在蘇姿丰的領導下,從谷底翻身。

2012年,蘇姿丰進入超微,當年10月26日,超微股價跌到2.07美元,是波段低點。之後超微股價在個位數徘徊,2018年股價開始上揚,2021年11月26日股價達154.81美元,創下波段新高,與之前的個位數相較,真是有天壤之別。

今年3月1日,超微股價達202.64美元,創另一新高。

超微能夠扭轉逆局,主要是將晶圓代工廠轉到台積電。之前由於超微與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的合約約束,超微無法到台積電投片。之後因格羅方德宣布不發展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超微得以與格羅方德修改合約,於2013年起,開始到台積電投片。

挾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優勢,加上英特爾在先進製程進展不順,讓超微能以優越性能的CPU與英特爾競爭。

超微在PC CPU的市占率由2016年的17.5%,到今年第二季上升到35.7%。伺服器CPU,2015年超微市占率僅1.9%,到今年第二季上升到13.4%。

AMD Advancing AI 2024 Keynote.jpeg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
圖/ 孫嘉君攝影

輝達早在2007年就推出可釋放GPU算力的「CUDA」軟體平台,之後開始在圖形辨識方面及深度學習等應用,廣泛受到業界採用。

輝達很早就在人工智慧應用方面取得先機,其GPU加CUDA,成為大型語言模型深度訓練的首選。

在各大公司積極發展AI的熱潮下,輝達GPU供不應求,因此大家希望有第二家供應商,一方面紓解缺貨之苦,另一方面可以有更佳的價格。

超微是「第二供應商」的最佳人選,在硬體方面,超微的GPU可以與輝達的GPU匹敵,但最難超越的是輝達的CUDA築成的「藩籬」。

諸多發展AI的企業、機構等,已習慣使用輝達的GPU與CUDA,貿然採用第二供應商,訓練效率一定難以與輝達相比。

不過為了培養第二供應商,許多公司開始採用超微的GPU。像是超微的「Instinct MI300 」系列GPU就獲得微軟、OpenAI、Meta、亞馬遜、Google、三星電子等大公司採用。

新一代Instinct系列GPU, MI325X GPU將於今年第4季量產,2025年第一季出貨,性能與輝達H200相當。

超微明年還會推出採用台積3奈米製程生產的MI350系列,預計2025年下半年量產。軟體方面超微推出「ROCm」開放式軟體堆疊,企圖突破輝達CUDA所建構的藩籬。

從資料中心看超微潛力

從資料中心的營收來看,輝達2023年第一季(因輝達的會計季與日曆季有約2個月的差距,此處使用輝達會計季資料)營收為42.84億美元,第二季跳升到102.23億美元,第三季上升到145.14億美元,第四季持續上升到184.04億美元。

今年第一季為225.63億美元,第二季為262.72億美元,由此可見輝達GPU的威力。資料中心的營收以AI GPU為大宗,也包含一些其他的IC。

對比之下,超微資料中心營業額,2023年第一季為12.95億美元,第二季為13.21億美元,第三季為15.98億美元,第四季為22.82億美元。

今年第一季為23.37億美元,第二季為28.34億美元。盡管沒有像輝達般迅猛的上升趨勢,不過從2023年第一季到今年第二季也成長了一倍多。

超微資料中心的營收包含伺服器CPU及GPU,由於一般伺服器CPU營收成長不高,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AI GPU。

展望未來,超微的Instinct系列GPU持續推陳出新,能夠搶得AI蓬勃發展的市場的商機,加上在PC CPU市場穩健發展,超微可望有不錯的未來。

延伸閱讀:圖解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從「獵食者」到「被獵者」,關鍵轉折在這一年

關鍵字: #AMD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