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從「獵食者」到「被獵者」,關鍵轉折在這一年
圖解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從「獵食者」到「被獵者」,關鍵轉折在這一年

英特爾(Intel)在1993年是全球半導體營業額最高的公司,意氣風發20年。但從2017年起,英特爾陷入成長泥沼,近期更傳出IC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提出收購方案,英特爾從「獵食者」到「被獵者」,發生什麼事?

PC產業蓬勃發展,讓英特爾吃香喝辣20餘年

英特爾成立於1968年,由IC(積體電路)的發明者之一諾伊斯(Robert Noyce)與摩爾定律的發想人摩爾(Gordon Moore)共同創立。

英特爾是投入IC製造業的先驅,成立以後研究開發出許多產品:

1970年,英特爾推出「1K DRAM」,成為公司的主力產品之一。

1971年,英特爾推出第一顆商用微處理器「Intel 4004」,這是「4位元微處理器」,同時也是全球第一顆商用微處理器。

1972年,英特爾推出8位元處理器「Intel 8008」,成為全球領先踏入「微處理器」市場的公司,奠定英特爾事業的根基。

1981年,IBM PC問世,選用英特爾的8/16位元「8088處理器」,成為英特爾轉捩點。

1985年微軟推出Windows作業系統,經數年的努力,Windows成為PC的標準作業系統。

英特爾為PC設計的CPU不斷推陳出新,從8088、80286到32位元的80386以及之後的80486、Pentium等,與微軟密切配合,掌握龐大PC市場。

PC快速成長成為龐大的產業,英特爾的CPU與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控制PC產業的軟硬體,WinTel掌控PC產業長達20多年。

全球半導體公司排名歷經幾度大洗牌,原因是什麼?

半導體大事紀.jpg
圖/ 數位時代

1986年到1992年:日本DRAM獨強,NEC及東芝如日中天

回顧歷史,1985年全球半導體公司營業額最高的公司為日本的NEC,美國的TI(德州儀器)及摩托羅拉(Motorola)分居二、三名。荷蘭飛利浦(Philips)居第七,英特爾居第八,美國的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居第九。其餘皆是日本公司,包括第四的日立( Hitachi)、第五的東芝(Toshiba)、第六的富士通(Fujitsu)及第十的松下(Panasonic)。

此時PC產業尚在萌芽期,英特爾只能居全球第八大半導體公司。

1986年到1992年,全球半導體公司營業額的冠亞軍,皆由NEC及東芝把持,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日本是DRAM產業的領導國,技術、市場領先全球,聲望如日中天,市占率遙遙領先。英特爾尚與冠亞軍無緣。

1993年:英特爾崛起,獨領風騷20年

1993年是個轉捩點,英特爾以76億美元的營業額,超越NEC的71億美元,成為全球半導體營業額最高的公司。

自此之後,英特爾意氣風發,每年皆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掄元,直到2017年方被三星電子奪走半導體龍頭寶座,痛失蟬聯達24年的龍頭寶座。

三星電子的崛起主要是靠記憶體市場規模不斷地擴大,1993年三星電子的營業額僅31億美元,居全球第七。此時日本半導體公司仍在全球市場具有很大市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中有6家日本公司。

2002年:記憶體市場擴大,韓國DRAM出頭天、日本失去競爭力

2002年三星電子以87.5億美元的營業額,躍升到全球半導體營業額的亞軍,不過與當年冠軍英特爾的237億美元相較,尚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三星電子的崛起代表韓國DRAM產業的興起,也代表日本在DRAM產業的開始式微。此時只有三家日本公司列入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高通於2008年以64.8億美元營業額,居全球第八,進入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

高通為一家沒有自有晶圓廠的IC設計公司,高通進入前十大,象徵半導體生態的改變。在行動通訊日益普及之下,高通的營業額快速成長,2012年以131.8億美元營業額,居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僅落在英特爾及三星電子之後。

高通的崛起象徵行動通訊時代的來臨,也埋下英特爾競爭力衰退的種子。不過由於PC市場持續成長,加上行動通訊時代,資料中心市場開始擴大,伺服器需求增加,英特爾掌握伺服器CPU市場,因此王者態勢仍未退色。

2017年:三星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陷入成長泥沼

2017年,三星電子以620億美元的營業額超越英特爾的614億美元,奪得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的寶座。

三星電子能一舉超越高居全球半導體龍頭長達24年的英特爾,主要是拜記憶體市場大幅成長之賜。

2018年三星電子以833億美元營業額,超越英特爾的702億美元,再次成為全球半導體公司的龍頭。

2019年英特爾營業額達708億美元,超越三星電子的557億美元,奪回全球半導體公司龍頭寶座。這一年記憶體市場衰退,使三星電子大幅下滑。

2020年英特爾營業額達729億美元,超越三星電子的605億美元,蟬聯第一。

可惜的是2021年,英特爾營業額達767億美元,落後三星電子的820億美元,再次失去第一寶座。2022年三星電子營業額達656億美元再次超越英特爾的631億美元,蟬聯全球第一寶座。

從2017年起這幾年的走勢,英特爾已陷入成長的泥沼,營業額成長動能不足,以至於只要記憶體市場不錯,三星營業額就會超越英特爾。

半導體排名.jpg
圖/ 數位時代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慧浪潮,輝達逆勢奪冠

2023年ChapGPT掀起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浪潮,輝達的GPU成為人工智慧必備的「基礎設施」元件,營業額水漲船高,無懼2023年因「去庫存」導致全球半導體衰退的逆潮。

2023年,輝達營業額高達562億美元,較2022年的286億美元大幅成長96.5%,高居全球半導體營業額的第一名。英特爾2023年營業額達539億美元,較2022年的631億美元衰退14.6%,居全球第二。

三星電子2023年營業額490億美元,較2022年的656億美元衰退25.3%,居全球第三。2023年全球記憶體市場大幅衰退,導致三星電子營業額隨之衰退。

英特爾從「獵食者」到「被獵者」,做錯什麼?

英特爾的危機早在2017年起就很明顯,2019年由財務背景出身的史旺(Bob Swan)擔任執行長,使得英特爾經營策略保守不敢大膽投資,錯失許多能讓英特爾「脫胎換骨」的機會。

2021年2月15日,英特爾邀請昔日研發大將季辛格(Pat Geisger)重返英特爾擔任執行長,希望能翻轉英特爾的頹勢。

季辛格揭櫫「IDM 2.0」企圖進入晶圓代工市場,逐鹿快速成長的市場。為了圓晶圓代工市場之夢,英特爾大舉投資建立先進製程晶圓廠,從美國本土延伸到歐洲,投資金額龐大。

為了追趕台積電,英特爾立下「4年5製程」的開發計畫,研發資金所費不貲。

在營業額方面,在超微強力競爭下,PC CPU及伺服器CPU失去不少市場,使營業額成長遲滯不前。

加上英特爾在GPU方面落後輝達、超微,使得它在人工智慧市場無法分得「一杯羹」。

股價會說話,季辛格上任後,英特爾股價於2021年4月9日達68.26美元,是近期的高點,顯示投資人對新執行長有期待。

之後英特爾股價一路下滑,2023年2月24日,跌至25.14美元是波段低點,之後股價反彈,於2023年12月29日,彈至波段高點50.25美元。

可惜的是,自此之後再度下滑,今年(2024年)9月6日跌到18.89美元,再創低點。

之後傳出高通有意收購英特爾後,股價反彈到23.88美元(9月29日),市值由1000億美元以下,反彈到1,020.8億美元,全球排名174,在全球半導體公司中排名15。

延伸閱讀:英特爾怎麼了?晶片霸主是怎麼淪為被收購目標?盤點20年來4大錯誤決策

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一次看

全球半導體公司市值龍頭為輝達,9月29日計,市值達2.976兆美元,全球排名第3。以下為全球半導體公司排名:

公司名稱 市值 半導體公司排名 全球市值排名
輝達 (NVIDIA) 2.976 兆美元 第 1 名 第 3 名
台積電 (TSMC) 9229.6 億美元 第 2 名 第 9 名
博通 (Broadcom) 8065.6 億美元 第 3 名 第 11 名
ASML 3325.4 億美元 第 4 名 第 28 名
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 3085.9 億美元 第 5 名 第 31 名
超微 (AMD) 2659.9 億美元 第 6 名 第 37 名
德州儀器 (Texas Instruments) 1909.5 億美元 第 7 名 第 70 名
高通 (Qualcomm) 1895.2 億美元 第 8 名 第 73 名
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 1689.3 億美元 第 9 名 第 88 名
Arm 1525.6 億美元 第 10 名 第 103 名

市值是投資人對公司認同的指標,英特爾市值遠遠落後輝達、台積電、博通等公司,連以前的「小弟」超微,市值也達英特爾的2.6倍,無怪乎高通敢高喊收購英特爾。

延伸閱讀:美國傾洪荒之力制裁,華為卻只痛3年!一張圖看懂華為韌性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邁達特的人才經營戰略!攜手「有福企」,打造個人化福利新體驗
邁達特的人才經營戰略!攜手「有福企」,打造個人化福利新體驗

走進邁達特的辦公室,最熱鬧的不是茶水間,而是 LINE 群組裡的「福利話題」。有人分享如何用點數換到電子票券,有人則教同事在電商平台搭配福利點數折抵,精打細算換來小確幸。對人資長楊碩祐來說,這樣的畫面格外珍貴,因為在他剛接手的那幾年,如何精準投放福利資源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當時,邁達特正面臨跟同業一樣高達2成的離職率。高薪或許能吸引人,卻不一定能留住人,如何改善流動率,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薪資能解決短期問題,但要讓人留下,必須讓員工在組織裡克服挑戰、獲得成就與實現價值。」他回憶。也因此,邁達特開始思考:如何讓「福利」不再只是行政支出,更成為穩固人才的關鍵?

永續人才經營,不只是花錢

楊碩祐的第一步,是回到員工需求本身。邁達特自 2022 年起,將員工滿意度調查頻率拉高到每半年一次,以即時掌握心聲。疫情趨緩後,公司除了宣布可彈性上/下班之外,如有特殊需求也可向主管提出居家工作的申請,讓每個人保有調整空間;當時從員工滿意度調查中發現,過去被視為亮點的零食飲料吧,只排到第 10 名;前幾名則是偏向彈性化的管理,如居家辦公和彈性上下班等。

「當福利能回應真實需求,滿意度可達 8 成;若與員工期待落差過大,則可能僅有 4 成。」楊碩祐說,這讓他確信,與其把資源花在公司自認重要的福利上,不如傾聽員工真正想要什麼,把錢花在刀口上、福利給得精準,才能成為長期的人才經營策略。

邁達特
邁達特人資長楊碩祐
圖/ 經理人

有福企一站整合福利,滿足員工多元彈性需求

如何讓福利走進日常?楊碩祐找到的答案是數位化。幾個月前,邁達特導入神坊資訊的「有福企®」數位平台——專為 HR 及福委打造的數位福利管理工具,讓員工能自主選擇福利,也讓行政流程大幅簡化。

「第一眼看到平台時,我就很喜歡它的 UI/UX 設計,清楚易懂又好上手。」楊碩祐回憶。以往福利公告、點數發放、特約簽約、活動管理分散在不同流程,耗費大量人力,也不易協作,如今透過有福企一站式平台即可完成。「福利是需要重複宣導的。」楊碩祐還記得,為了讓同仁理解平台價值,他特地花了一個週末做簡報,親自向全體員工示範說明。結果,導入初期就有9成以上員工完成開通登入。

為了讓員工福利更精準滿足個人化需求、提升使用彈性,邁達特將企業福利的固定預算轉換成「小樹點(生活)」(註1) ,透過平台發放數位福利點數,讓員工能依需求兌換折抵票券、宅配商品或旅遊體驗等日常生活消費。不僅能實現員工自選自用,企業也能在員工生日、福委活動、課程進修獎勵等多元時機點發送點數,創造更多與員工互動的機會。

甚至有員工自發性在 LINE 群組分享「點數使用攻略」,顯見認同度高。「現在我能兼顧員工自選福利、提供彈性,同時控制成本,這讓我更容易說服管理團隊,也能回應員工期待。」楊碩祐分享。

神坊資訊營運總監劉容先則補充,平台的核心設計之一在於「分眾」。以往分眾多應用於行銷操作,但員工同樣需要差異化經營:不同年齡層、職能或生活階段,各有不同需求。而邁達特員工結構正好呈現三個世代共融——20、30、40 歲以上各約佔三分之一,差異化經營更顯重要。有福企串連企業、HR、員工與供應商四方角色,整合了多元特約資源、EAP 員工協助與健康促進活動,再結合小樹點生態圈的廣泛通路,讓員工無論是日常娛樂、進修學習,或心理與法律諮詢,都能找到符合需求的選項。HR 不再受限於繁瑣行政流程,可更專注在策略規劃與成效評估,提升部門能見度與角色價值。

她進一步指出,平台也提供「活動」管理功能,讓 HR 及福委能以數位化方式舉辦家庭日、聚餐、健康與團建等各式員工活動,除了活動報名、問卷調查及員工簽到,也能透過平台發放點數獎勵,將繁瑣的紙本流程在線上一條龍完成,不僅讓 HR 節省時間,當活動體驗更流暢,員工參與意願也自然提升。

「HR 常常缺乏 IT 支援,有福企就是專為人資打造的數位工具,能持續優化迭代,並提供數據追蹤功能,讓決策更精準。」未來,也計畫推出會議室及按摩等服務預約功能,讓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也能輕鬆享受數位化帶來的效率與便利。

善用有福企,邁達特讓福利成為留才戰略

基於對數據與科學化人才經營的重視,邁達特進一步落實福利數位化。透過每半年一次的員工滿意度調查與同業數據比較,公司能更精準地掌握員工偏好,再搭配三十多項軟硬體福利調查,讓決策從感覺走向可驗證,進而推動政策宣傳與資源分配。

楊碩祐指出,邁達特以數位工具優化「選、用、育、留」四大流程,從求職、入職到職涯發展與日常照顧,HR 在每個環節都扮演要角,建構完善的「數位人才旅程」;其中,有福企更是「留才」關鍵,因為福利經營不再是附加價值,而是直接影響組織韌性與文化的核心環節。

「借用外部平台資源、交給專業,比起自己開發更有效率。有福企最大的價值,是幫助企業留才,並透過平台傳遞企業的正向福利文化。」楊碩祐說。甫獲 2025 年「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的邁達特,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不僅在於持續深耕人才經營,也來自善用外部資源,如導入「有福企®」後,將預算轉化為彈性點數,滿足跨世代需求,讓福利從「成本支出」提升為「策略資源」。

邁達特
邁達特屢獲雇主品牌獎項肯定,展現長期以人為本的人才經營承諾
圖/ 經理人

「這些努力在當初或許不會立刻看到成效,但卻能在同業尚未改善之際,率先走快一步,為未來奠下穩固基礎。」楊碩祐分享,隨著福利策略逐步落地,邁達特的離職率逐年下降,並持續創新低,讓公司更有底氣對外傳遞雇主品牌,也展現了長期重視人才的承諾。

被母公司佳世達點名為「集團軟體先鋒」的邁達特,擁有逾 25 年經驗,代理超過 50 種全球 IT 產品。面對缺工時代,當薪酬只是基本盤,決定新世代工作者是否留任的關鍵,在於能否持續挑戰自我、獲得成就感,並與企業文化建立連結。

因此,邁達特導入「有福企®」,不只是導入一套福利平台,背後更有將福利視為留才之道的策略思維。展望未來,楊碩祐期盼有福企持續開發創新服務,陪伴企業在人資數位化的道路上持續進化。透過與時俱進的平台設計,協助企業落實以人為本的人才經營,奠定組織永續的基礎。

註1:「小樹點」點數系統,分為小樹點 (生活) 與小樹點 (信用卡) 兩種點數類型,本文所述為小樹點 (生活)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神坊資訊有福企共同製作]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