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我們要做到 Sina anywhere」
「在中國我們要做到 Sina anywhere」
2001.01.01 | Google

大陸這幾年對我來說,最深刻轉變是創業環境不同,1980年前都是國營企業,不能提私人企業,因它(指中國大陸官方)覺得私人企業產生許多社會問題。
從1984年開始,私人企業,如富通,雖然上來了,但畢竟是從舊體制中走出來,有相當多被扭曲的部分,必須努力找生存空間,像是穩定感和政府變通(意指打交道)等等。
當時有很多事情沒有法律保障,也沒有公司法,在個人持股、產權方面都沒有很好保障,所以不難看到那一代企業家,其實很辛苦。 到了1992年,我自己創業,已經看到環境很大的變化。
一個就是法律環境較為成熟,另一個是,國內股票市場從無到有,大家可以用錢去掙錢。這樣的運作變為普遍現象,特別在1997年後,讓外國投資人直接投資,加快資本市場流通,還有大量留學生回國,以前在外商公司工作,現在自己做,成立私人企業。
當年我唸大學時,時間沒花在功課上,都在實驗室裡轉,所以後來我的同學都出國唸書,他們一開始感覺收入不錯,環境很好,可是沒有事業成就感,所以他們現在都挺羨慕我的。我常和一些歸國校友談,發現他們很熱衷創業,問我「回國創業有什麼機會」。
大陸的發展速度,大多超出大家預料。尤其是手機、BB機,在城市裡的佔有率非常高,手機每年都增加1000萬個用戶,現在裝機量超過4000萬,卻仍以高速成長,新技術包括WAP等,那邊也都一直發展。

**網路發展連三翻

** Internet的使用者,每6到8個月就翻一翻,翻的原因是基礎設施的變化,讓全國網際網路速度加快。尤其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全國有幾套光纖網路在鋪,在一些大的城市內部,早把光纖拉到住宅區,整個寬頻環境在改善,今年據說要連上太平洋海底光纜,連上海底光纜後,整個國際資料傳輸量就跳了好幾倍。
中國電信公司紛在海外上市,像中國移動、聯通、網通等,意味電信市場打破壟斷,促進市場發展,透過融資,有更多資金繼續加碼,拓展電信市場。
至於軟體發展比較大的障礙是盜版。但是國際大廠包括Oracle、Microsoft等等,在中國軟體市場的收入比例仍相當高。
這部分的市場相當大,只是中國軟體喪失不少機會,特別是政策推得太晚,軟體發展最好的時機,卻面臨創業環境不完善,也就是說,如果現在的好環境可以倒退到10年前,那時候去推展軟體,效果會非常好。
而軟體使用類別上,以常用、系統軟體為主,應用軟體市場空間還是蠻大,像是系統管理、專業的設計等,很有發展潛力。至於,中國的生物科技,還在研究階段,目前離市場還有一段距離。

** 把基礎轉獲利

**
2001年是網際網路的調整期,新浪網已經有很好的基礎,但是要把基礎轉換成可營利的模式,今年的機會挺好。這個機會不僅是加入WTO的影響,對網路產業來說,去年4月以前,行情是極度狂熱,4月份以後就比較低沈,過去靠「概念」來運作,現在大家比較清楚經營的方式。
這一波網路公司淘汰的好處,是把投機性質、風險大的先淘汰掉,對市場是好的,對於實力好的公司是好事,調整過後,大家會發動另一個新競爭,各自展現實力,這裡說的實力包含:能否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市場能否增長,產品是否能低成本快速複製。
最好的例子就是微軟的軟體複製,他可以投資1億美元開發軟體,賣100元,成本雖然只有1塊或2塊,但是賣到某個量後,固定成本就一樣了。
網際網路也有這種特質,不僅獲利,還要獲得超額利潤。 為因應中國在通訊上快速發展,新浪網有一個概念,就是「Sina anywhere」,讓用戶在不同場合,都能方便的連上新浪網。
按照這個計畫,包括軟體、無線上網、寬頻、PDA,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目前有一個團隊在負責研發,北京已經有一個WAP site,PDA則和大陸市佔率最高的商務通合作,雖然視訊轉換器(set-top-box)市場有限,不過我們也在注意,寬頻部分,已有一些產品如KTV、電影等,主要是在美國,至於未來收費方式,主要還是靠市場來決定。

關鍵字: #Office #Google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