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eet Taipei看見全世界! 匯集百家國際新創!強化東亞雙向國際鏈結,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探索AI時代下的台灣新機會
從Meet Taipei看見全世界! 匯集百家國際新創!強化東亞雙向國際鏈結,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探索AI時代下的台灣新機會

亞洲最大國際新創展會「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於11月23日落幕,今年以「TAIWAN+1」作為主軸,在AI應用、深耕科技與國際化等三個面向探討台灣的國際地位,吸引超過百家國際新創在內的460家新創團隊參與,同時也有31家企業、9間加速器與國發會、經濟部中小企業署、數位發展部、證交所、文策院,以及7個縣市政府等單位共襄盛舉,展會三天新創團隊總共進行了205次Demo Pitch、376次媒合,促成新創與企業、本土與國際間的交流和火花,更有超過5.5萬人次湧入Meet Taipei見證台灣新創的發展。

海外新創佔比創新高、台灣積極走向海外,Meet Taipei見證國際雙向交流

今年Meet Taipei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國際新創的佔比達到25%,吸引了來自日本、香港、韓國、越南、加拿大等18個國家的106家國際新創,創下歷年最高,顯示台灣作為半導體重鎮、坐擁大量科技人才的基礎上,在AI時代下吸引國際新創的能力。

國際新創參展_2024 Meet Taipei
今年國際新創參展比例達到25%,展現Meet Taipei作為國際新創展會的吸引力。
圖/ Meet創業小聚

來自韓國、運用AI提供室內定位解決方案的IPIN LABS表示,台灣的製造、ICT產業是吸引團隊前來Meet Taipei參展的關鍵之一,而且台灣提供許多國際新創落地的輔助計畫和資源,都是非常有幫助的,非常希望能在台灣開拓出新市場。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表示,台灣今年已經在日本東京設立第一個海外新創基地,明年初則會在矽谷開幕第二個海外新創基地,加上今年突破百家國際新創來台,都證明台灣已經走入世界。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副代表服部崇和AIT美國在台協會副處長柯傑民也都提到台灣的科技實力和半導體資源,將是未來加深雙方交流的重要基礎。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_2024 Meet Taipei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表示台灣的國際能量不僅僅是吸引海外新創落地,還有台灣走出去的雙向交流互動。
圖/ Meet創業小聚

為展現AI產業的未來發展性,大會開幕式上《數位時代》和創投資金的CCIA以及提供AI超算力的台智雲宣示結盟,讓新創團隊、產業可以加速AI應用的可能性;國際夥伴鏈結上,《數位時代》也與國際級新創基地CIC,以及協助新創團隊能落地日本市場的中華開發跨境創新基金CCBI,還有泰國的Techsauce攜手合作,希望為創新創業生態攪動更多來自不同市場的資源與舞台。

《數位時代》與CCIA、台智雲、CIC、CCBI、Techsauce在開幕式上宣示結盟__2024
《數位時代》與CCIA、台智雲、CIC、CCBI、Techsauce在開幕式上宣示結盟,為新創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圖/ Meet創業小聚

副總統、臺北市長親臨Meet Taipei體驗AI未來,生技醫療、真實性驗證將是新機會

作為大會主軸之一,展會中處處可見AI落地的案例與應用,中華民國副總統蕭美琴和臺北市長蔣萬安都特別蒞臨Meet Taipei展會,體驗了新創在AI技術上的各種可能性。

曾與馬斯克共事的Xelerate Ventures的合夥創辦人劉俊成,和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李漢麟則建議台灣本土新創,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產業痛點,發展AI上才會更能聚焦。

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李漢麟_2024 Meet Taipei
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李漢麟在論壇中給予台灣新創發展AI的建議。
圖/ Meet創業小聚

《數位時代》舉辦的「創業大調查」今年以AI為主軸展開調查,也在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上發布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43%的台灣創業家對AI技術產生焦慮情緒、58.7%的新創已經嘗試在現有業務中導入AI,但受限於人才短缺、資金不足等挑戰,新創的AI轉型之路還需要更多的資源與協助;另一方面,市場選擇、優勢與定位,都是新創在跨入AI之前該仔細思考的事情。

Meet Taipei展會中的「WEB3+區塊鏈30大影響力人物頒獎典禮」上,除了頒獎給台灣Web3產業中表現卓越、對社群產生重大影響的領袖人物,也討論了AI爆發之後,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加強驗證真偽的可能性。

CIC(劍橋創新中心,Cambridge Innovation Center)創辦人暨執行長Timothy Rowe在大會論壇上,從國際及新創基地的角度提到,台灣因為本土市場不大,所以一直以來都很熟悉國際業務,這在AI時代將是一大助力,而且醫療生技產業非常具有潛力,或許有朝一日台灣生技醫療的國際地位將能比肩半導體。

不只AI一枝獨秀!Meet Neo Star前三名展現技術落地的重要性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的重頭戲、台灣新創圈最具指標性的年度精選新創「Meet Neo Star Demo Show」,是探索新創趨勢與生態變化的關鍵指標,今年由低溫高濕度冷藏技術新創Cool Innovation、輔助醫生診斷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的AI影像辨識新創采風智匯,以及專注開發組織透明化和3D病理影像分析的捷絡生物科技囊括前三名,不僅展現技術上的多元性,而且生技醫療領域的團隊就包辦了其中兩個名額,也應證了大會論壇講師們對於台灣發展的觀點。

2024 Meet Neo Star Demo Show_2024 Meet Taipei
台灣新創圈最具指標性的年度精選新創「Meet Neo Star Demo Show」獲獎團隊,除了AI以外,還有許多創新技術的交流與應用。
圖/ 王大村攝影

本屆大會中,31家企業、9間加速器與國發會、經濟部中小企業署、數位發展部、證交所、文策院,以及7個縣市政府等單位的加入讓大會的互動交流、商機媒合更為熱絡,在三天的展會期間,包含中華電信5G加速器Demo Day、勤業眾信Morning Pitch、文策院的文化創業加速器、邁特創新加速計畫Demo Day、高通台灣創新競賽Demo Day、KPMG專題分享、Dragons’ Chamber等活動,展會三天新創團隊總共進行了205次Demo Pitch,以及新創與企業、創投共有376次媒合,在在顯示企業與政府支持台灣新創的能量。

媒合_2024 Meet Taipei
今年共促成了376組媒合,展現出台灣新創生態圈的活躍。
圖/ Meet創業小聚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邁入第二個十年的第一步,展現了台灣在國際的重要性與地位,同時也探討AI時代中各種可能性與機會,作為亞洲最大的國際新創展,Meet Taipei是見證新創交流與創新的最佳場域。

關鍵字: #Meet Taipe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從流程再造、智能客服到科技防詐,AI 正在一步步改變台灣金融業的樣貌。根據金管會「金融業者及周邊單位應用人工智慧」調查結果,金融業者導入AI與生成式AI的比例已從29%提升至33%,顯示金融業對AI應用的需求正持續升溫,而AWS亞太(台北)區域的正式啟用,更將加速這股成長力道,讓AI躍升為金融創新的核心引擎,推動整個產業快速邁向新局。

在這股潮流下,博弘雲端作為台灣第一家與AWS簽署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New Region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Agreement,SCA)的雲端解決方案專家,如何協助金融業快速導入創新AI應用,讓「智慧金融」能夠真正落地在各個金融場景中?

對此,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陳亭竹給出的答案很明確:關鍵在於從痛點出發,讓金融業能夠以更低的門檻達成數據上雲與導入AI應用的目標。

標準化 × 客製化,雙管齊下加速金融AI真正落地

陳亭竹進一步指出,金融業在推動雲端與AI應用時,普遍面臨合法合規、AI倫理風險、人才不足與組織變革等四大挑戰。對此,博弘雲端提供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進而加速AI應用落地。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孫正忠強調,因為每家金融業對上雲和AI應用的需求並不相同,甚至對AI 技術的要求與精準度都有不同期待。而標準化產品雖能快速導入,卻難以完全貼合每位客戶的營運場景與精細需求,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因此,博弘雲端推出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建構在標準化解決方案的架構之上,進一步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微調。不僅能讓 AI 回答更加精確,也能更貼近終端客戶的實際需求,無論是篩選資料、優化決策,甚至提供行銷策略建議,都能展現更高的效益。

除了透過客製化服務滿足金融業者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博弘雲端亦推出標準化產品驅動金融產業AI革新。從”AICOM”提供的新世代雲智能管理功能,賦能金融IT部門一站式管理雲端資源、即時掌握AI訓練資源運用狀態;到”LEMMA”提供的 AI企業知識代理,藉由LLM (大型語言模型) 摘要與整理重點、大幅減少人工查詢資料的時間,這些產品不僅加乘金融業者採用AI的效益,更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方程式。

RD099049.jpg
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 / 陳亭竹表示: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售前 × 數據雙團隊,一站式滿足數據處理和AI應用需求

金融產業的AI應用百百種,博弘雲端不只提供產業客製化解決方案,更透過技術團隊的深度參與來強化客製化程度。首先是售前技術團隊,該團隊整合公司多年服務大型客戶的經驗與專業人才,能在專案初期便與客戶進行需求訪談與技術交流,並據此繪製完整的系統架構圖,確保AI應用精準契合需求,大幅提升專案成功落地的機率。

其次是數據團隊,涵蓋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與數據科學家三種不同職能,能與售前技術團隊的需求分析與架構設計緊密銜接,一站式滿足金融業從數據處理到應用的完整需求。

博弘雲端台灣AWS事業處業務資深處長郭仁傑進一步說明二個團隊的具體運作模式。售前技術團隊在完成需求分析與架構圖後,數據工程師會協助金融業將地端資料搬遷到雲端資料倉儲,並確保數據的正規化與可用性;接著由數據分析師統整數據並建立戰情室、商業智慧分析等應用,幫助客戶快速掌握營運數據;最後由數據科學家根據實際應用情境選擇或開發適合的AI模型,實現提升營運效率或優化客戶體驗的目標。「經過概念驗證與專案的執行,金融業普遍能提升5倍以上的資料處理效率,運用AI提升10~50%不等的生產力」,郭仁傑強調。

RD099024.jpg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 / 孫正忠強調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攜手 AWS 與生態系戰略夥伴,全面備戰金融業轉型需求

除了內部團隊的緊密協作,博弘雲端也積極深化與AWS和第三方夥伴的合作關係,加強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確保能更全面回應金融業多樣化的需求。

「客戶至上一直是博弘雲端的企業文化,」陳亭竹表示,博弘雲端很早之前就洞察到金融業數位轉型的商機,加上AWS當時正如火如荼推進亞太(台北)區域的落地,因而與其展開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的討論,並於2025年7月正式簽訂,成為台灣第一家簽署該協議的AWS核心級諮詢夥伴。

「這是一份區域級的合作協議,必須要有足夠紮實的市場經驗和具代表性的客戶導入案例,才能獲得AWS的認可與信任,」陳亭竹強調,這份協議不僅代表AWS對博弘雲端實力的高度肯定,更意味著博弘雲端可以進一步放大服務能量,串聯更多生態圈夥伴,全面支援金融業的數位轉型。

由於金融業在上雲時,對資安防禦、效能監測、數據管理等面向,可能都有不同需求,博弘雲端自成立以來,便持續與不同領域的夥伴攜手合作,包括Palo Alto Networks、Databricks及MongoDB等國際級解決方案廠商,滿足金融業在上雲時的特殊需求。而隨著與AWS簽訂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博弘雲端得以進一步擴大合作生態圈,為金融業打造更完整的雲端與AI解決方案,全力加速其上雲與創新進程。

專業技術建立信任,博弘雲端成金融業轉型首選夥伴

憑藉卓越的客製化服務能力、與AWS的緊密合作關係及多元的生態圈夥伴,讓博弘雲端在金融領域展現亮眼成果,不只在技術面持續採用創新科技賦能金融業成功轉型,更透過技術專業力獲得客戶高度信賴,某大型金融業客戶在數據上雲專案結束後,主動表示希望繼續合作。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隨著數據上雲後的效益逐步展現,不僅吸引同集團內其他子公司與海外據點相繼啟動數據上雲計劃,更將合作期間展延至7年,藉助博弘雲端的技術與服務能量,持續深化雲端與AI應用,推動整個集團的數位創新藍圖。

1757919697308.jpg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目前除了金融業之外,博弘雲端在製造、零售和公部門也累積了豐富的雲端技術導入經驗。展望未來,博弘雲端除了持續與AWS維持緊密合作、不斷精進雲端技術能力外,更將全面強化在資安託管服務 (Managed Security Services Provider, MSSP) 與技術生態圈的戰略布局,並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成為台灣雲端服務業進軍國際的領航者。不僅向海外輸出台灣的成功經驗,更將成為驅動東南亞地區數位轉型的關鍵力量。

更多金融業上雲案例:立即與博弘雲端專業團隊討論

https://www.nextlink.cloud/contac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