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USB藏冷錢包金庫?一文看懂這句話哪裡有問題
柯文哲USB藏冷錢包金庫?一文看懂這句話哪裡有問題
2024.12.30 | 區塊鏈

2024年12月26日更新:

北檢偵辦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今(26)日依貪污治罪條例違背職務收賄、圖利、侵占、背信等罪起訴柯文哲。

其中柯文哲行動硬碟中以EXCEL檔案記載了「日期 2022/11/1-姓名小沈-數字 1500-公司-用途-經理人沈慶京」,被認為是交付賄款的事實。

不過EXCEL檔案以及行動硬碟只能做為是一種「紀錄」,而不能真的作為冷錢包「收付」加密貨幣。

所謂的冷錢包到底是什麼?

以下為2024年9月13日原文報導。

發生什麼事?
  • 根據《公視》報導,台灣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因京華城案被台北地方法院以違反《貪污治罪條例》中的違背職務收賄、圖利等罪裁定羈押禁見
  • 《聯合新聞網》報導指出,檢廉在搜索柯文哲住家時,發現了一個存有「神秘帳冊」的隨身碟,引發外界揣測,此帳冊是否記錄了柯文哲收受沈慶京1,500萬元的賄款
  •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在「關鍵時刻」節目上表示,柯文哲的隨身碟是藏匿虛擬貨幣賄款的關鍵,更可能將錢包私鑰或APP 「洗掉」
幣圈用語傻傻分不清楚?

近期柯文哲京華城案在網路社群、電視節目中熱度不斷上升,不少名嘴更在電視節目中公開質疑柯文哲恐「透過USB暗藏加密貨幣錢包私鑰」,並在住處遭搜索時,長達一小時未開門是因為在「滅證」。

然而,不少幣圈的網友和專業人士對於新聞媒體與政論節目談論加密貨幣時有不同的看法,並認為其中有許多用詞、觀念都不正確。

虛擬貨幣 vs. 加密貨幣?

首先,究竟是「虛擬貨幣」還是「加密貨幣」,讓不少網友爭論不休。

所謂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指的是透過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媒介,且基於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運作。比特幣就是第一種以加密貨幣型態存在的貨幣,其他如穩定幣USDT或各類迷因幣等,也都屬於加密貨幣的範疇。

而根據中央銀行的定義,「虛擬通貨」(virtual currency)基本上可以算是私人開發者發行的數位貨幣,並可用於購買該網站所提供的商品與服務;因不具實體形式,而以虛擬方式呈現,因此廣義上來說,包括楓之谷遊戲代幣、PChome的P幣點數,或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都屬於虛擬通貨。

至於「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一詞在台灣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不過英文和「虛擬通貨」一樣,同樣也是指私人開發者發行的數位貨幣。

幣圈人大多習慣使用「加密貨幣」、「Crypto」等較精確的字詞,來討論比特幣、以太幣等數位貨幣;台灣目前在法規上,則使用定義較為廣泛的「虛擬通貨」;至於「虛擬貨幣」則為幣圈外的人常用來代指遊戲幣或加密貨幣的詞。

USB是冷錢包?

柯文哲隨身攜帶的USB,成為此案的一大疑點,名嘴與網友紛紛開始懷疑「隨身碟USB內藏有冷錢包」,但真的是這樣運作的嗎?

所謂的「冷錢包」,是拿來存放加密貨幣的硬體。不過, 冷錢包並不是真的有「存錢」在硬體裡, 而是透過將用戶導入的地址私鑰,以離線的方式儲存於硬體裝置中,方便用戶攜帶與保存。

另外,雖然外觀長的很像USB,但這兩者並不能畫上等號。

因為USB雖然可進行數據儲存,但是並無法存放加密貨幣;而冷錢包雖然可以儲存加密貨幣,但目前並沒有檔案存取(如Excel)的功能。

也就是說,柯文哲隨身攜帶的那個USB,如果裡面有Excel檔案,那麼就不可能同時是「加密貨幣金庫」,充其量只能在某個文件檔案中,寫下冷錢包的金鑰密碼而已。

💡WEB3+小提醒,不建議用此種方式保存個人錢包私鑰與助記詞。

金鑰是金庫密碼?

吳子嘉指出,很可能沈慶京給柯文哲的賄款,就是透過藏有加密貨幣錢包金鑰(key)的USB,而所謂的金鑰 ,其實就是一串密碼,很容易就可以處理掉。

加密金鑰可以分為 「公鑰」(Public Key)和「私鑰」(Private key) ,而私鑰就是可以證明個人有代幣所有權的一串亂碼。

只要擁有私鑰,就等於擁有錢包地址中代幣的控制權。 因此當更換設備登入錢包時,就可以透過將私鑰「導入錢包」來恢復帳號。

不過,由於私鑰實在是太難記,不管是寫下來還是拍照保存,都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出現了方便用戶備份和恢復私鑰的「助記詞」。助記詞由12-24個單詞組成(通常是英文),簡單來說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私鑰,更容易讓用戶記得和輸入。

但就算有個絕頂聰明的天才,用大腦就將這24個單字通通記住了,不需要透過USB或訊息方式留下紀錄,由於區塊鏈金流還是公開透明的,因此只要將加密貨幣換回新台幣使用,還是有可能被抓到。

幣圈網友怎麼看?

PTT數位貨幣版主DarkerDuck近日也在八卦版發文回應,表示現今要用虛擬貨幣隱匿金流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大多數交易都需經過中心化交易所,這些交易所強制KYC(客戶身份確認)和 AML(反洗錢)機制,交易紀錄會連結到真實身分。

DarkerDuck進一步指出,如果柯文哲真有使用虛擬貨幣收取賄款,金流流向如台幣→ 交易所→ 區塊鏈→ 特定人交易所帳戶→ 台幣,整個流程極易被檢方查出。

假設柯文哲真要利用加密貨幣隱匿賄款,並採用不需要KYC的去中心化錢包或是冷錢包進行,但無論是隨身碟還是冷錢包,都能被執法部門扣押。另外,就算冷錢包離線保存在保險箱中,或甚至硬體被摧毀,在區塊鏈上依然會留有金流痕跡。

至於用加密貨幣直接進行商品或服務交易,由於當前台灣接受加密貨幣支付的商家非常有限,P2P(個人對個人)交易在當前的法規環境中已經不再容易實現。即便是利用匿名幣(如Monero)或混幣器這類「超終極」方案,操作難度極高,非技術專家難以掌握。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