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常忘了某個網站的網址,坐在電腦前費盡心力去「搜尋」嗎?當你不識英文的阿公阿媽,想要上網,是否也常不得其門而入?
華文網域名稱的出現,將讓這些困惱一掃而空;而當中文網址取代了英文,網址作為東方社會商業符號的招牌功能,也將更為突顯。
也因此,這場默默發展中的變化,說不定就會改變你我沒想到的未來!
想要在中文網站間悠遊行走,使用華文的人碰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不知道中文網站的「網域名稱」(Domain Name)為何。以三台為例,台視的網址是www.ttv.com.tw;中視是www.chinatv.com.tw;華視是www.cts.com.tw。三大報的網址:聯合報系的網址是www.udn.com.tw;中時報系是www.chinatimes.com.tw;自由時報是www.libertytimes.com.tw。
中文網站的英文網址通常會給我們帶來兩種挑戰,一種是我們必須憑藉著中英翻譯的能力依樣畫葫蘆(像中時報系、自由時報、中視)。另一種困擾是我們必須憑藉著腦中殘存的印象與很好的運氣,才能拼對以英文縮寫為網址的中文網站(台視、華視、聯合報系都屬此例)。
如果打上耳熟能詳的中文名稱,就可以找到網站,這個難題就迎刃而解。網域名稱的全面中文化,現在開始被熱烈討論。但如果想多知道網址中文化的前景,就得先由瞭解「網域名稱」(Domain Name)與「IP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關係開始。
**每個網站的門牌
**
網際網路中所有的網站內容,都被儲存在大大小小的網路伺服器(Web Server)裡。這些伺服器會有自己的編號,讓上網人在Internet上可以找得到,就像每一個人有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一樣。伺服器的編號,就是我們所謂的IP位址。IP位址以阿拉伯數字表示,例如Seednet的IP位址就是139.175.55.244。但是網路使用者不可能去記憶每個網站IP位址的一長串數字。所以網際網路發展初期,為了方便使用者記憶,就使用英文作為全球網域名稱(Domain Name)共用的語言。
這是英語世界當年發展網路的權宜之計,但是Internet發展至今,非英語系國家的使用者與日俱增,為了方便這些使用者記憶,「多語言化」的網域名稱,已成必然發展趨勢。想進入Seednet的首頁,在美國的使用者,可以輸入www.seed.net.tw;在台灣,你可以輸入「數位聯合.網路.台灣」。不管是英文、華文或其他語言,都可以對應到同一個IP位址,進入同一個網站,這就是「多語言化」的功能。
**IP與電子商務的關係
**
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登錄網址,對於企業進行電子商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長久建立在消費者心中的企業形象,和公司名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若是想要將自己辛苦建立的企業形象轉移到網路上,華文網址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於是,誰能夠管理華文網址的登錄,背後就代表著極大的商機。登記華文網址,不但需要註冊費,還需要交年費。除了公司,個人網址的登記也要繳費。華文網路市場會有多少公司和個人想登記網址?就拿台灣來說,目前登記了「.com.tw」的公司只有7萬多個,而台灣的企業遠遠超過此數,光是中小企業就超過200萬家。這顯示了如果可以用中文登記,華文網址的市場需求龐大。
目前世界各國網址的認證登記,都需要透過一個全球性的網域名稱管理機構統籌管理,這個全球性的網路機構叫做ICANN(國際指定名稱機構,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 Numbers)。對應各國「本土化」聲浪,ICANN正準備開放標準,接受各國語言網址的申請,也因此吸引了眾多軟體開發公司的角逐,準備掌握「註冊」市場的龐大商機。在台灣,想要成為「華文網址管理者」的主要業者,以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和華文網域(tw-DNS)兩家為代表。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是交通部電信總局與中華民國電腦協會共同出資成立的機構,負責統籌台灣網域註冊與IP位址分配的工作。在過去管理「.tw」的TWNIC,對於華文網域市場的未來非常重視。目前由中研院開發的中文化網域名稱系統,正和大陸中科院進行簡繁體中文網域互通性測試,在簡繁體字型轉換的技術上已經大致完成。
**中文網域系統
**
華文網域公司(tw-DNS),是應用一套「國際化網域名系統技術」(i-DNS;Internationalization Domain Name System),負責在台灣建制與管理中文網域系統。這套由新加坡大學歷時2年開發完成的i-DNS「多語言化」系統,已經可以把全世界的50幾種語言轉換成一種國際共通碼(Unicode),直接對應到正確的IP位址上。這套技術的優點在於,可以讓世界其他50幾種語言,直接與英語世界的網站對應,相容性達到100%,和TWNIC系統的另一不同,則是網址後不再需要加.tw,成為純中文介面。在台灣負責繁體中文的華文網域公司,目前已經可以提供各項中文化的服務。
在中文網域名稱方面,華文網域已經開放「個人.台灣」、「商業.台灣」、「公司.台灣」、「網路.台灣」、「組織.台灣」等全中文化的網域名稱系統。今年4月起,全中文化的電子郵件地址也已經開放使用者申請。
兩強相爭,最後可能只有一家會獲得ICANN的青睞。誰能勝出呢?
由大中華市場看,半官方、與中國合作的TWNIC佔上風。在一次TWNIC(代表台灣)、CNNIC(代表大陸)、HKNIC(代表香港)與MONIC(代表澳門)的聯合聲明中表示,三方共同決議:不會與華文網域代理的i-DNS系統相容。由技術層次看,華文網域公司已經研發出一套立即可供市場運作的有效中文網域系統「i-DNS」,具有立即可以市場化的優勢。
不論將來統籌管理全球網址的ICANN會把「中文網址在台灣」的管理權交給過去有經驗的TWNIC,還是已經可以實際運作50幾種語言的華文網域,最終的結果,我們不識英文的阿公阿媽,以及蓄勢待發的中文電子商務業者,都會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