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摩優先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第一名的資產,轉換成營業額….」
「奇摩優先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第一名的資產,轉換成營業額….」
2000.08.01 |

Q:Nasdaq股市下跌來,不少網路公司都受到影響,下半年是否對奇摩會是個相當關鍵的時間?
A:我覺得每個時間點都是關鍵的時刻,每個階段有要完成的任務。像今年上半年,我們將組織重新架構,架構一個新的管理團隊出來。新的管理階層可以讓我們在下一個階段達成一些國際化的任務。還有我們的財務也重新架構,去年八月,精誠資訊董事會決議將台灣奇摩站獨立出來,成為開曼島控股的公司。所以,今年上半年,奇摩都是處於組織重整的階段。其餘包括上半年奇摩6.0版、My Kimo完全個人化服務的推出,都已經完成,這都是在2000年白皮書提出的目標,已經一一實現。
至於,2001年的計畫,就是希望能快速增加營業額,還有香港和大陸部分的營運計畫,也在緊密進行中。

Q:Nasdaq下跌後,「網路股是否是泡沫」的懷疑不脛而走,這會不會影響奇摩的未來計畫?
A:網路不是泡沫,大家每天都在用網路,一個看得到的經濟型態正在形成,有的公司營運未來會賺錢,有的就是不會賺錢,這是去蕪存菁的動作,對國內而言也是好事。
奇摩的上市計畫不會因此改變,會照原來的計畫走。我們目前是規劃在國外上市,但在一個地方或兩三個地方上市是不衝突的。上市只是我們海外擴張計畫的一部份。

Q:除了Nasdaq,台灣第二類股的發展,至今頗令人失望,能否談談您對台灣第二類股的看法?
A:第二類股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流通性。公司不上市時,股票在未上市盤,至少還有流通性。
不准法人買第二類股,更是莫名其妙的規定,網路這種高風險產業的股票,只讓散戶買,不是把風險都轉架到散戶身上,這種做法防弊而不興利 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對純網路公司來講是很重要的,到現在為止台灣還沒有一家純網路公司的股票上市,這會造成網路產業發展的限制。

Q:您覺得這三年來的經驗,什麼是你最大的收獲?
A:每當新產品出現都覺得很欣慰,但是這個產業到現在為止,最後鹿死誰手,都還不知道。
奇摩在台灣雖然有一點小小的成就,但是將來能不能走出去擴大事業版圖,現在並不知道。
還有,我們必須更努力拉大競爭者之間的距離。所以到現在,成就或收獲,還離的很遠。

Q:那麼您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A:想到的是公司如何快點擴張,拉大和競爭者的距離,怎麼樣創造公司的營業額,快點賺錢。

Q:要達到這個目標,目前的策略和做法會是怎麼樣?
A:我們現在已經創造了奇摩的核心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包括我們的品牌、服務、流量和會員。
我們有很好的品牌認同度,在眾多的網路品牌中「Kimo是No.1」,許多人想到Internet就會想到Kimo。在服務方面,我們有世界級的品質。在基礎技術上,相較於像Yahoo!這樣世界級的品牌,老實說奇摩並不輸他們,甚至有超越他們的服務。就像以「股市服務」來講,這應該是很本土的東西,像Yahoo的股市服務,為了全球同步,只能採用一致的平台,但股市服務除了國際級的技術,還要配合本土的文化。奇摩的股市服務就很合本土需要。
再來,奇摩會員成長非常快速,加上聊天室等等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250萬。這些會員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資產。還有,我們的流量、瀏覽量是全亞洲第五名,大中華區則是第一名。
現在,奇摩要做的是要怎麼樣把這些資產,轉換成營業額,將是最大的挑戰。
說到營業額,網路廣告的市場不斷成長,以我們自己估計台灣網路廣告的營業額,今年六月份單月已經達到1億台幣的市場規模。如果照著這個規模繼續成長,應該可以很快的創造營業額。
我們已經有夠多的流量,夠多的閱聽眾,但是我們的挑戰是:廣告主還並不知道如何應用網際網路這個媒體,來作廣告。以目前的成長速度來看,年底之前每天有1百萬人上來Kimo應該不是問題。這樣的規模已經相當於大型報紙的發行量,我們媒體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廣告主還沒有跟上來,所以教育我們的廣告主讓他們上廣告,是現階段努力的目標。
另外,我們也要開發其他的市場,例如把香港市場做起來,以擴大我們的市場範圍。還有,從我們的核心競爭優勢裡可以創造新的營收模式。例如無線上網內容服務、品牌商標授權,還有利用會員的基礎,來發展電子商務。最後,在海外上市集資,也是我們的發展目標。

Q:奇摩到海外上市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可以談談這方面的計畫嗎?
A:這都按照我們的計畫在進行,並沒有特別列出一個時間表。

Q:許多網路先行者的創業都很偶然,能否描述奇摩最初創辦的過程和最原始的想法?
A:1996年,精業開始代理網景(Netscape)的軟體,當時我就是負責代理Netscape的業務。後來我們想把軟體代理獨立出來成立新事業,經過當時小組成員討論之後,這個團隊就獨立出來。
一開始,想做的是跟網路有關的事業,但並不清楚要作什麼。只覺得經營網路事業,「網站流量」(traffic)很重要。
當時我們看到美國流量最大的網站,都是搜尋引擎,因此決定從搜索引擎開始做起,就像那時候做商業搜尋引擎起家的Yahoo!已經上市,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奇摩剛成立的時候,入口網站(portal)名稱還沒出現,一直到前年七月才出現portal的概念。當時國內也沒有所謂入口網站,一直到98年Kimo把自己定位為portal,大家才有了這個定位。而把portal說成入口網站,奇摩是國內的先驅。
經營網站一定要有「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如果不走商業化,網站成長有限,因此奇摩一開始,就鎖定自己是台灣第一個以商業模式經營的搜尋引擎網站。當時,就考慮要以廣告營收做為主要的收入,直到現在廣告仍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主要收入來源。未來,這個主要模式也不會改變。不過當公司營運規模越來越大之後,我們還會創造新的營收模式。
從搜尋引擎、入口網站到現在我們廣告喊出的「網路生活,盡在奇摩」,不同的階段都有不一樣的定位。奇摩一直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知道在哪個階段,要做些哪些事。就像最近提出「今天你Kimo了嗎?」就是希望奇摩這個品牌,可以成為台灣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們認為和其他競爭公司不同的是,奇摩非常堅持、非常執著。堅持網站經營模式、品牌經營模式,從來不考慮「多品牌」,始終堅持奇摩這個品牌,堅持後,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去經營它。

Q:很多網站經營者都談到,當年第一個瀏覽器的出現,給他們帶來震撼,可不可談談當時你的感受?
A:最早接觸到的瀏覽器是魔賽克(Mosaic),那時候確實非常震撼。以前每次代理到新軟體,由於軟體資訊都來自於美國,資訊傳遞一來一往花費不少時間。但Internet出現後,發現只要點入網址,就可查到最新的軟體資訊,當時真的很興奮,因為這對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隨時都可以看到軟體更新的最新版本,那時候也感覺到:我們每個人未來的生活,都會和網路息息相關。

Q:我們知道在創立奇摩之前,您在精業是很出色的軟體業務人員,在當時還不到30歲的情況之下,如何考量要創辦一個新的事業?
A:當時也沒有太多的考量,因為公司已經有一個既有的經營模式,也不用擔心做不下去的問題,再加上原本就有個工作團隊,公司對新事業也是全力支持,所以決定出來創業時,並沒有經過太多的考慮。
不過決定出來做之後,老闆並沒有告訴我要做奇摩,而是我跟高總(精業總經理高照訓)講我想做什麼,在既有的架構之下,公司給我很大的空間去做新的事業。

Q:在奇摩剛創立的時候,台灣上網的人口也不多,大概在七、八十萬之間,當時大家對網路事業是什麼也不太清楚,你如何開始經營這個新興的事業?奇摩是如何起步的?
A:比較幸運的是,當時精業代理Netscape等很多軟體,跟美國矽谷的發展腳步比較接近,我們也很了解美國網路事業發展的過程。至於,要怎麼去跟社會溝通「奇摩是個什麼樣的網站?」,當時並沒有想到這樣的問題。首先,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當時還沒上網的人,而是找已經上網的人到我們的網站。第二個人才部分並不缺乏,因為網際網路的工作者都是非常年輕的人。所以,當時奇摩也找來了一批年輕的工作伙伴,從小編輯開始做起,現在都已經在我們公司待了三年,也成為奇摩資深的製作人。

Q:剛才有提到奇摩香港的部分,可不可順便談談整個大中華區的佈局?
A:香港會成為海外第一站,是因為我們對香港的企圖心比較強烈。大家都覺得中國的市場很大,對它也都很樂觀。但是我們參考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ely)的報告,可以發現2004年網路廣告的市場,台灣和香港的總額,相當於中國大陸,這對我們是個考慮點-既然我們對香港和台灣廣告市場比較有把握,我們就選擇:先進軍香港。
中國的市場沒有那麼像大家想得那麼快,以國民生產毛額(GDP)來看,中國的廣告規模,短期內並不會大幅成長。我們比較實際一點,不會去創造一個要去中國大陸做的多大、多好的故事(story)。
我經歷過大公司的訓練,知道怎麼樣去經營一個公司效果會更好。經營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賺錢,我們很希望奇摩成為全亞洲區網路公司員工,個人獲利貢獻最高的公司。就像我們的人員只有140人、PChome Online、蕃薯藤都有200多人,大陸網路公司動輒500人,所以相較之下我們是很務實的。不會把錢丟到無底洞去,我們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公司可以轉虧為盈。
從這個觀點看來,香港是我們最能發揮的市場。至於,思考中國大陸的市場,我們想的還是「獲利優先」。2004年中國大陸的上網人口也許會有6500萬人,但是廣告市場並不會因上網人口增加而變大。
我常有個思考,網際網路雖然是個新的產業,但廣告市場不會因為有了這個產業而變大大,廣告主只是一點一點的,將預算從別的媒體,導入網路。如同書的市場並沒有因為美國亞馬遜(Amazon)、台灣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出現而變大,它只不過是提供了「另一個」買書的地方。
就像原本要去金石堂、誠品買的書,轉到博客來去買而已,也許書的市場會增加一點點,但是那實在有限。
如果整體市場就是那麼大,即使每天有1億個網頁瀏覽量,拿到的廣告預算就是那麼多。所以在我們看來,中國大陸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市場。因此,現階段策略發展的重心還是會放在台灣和香港。
香港我們是滿有信心,相信我們有一些營運模式在香港可以很快的做起來。只要把香港拿下來,我們並不擔心獲利的成長。

Q:香港也有像盈科數碼動力、China.com發展的不錯的公司,它們吸收廣告的能力也很強,雖然奇摩性質和他們不太一樣,但是奇摩進去香港,會不擔心這些既有的對手?
A:就網站帶給網友的服務而言,我相信在內容的豐富性和技術方面,一定會有所不同。但是在免費電子信箱、社群經營部分,我們將台灣的模式很快移植過去,應該不是問題。另外,我們會跟當地的盟友做結合,以求盡快打入市場。

Q:剛才有提到無線上網內容提供、商標授權的獲利模式,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哪些實際的做法?
A:無線上網內容部分,我們現在跟中華電信合作。電子商務部分目前還在評估如何做結合,下半年應該會有一個很具體的結果,至於怎麼做我想這是商業機密,但這應該是大家意想不到的營運模式。
商標授權部分,之前我們有個不錯的合作案,就是「Kimo Online」。我們把Kimo的商標授權給香港電信的ISP,做成光碟版的套裝組合撥接帳號,在便利商店賣。通常,一般人不會想用第四、第五名的ISP撥接上網。將我們的商標品牌授權給香港電信之後,這個套裝組合產品,到現在已經賣出去20萬套。至於,將來可以將品牌授權到什麼地方去,也是我們在思考的營運模式。

Q:AOL和實體媒體時代華納結合,被看做是下世紀媒體整合的先聲,奇摩對這樣的模式會有嘗試的想法或計畫嗎?
A:基本上,我覺得這個模式還需要時間證明。現在還看不出來它的影響有多大。如果未來Kimo有個類似的營運模式出現,應該會是Kimo的模式,而不是AOL模式。

Q:之前你提到奇摩將在2001年損益平衡,但是也有人認為網路公司太早損益兩平,會顯得投資不夠,您怎麼來看這件事?
A:要怎樣投資及獲利,我們心中一直很清楚,就像成立奇摩香港要投資多少,都有清楚的數字。當然,我們並非一定要在2001年馬上就達到損益兩平,只不過那是目標,要朝著目標前進。我們現在並不能對外發表未來的數字,否則又會讓人家認為我們是在炒股價。不過,經營一個公司不可能永遠虧錢,所以提出目標便要貫徹執行。

Q:奇摩是一個成長很快的公司,關於公司的管理要怎麼做調整,以讓發展的步調可以跟的上?
A:這問題很複雜,當然公司成長很快,對我們講是值得高興的。為了因應快速成長,在管理上便請來了專業的管理人才,協助經營管理。
單就管理,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模式。人多的時候,就會產生人多的問題,公司效率不一定馬上高起來,不像人少的時候,只要講一句話,大家就知道要做什麼事情,速度可以很快。
我們的做法是:人多的時候,就要透過網際網路溝通。我們每個部門都會在奇摩家族開一個討論區,每個部門有自己的討論社群,除非經過個別部門家族允許,否則就不能加入家族討論,像行銷部門的社群,我就沒獲得他們允許,不能參加。

Q:很多人很好奇什麼樣能力的人,會是Kimo想要的人才?
A:我們公司需要的人很多元,從程式設計、系統管理、美術、業務到行銷方面,都有人才需求。公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但是我認為:我們的腳步可能快一些,所以壓力會很大,在這種腳步之下,「可不可以適應高壓力」,會是我們選人的考慮點。

Q:這種情況在多數網路公司聽來是滿類似的,奇摩有沒有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A:我是沒有去比較其他公司的情況,不過據我瞭解,奇摩和別人比起來比較本土化。我們和一些網路精英社群交往不多,但你來到奇摩站,會發現做事方式和願景都很清楚,每個人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
就像工頭堅(網路專欄作家)那天來跟我談,他跟許多網路公司的主管一起開讀書會,據說讀書會的成員都是網路界很有名的人,但是我一點都不認識他們,好像我跟台灣網路界有很大的距離。從這件事,可以發現奇摩一定跟台灣網路界的營運模式,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
講的好聽點是「卓而不群」。但是我也發現維持獨立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會去堅持一些事情。
就像「交換橫標廣告」(banner)這件事,我一直堅持不肯。因為,奇摩要賣的就是廣告,如果自己都不珍惜廣告,別人為什麼要花錢來買橫標廣告。但業界有很多人就是不珍惜自己的橫標廣告。

Q:談一下,從奇摩創立到現在您角色定位的轉變?
A:我還是專注在企業方向的制定。第一個:公司方向要從哪個地方走,這是很重要的。再來,我是產品部門的主管,產品是奇摩站覺得相當自傲的部分,我們必須只用很少人,就能創造出最好的服務。從去年開始,我們有一個製作人制度,監控產品製造的完整作業流程,讓每個人從創意發想到執行,都很清楚自己的任務是什麼。就像上禮拜剛完成一個魔鬼訓練營,就是下一代製作人的訓練工作,訓練營的目的,是讓大家更清楚每個人在組織裡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Q:一開始,您有提到廣告是奇摩業務發展主軸,在廣告業務上是外包,還是自己進行?
A:我們都是自己來做廣告業務,不過廣告的來源有來自廣告代理商等等不同的管道。

Q:從前面的談話得知,您對台灣及香港廣告市場,顯得十分樂觀,但似乎都是以大型網站為主,小型網站就沒有發展空間嗎?
A:沒有錯,這世界就是這樣子,大者恆大,就像報紙的廣告,前面三個大報就佔了報紙廣告80%的量,網路廣告發展也大致如此。媒體就是這樣,只要你能做到No.1,廣告自然就源源而來。

Q:最近奇摩站和很多網路公司一樣,花了不少預算在電子媒體的廣告上,您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A:這次是奇摩站第一次做電視媒體廣告,過去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做廣告的目的,在吸引那些還沒上網的人,來上網。我們明白:上網的人都知道奇摩,但沒有上網的人對奇摩還是很陌生。就像過去我們在網路上,做了很多網路行銷活動,到現在幾乎所有的網友都認識我們。此時,創造新的上網人口,讓他們上網第一站就是奇摩,是這一波廣告的目的。
第二個,奇摩是一個「有實無名」的公司,雖然我們有很大的流量,很好的服務,但很多網路使用者,只會覺得奇摩是許多大站中的一站,奇摩在他們的心中,還沒有佔據到我們想要的領先地位。就像我們跟PC home Online在流量上有很大的差距,不過一般認知並非如此,所以必須重新強化品牌的認同度。
第三個,奇摩站是個很大的網站,但是奇摩站的性格是什麼樣,大家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希望透過真實世界影象溝通模式,讓大家知道奇摩站的性格。透過傳統媒體的力量,塑造奇摩品牌的特性,也是我們的目的。
我們希望奇摩站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說上網很難,其實,上網只比看電視難一點點,不管看股票或看新聞,這些生活中的例行工作,其實都可以在奇摩完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