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席捲全球,對產業帶來衝擊,目前看到的人工智慧應用主要出現在網路電商上,但實體零售業似乎還未廣泛應用。然實體零售量體遠大於網路銷售,在台灣,線上銷售僅佔整體零售規模的11.7%。若AI廣泛導入實體零售業,可解決少子化缺工及服務體驗升級等問題,更可助攻實體零售服務,提升業績。然而,為何台灣實體零售產業目前對於導入 AI 應用於日常營運流程仍然裹足不前呢?
根據Nvidia發布的《年度零售業和消費產業人工智慧現狀調查》,64% 的零售商計劃在未來 18 個月內擴大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投資。69% 零售商認為人工智慧將增加營業收入,72% 零售商認為人工智慧可降低營運成本。
然而,在導入生成式 AI 前,企業都會擔心資料安全性、自主性與精準度等問題,AI公司 Arize在 2023年的調查指出,大型語言模型實際導入的障礙,前三大分別為資料的隱私與著作權(55.4%)、回答的正確性與幻覺(49.8%)、需要本地部署的版本(29.7%)。
舉例來說,企業會擔心,如果員工使用ChatGPT、Gemini等LLM(大型語言模型服務),公司資料是否會被LLM用於訓練AI,造成競業間接取得機密資料?同時,有許多企業主不滿意生成式 AI 天馬行空的回答,覺得從內部知識管理系統(Knowledge Management,KM)中索引取得的資料較符合企業的標準答案。而有些企業為了提升自主性與安全性,需要能夠將 AI 服務部署在本地端主機。
該如何避免企業裹足不前的困境呢?建議企業應考慮採用近兩年發展出的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檢索增強生成)技術,一方面,讓企業資料不會被LLM用來訓練 AI,也可讓企業更自主的運用生成式 AI;另一方面,RAG可設定資料來源的比例,讓 AI 從外部資訊及內部知識管理系統兩個主要來源間取得更精確的產出。最後,RAG 也可彈性的讓企業依照需求,決定部署於雲端服務或在本地端自行架設主機。
本文分享 RAG 如何幫助實體零售運用 AI 於企業決策、行銷企劃、人員訓練及客服等面向,促使實體零售業運用AI助攻,讓業績更好、工作更輕鬆!
1.企業決策:
積極數位轉型的企業都想導入生成式AI,從內外部蒐集不同數據或創意。國際快時尚品牌透過AI演算法從搜尋引擎和部落格收集數據,抓出最新時尚趨勢,推估單品的採購量,降低庫存。
透過整合RAG技術的企業AI服務機器人平台,員工可進行進行文件摘要、多國翻譯、企業規範查詢等,在不擔心公司機密外洩的前提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還有進階型運用,透過串接各種機器人服務,如食品餐飲產業面對高風險的食安議題,客製食安資訊機器人,藉由 RAG 整合內部食安系統登錄的產品原料成分,或是採用爬蟲與混合搜尋取得的國內外食品安全新聞與資訊,利用AI技術識別潛在問題,生成中文摘要進行風險預測及時預警,規避潛在的食安風險;或是營業數據機器人,藉由 RAG 技術整合企業營業數據,既可保護機密資料不受外部大語言模型讀取,洩漏公司機密;也可整合銷售資料庫,依使用者的需求即時產出於全國及各區銷售業績、商品銷售結構、業績變化的原因分析,即時回應,搶佔先機。
2.行銷企劃:
生成式 AI 在 ChatGPT、Midjourney等對話與圖片生成服務橫空出世後,立即捲起風潮,無論是行銷文案或圖片生成,皆可以 AI 快速產出。去年亞馬遜針對賣家推出生成式AI工具,讓賣家一鍵搞定上架商品的標題、產品描述等,目前已有超過 10 萬個全球賣家使用,不只讓賣家節省時間,也發現在清晰度、準確性和細節都較非AI生成內容有優勢,讓賣家的產品更容易被搜尋到。
企業在使用生成式 AI 產出品牌行銷用途的文案或圖片時,除了擔心商業機密外洩外,一般的大型語言模型服務下 Prompt 產出作品時,很難兼顧原有品牌定位,無法產出可直接商用的文案或圖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可運用整合LLM與RAG技術的行銷生成機器人,來進行行銷企劃、文案或行銷圖片的生成與修改。藉由 RAG 技術連動內部KM知識庫的企業調性、品牌故事、產品定位等相關數據,讓生成的結果不會天馬行空、無法為企業所商用,還可以自訂調整「生成創意」與KM運用的比重,讓產出更佳隨心所得。
3.人員訓練:
AI 運用於人員訓練,可以獲得個人化學習體驗、加強互動參與、提升效率與節省時間等效果,並可提供全天候 24 小時的支援。以連鎖跨國餐飲為例,在負責員工訓練的「漢堡大學」中導入生成式AI,除了運用 AI 翻譯全球培訓系統的文件,並創建AI助理,讓員工可以透過自然語言詢問任何與課程有關的問題,不用花大量時間查找檔案,受訓員工也可以依照個人的程度獲得所需的知識與指引,更有效率的學習。
零售業人力吃緊及服務多樣性,門市店員的訓練的挑戰也越大,須在短時間培養可快速上線的服務夥伴。AI可協助零售、餐飲等行業,透過RAG技術引入內部的流程營業規章知識庫,自訂門市所需的教育訓練機器人,透過生成式 AI產生情境式對話,門市人員用手機平板即可進行問答,如門市店長對輪班法規有疑問、或店員詢問餐點或咖啡製作步驟,不清楚流程手順的員工,都可以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快速解惑,獲得正確的訓練規範,尤其是新一代跟著網路成長的新世代員工,可能比教室上課,更習慣透過AI學習。
4.客服系統:
全球電商霸主在其客服系統中推出生成式 AI 功能,讓品牌及商家可以建立專屬與客人對話的客服機器人,協助真人客服提出建議的回應和操作,及自動總結客戶互動記錄的工具。此外,企業也可自訂AI客服機器人,利用Google Gen AI和Vertex AI,串接語音轉文字(STT)及文字轉語音(TTS)模型,同樣幫業者建立專屬的自然語言客服機器人,能自動總結客戶互動紀錄,接手重複性問題,並快速分析對話內容、分類服務項目、縮短顧客等候時間,將AI無法解決的問題精準轉接至對應專線,減輕客服人員負擔;以生成式回覆取代罐頭答案,提昇客戶滿意度。
而企業在導入 AI 技術時也應該有正確的認知,以我們協助客戶導入AI 客服為例,初期訓練資料不夠多,可能會發生正確率不高的狀況,一度客戶也產生懷疑,內心OS「AI不是很厲害嗎?」但在經過訓練六萬筆資料後,不到一週回覆正確率就從六成不到,提升到了九成以上,隨著更多學習訓練,正確度及滿意度也會更高。
國內門市及餐廳逐漸用送餐機器人解決外場人手問題,AI 進展日新月異,很多人擔心工作被取代。其實AI的優勢在迅速處理大量資料、生成內容並提出建議,助力人類提升工作效率與決策品質。隨著生成式 AI 以每年迭代的速度,並導入 RAG 技術強化企業考量的機密隱私,整合內部知識庫提升正確性與相關性,並開放企業部署的自主性,相信在企業決策、營業銷售、行銷企劃、員工訓練與客服等流程,都將會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可以運用 AI 來進行防詐,透過實時監控和分析交易行為,解決於常見的網購包裹詐騙。運用人工智慧技術,不一定要花大錢,也讓資源有限的小公司,可運用AI 賦權企業過去無法獲得的資源與系統功能。如何儘早開始運用 AI、嘗試導入日常工作流程,將成為未來零售業勝出的關鍵!